這兩天一個熱門話題
在微博悄然興起
▼
接著,全國多地開始被暴雪刷屏
▼
#如何證明東北真的很冷#
#下雪天上學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的曬棉褲,有的曬雪景
而深圳人是真的在「曬太陽」
來來來
我們一起看看深圳今天中午的溫度
最高溫妥妥的超過32℃
11月的深圳到底有多熱?
其實也還好
也就最高氣溫32.7℃、穿短袖開空調、
還要提醒「防暑防曬」這麼熱吧
▼
深圳又回歸夏天了?
不!不!不!
深圳馬上就要降溫
冷空氣又要來了
冷空氣在北方大顯身手
多地飄雪
讓很多深圳人羨慕不已
深圳什麼時候才能降溫啊?
別急別急
冷空氣已經安排上了
深圳未來將迎三波冷空氣
▼
【冷空氣1號】
冷空氣1號將在今日夜間抵達,比較弱,降溫不是很明顯,但體感不會有今天這麼熱了。預計周末有分散小雨,沿海、高地和海區陣風6-7級。
【冷空氣2號】
冷空氣2號坐滑梯來的,23-24日氣溫繼續下降,24日最低氣溫17-18℃,晝夜溫差加大。
【冷空氣3號】
冷空氣3號預計27日左右和大家見面,可以期待一波。
接下來
來看具體天氣預報
▼
21-22日受弱冷空氣影響,陰天到多雲,有分散小雨,21日氣溫22-26℃,沿海、高地和海區陣風6-7級;
23-24日冷空氣補充影響,多雲到晴天,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清涼;25-27日晴天乾燥。
對於這波冷空氣
小夥伴們都表示十分期待
但有些小夥伴腦子裡
卻裝滿了十萬個為什麼
天氣預報是怎麼誕生的?
氣象臺裡究竟是什麼樣的?
藏著哪些黑科技?
.
哪裡有群眾的聲音
哪裡就有我們的身影
沒錯,第八屆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調研
又來啦!
11月20日下午,帶著這些問題,第八屆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調研第六站,選在了深圳市氣象局,快跟著我們的民生調研團一起,揭開氣象預報背後那些秘密,走進氣象知識的課堂。
【南都N視頻】視頻:胡可 黃銘濤 編輯:錢藝 剪輯:許鎔志
今天下午2點半
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調研團隊
來到了深圳市氣象局
民生調研團跟著深圳市氣象局的講解員,走進了深圳市氣象臺竹子林科普園區,開始一段「氣象知識之旅」。
講解員除了介紹深圳氣候特點,還藉助這裡的3D技術、VR技術, DLP大屏、拼接屏、透明屏、小球大世界等高科技,結合多媒體技術呈現出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展示效果,展示內容涵蓋氣象科技、24節氣、氣象知識宣教、天文科普等部分,特別是為參觀者提供立體化、數位化、可觸化的全新氣象科普互動體驗。
例如參與者可切身體驗VR漫遊感受大風及颱風天氣的沉浸式效果,通過模型了解風雨雷電不同的天氣所帶來的生活影響,以及屏幕互動、二維碼掃描、通關遊戲等提供了更直觀的氣象科普體驗。
至於天氣預報是怎麼誕生的,在科普館裡能看到完整的過程,包括——
雷達觀測、數據分析、天氣會商等等,通過大數據分析與對比,最終用算法得出天氣預報。隨著高科技手段的提高
這幾年人們也是感到
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進入位於二樓的體驗館,一進門就能看見一顆直徑大約1.2米的地球,這顆球不僅會動還會實時「預報天氣」。
據悉——
這顆球名叫「小球大世界」,是由市氣象局引進美國國家海洋與氣象管理局衛星影像,通過計算機控制四路投影儀影像進行無縫組合,將全球衛星雲圖或影視信息等數據全景呈現,最終投射到球幕上,達到一個炫酷的效果。而站在天體體重秤前,能夠體驗你在九大行星上有多重,有月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體驗下來站在木星上是最重的。
例如某人站在地球上的體重是83kg,他站在木星上的體重就是210kg。可以看到人站在月球上時體重最輕,站在木星上時體重最重。
隨著對於如何做天氣預報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民生調研團在實地調研後
開展了座談會
在座談會上,深圳市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部副部長章勇鵬介紹,多年來圍繞「提升市民防災減災能力」「培養城市創新土壤」「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三個核心目標,深圳氣象臺推進了氣象防災減災科學教育、科普資源、科技傳播能力、科普基礎設施和科普人才隊伍等基礎條件建設。
除了線下以外,2020年3月23日還推出了深圳氣象天文線上虛擬科普館,足不出戶實現科普「雲遊」,市民可通過該平臺在線雲遊氣象臺、瀏覽科普作品、學習科普課件、參加科普活動,實現線上實景導覽、語音講解、彈幕互動、自媒體互動,進一步打造虛實一體科普基地,推動氣象科普數位化、網絡化,全域開展氣象天文線上線下科普服務。
與此同時,每年的「深圳氣象公眾開放日」系列活動,具體形式包括深圳市氣象臺科普基地實地參觀、「深圳氣象小博士」科普講座及氣象小主播互動體驗等環節。
深圳氣象公眾開放日活動
聽完工作人員介紹之後
在座談會現場
大家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各方聲音
南都民生治理觀察員、深圳市人大代表、龍城高級中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馬銳雄
聽完相關介紹,南都民生治理觀察員、深圳市人大代表、龍城高級中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馬銳雄表示,在精細化和精準服務方面,氣象服務工作做的越來越細緻,一些預警信息甚至能精確到每一條街道,因此感到很震撼。
馬銳雄說,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調研活動關注民生實事,今天下午走進市氣象局,收穫頗豐。為氣象局的工作點讚的同時,也為南都聚焦民生領域和群眾關切的務實作風點讚。
馬銳雄
民生治理觀察員發言、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減災救災聯合會會長楊勤
民生治理觀察員發言、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減災救災聯合會會長楊勤則說,現代氣象工作者則是減災救災重要的參與者,並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天走進市氣象臺,看了這麼多氣象預報的相關內容,有如下建議。
同時,街坊口碑榜是南都多年以來的王牌活動,家喻戶曉、品牌遠播,南都今天走進氣象局進行深調研十分有意義。今後希望氣象局以更寬的視角看更遠的未來,也希望深圳市氣象局能夠繼續做好先行示範的帶頭作用。
楊勤
南都民生體驗官、龍崗區市民代表王豐表示,作為一名街道辦的宣傳工作者,參觀完市氣象局的科普基地,覺得氣象局科普工作做得很給力。
王豐
隨後
針對這次調研團走訪活動
相關負責人做了總結髮言
深圳市氣象局副局長蘭紅平說,感謝南都街坊口碑榜活動讓更多人可以關注民生實事。蘭紅平表示,氣象工作是一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工作。在今年,深圳市氣象局更加注重科普工作,把老百姓想關注的氣象預報信息更加用心去做好,例如增加了老百姓接送孩子們上下學路上的氣象服務提醒等,圍繞老百姓生活中所關心的內容,線上線下加大氣象科普力度。
此外,深圳市氣象局接下來將繼續推動氣象科普工作「走進校園」、「走進企業」等,從線上線下等全方位途徑,為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提供高質量的氣象天文防災減災科普服務。
蘭紅平
南方都市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陶然則表示,今天在氣象局這裡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什麼是智慧城市,看到了關於大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並為其他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對於氣象局的智慧城市運用可以概括為:線上全媒體、線下多場景。
南都今天組織民生調查團走進氣象局,也感受到了政府部門致力於在科技上不斷優化,促使用戶連接的不斷完善,實際上這就是在為老百姓辦實事。與此同時,精準的內容生產一定是需要創意來做支撐的,南都可以和氣象局共同努力,為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做出貢獻。
陶然
探秘完深圳市氣象局
大家還有什麼疑惑嗎?
可以留言區和大件事君交流哦~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街坊口碑榜深調研活動
下一站會去哪裡?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
*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給我們留言哦*
👀
調研統籌:南都記者 陳榮梅
報導統籌: 南都記者 傅靜怡
採寫:南都記者 傅靜怡 蔡宇晴 陳榮梅
攝像:黃銘濤
攝影:胡可
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