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我們不要學啞巴語文,要大聲且有感情的朗讀出來,把文章中的喜怒哀樂傳遞給聽者……」11月27日下午,在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二年級一班的課堂上,一次特殊的朗讀課開始了。
站在講臺上的不是學校教師,而是四川衛視《四川新聞》主播劉波林。據悉,劉波林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是四川省廣播電視學會播音主持專業委員會理事,微信讀書、喜馬拉雅《喜馬講書》、新世相讀書會、百詞斬等平臺籤約講書人,多次獲得四川廣播電視臺十佳主持人稱號。
「平時,大多數孩子都忽視了大聲朗讀的重要性。」劉波林談到,當靜靜的文字變成了聲音,節奏、韻律、情感都更好的體現出來,更有利於孩子的記憶、理解。他鼓勵孩子們不要學啞巴語文,要深刻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有感情的將內容讀出來。
怎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能夠讀出課文「感情」?劉波林通過聲音顏色、方位、情緒、快慢等案例的練習,帶領孩子們一起感受閱讀的樂趣。他從咬字吐音、情感表達、抑揚頓挫、停頓輕重等方面,給了孩子們細緻入微的指導。孩子們躍躍欲試,大聲朗讀。經過多次練習和糾正後,孩子們慢慢找到了朗讀的語感和技巧,朗讀也一次比一次好。
「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小學語文課標要求。」據龍江路小學語文老師胡軍介紹,目前朗讀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版塊,通過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學生和老師之間、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
胡軍談到,大聲朗讀會有意想不到的益處,儘管平常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去糾正孩子們的發音、節奏等,但還是存在著「拖音明顯、語速偏慢、節奏掌握不好」等問題,這次專門邀請主播到課堂上給孩子們上朗讀課,就是希望主播能夠在朗讀上給孩子進行專業的指導,讓孩子在學習中發現朗讀的樂趣。她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精神成長的主推力,讓閱讀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營造更好的校園閱讀氛圍。
封面新聞記者周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