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生活繳費、處理罰單、買火車票……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手機APP處理各種事情。然而,最近卻有不少媒體報導稱,一些通過相近名稱、類似圖標製作的高仿APP正在偽裝成官方軟體竊取用戶個人信息,騙取用戶錢財。對此, 360 借條安全專家安燃建議,消費者要謹防上當,務必通過APP STORE和正規手機應用市場下載APP。
近日,《法制日報》報導了一起高仿APP的電信詐騙案例。為了在網上給自己名下的機動車處理交通違法,市民劉先生在手機應用商店搜索查找交管部門官方軟體「交管12123」相關APP時,卻找到了許多標有 12123 字樣的APP。同時,劉先生還發現,無論是通過百度搜索,還是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很多網站或是微信公眾號都帶有「12123」字樣。
劉先生選擇下載安裝了其中一款APP並填寫相關信息進行註冊,卻發現該APP不僅無法實時準確查詢和處理交通違法,而且還存在不少引導下載的連結,頁面也經常彈出廣告。所幸當看到下載的APP有疑點後,劉先生立即註銷並卸載了該軟體。雖然並未給劉先生造成直接的財產損失,但高仿APP的危害卻不得不讓人警惕。
事實上,隨著手機APP進一步走進人們的生活,手機市場出現了眾多「李鬼」,假冒APP侵犯用戶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虛假仿冒APP不但數量龐大,其覆蓋也十分廣泛。它們或者與正版APP界面一致,或者使用與正版APP相似的名字,這不僅會讓人真假難辨,而且高仿APP大多出現在醫院、公交服務、銀行業務、電商平臺、金融網貸等用戶高頻使用、涉及交易的領域,嚴重侵害了用戶的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給用戶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近期, 360 借條及BAT旗下消費信貸產品遭遇假冒APP詐騙,紛紛開展電信詐騙「打假」行動並發布相關聲明,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此前針對仿冒花唄、借唄的山寨產品,支付寶就發布公告稱,旗下借貸產品只有支付寶APP裡有,並不存在獨立APP,也沒有其它名字,並號召消費者如果遇到此種電信詐騙,可以向支付寶進行舉報,支付寶會採取法律手段維護消費者權益。
360 借條安全專家安燃也提醒消費者,在下載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官方軟體,在APP STORE和手機應用市場等正規應用平臺下載APP,不要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應用供應商、連結以及二維碼下載安裝軟體。此外用戶還應提高安全意識,在使用陌生APP時仔細分辨應用真偽,不要輕信陌生電話,不要向陌生個人帳戶轉帳,擦亮眼睛,謹防受騙。
除了用戶提高警惕,更要發揮行業和監管力量。 360 金融副總裁溫樹海呼籲業內機構應當聯合起來,推動設立「共建、共享、共防」的行業反詐協作機制,幫助消費者認清詐騙團夥的犯罪行為。針對此, 360 金融還上線全方位的用戶保護體系——反詐星球計劃,基於網絡安全、大數據、AI和區塊鏈技術為內核、探索與產品實際使用場景緊密結合,構築防詐騙、防信息洩漏的全流程防線,目前該計劃已上線 360 借條,並持續更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