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 被禁的影響開始顯現。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開賽在即,但哈工大學生卻發現無法用 MATLAB 參賽了。
近日,有網友 A 君(化名)在知乎上透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初步認定哈工大參賽隊伍不能使用 MathWorks 旗下的 MATLAB 了。哈工大學生「繁華落盡」稱,目前已經無法申請 MATLAB 數學建模競賽專用版。
另一位哈工大學生在知乎上表示,這個消息由他們學校負責建模比賽的老師宣布,基本上已確定這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哈工大不允許使用 MATLAB 參賽。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目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創辦於 1992 年,每年一屆,是首批列入「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的 19 項競賽之一。
MATLAB 軟體素有「工科神器」之稱,是業內首屈一指的數學類科技應用軟體,在算法開發、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及數值計算等方面功能強大,是工科學生必備的工具,它在數學建模比賽中也是最常用的軟體之一。國內很多理工類院校,入學後的第一課就是教授學生如何使用 MATLAB。對於理工科生來講,MATLAB 在其數據分析和建模中起到的作用是其他軟體無法替代的。
今年 6 月 17 號,哈工大曾發布了此次 2020 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報名通知,通知要求參賽隊伍,務必認真閱讀和理解《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章程和參賽規則(2019 年修訂稿)》,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參賽。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通知中並未提到相關使用 MathWorks、MATLAB 的事項。MathWorks 還在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的贊助商之列。
一旦禁用 MATLAB 參賽對於哈工大來說顯然是有失公平的,因為競爭對手 — 全國其他高校還能正常使用 MATLAB。不少哈工大學生對大賽組委會此舉表示不滿,A 君認為,組委會宣布禁用 MATLAB 對於哈工大學生是非常不公平的,且在報名時並沒有提前下通知,這是不合理的,給正常報名的學生造成了損失。
這可能是此前哈工大遭禁用 MATLAB 風波的後續。今年 6 月初,哈工大、哈工程兩所高校被禁用 MATLAB 的消息引發熱議。
當時哈工大負責技術支持的老師回應稱,自 2020 年 6 月 6 日開始,因哈工大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名單,哈工大師生已無法正常使用 MATLAB。MATLAB 所屬公司 MathWorks 公司確認,他們得遵守美國政府規定,無法再向哈工大、哈工程的師生提供正版軟體授權。
當時禁令出來後,還有一些學生擔憂,在 9 月的全國數學建模比賽是否還能使用 MATLAB,一些業內人士曾分析稱,國賽中禁用可能性不大。如今臨近開賽,又生變故,對哈工大參賽學生來說壓力很大。
目前,大賽組委會和哈工大方面均尚無官方的聲明證實,在此次數學建模國賽中,哈工大到底能不能用 MATLAB,後續如何還有待官方通知。
MATLAB 被廣泛用於算法開發、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以及數值計算的高級技術計算語言和交互式環境中。除了矩陣運算、繪製函數 / 數據圖像等常用功能外,MATLAB 還可以用來創建用戶界面及與調用其它語言(包括 C、C++、Java、Python 和 FORTRAN)編寫的程序。
工業軟體,就像製造業的大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全球來看,由於發達國家工業軟體起步早、技術積累雄厚且專業化程度高,基本壟斷了技術複雜的高端工業軟體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甲骨文、西門子、SAP 等一大批國際化軟體企業佔據了全球過半的市場份額,主導了工業軟體市場,我國工業軟體的市場佔比約 6%。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事實上,我們工業軟體在設計、加工和分析領域,被歐美廠商 100% 壟斷。工程製造方面,包括汽車工業、航天工業、電氣、電子信息等,MATLAB 都是最基礎的計算仿真工具,國內目前沒有可以完全覆蓋 MATLAB 生態的軟體。本世紀前十年,中國國產工業軟體所佔市場比重急劇萎縮到不足 5%。2013 年科技部「863」CIMS 項目終止後,國家再也沒有持續性資金支持過國產自主工業軟體研發。
在 MATLAB 禁用風波之後,就有很多網友討論「再造一個國產 MATLAB」需要多久,大部分人估計需要 5 年以上,基礎功能替代品不難,難的是複雜的生態和日積月累攢下的適用於各個行業或應用場景的算法、文檔,這些是很難複製的。
此外,大部分軟體從業者沒有動機和精力來做這項工作,也不排除很多研發人員可以自己找到一些替代方案,但僅限於自用,想要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還需要有統一的展示頁面和易用的操作界面,MATLAB 可能因為用戶中 IT 人員較多還會考慮出個替代品,類似 ChembioOffice 這類只有一小部分專業領域人才會用到的軟體更是很少有研發人員願意花時間自研,即便願意研發,如果對這些領域知識缺乏積累,也很難出成果。
對於這類在工業領域裡進行研發設計、業務管理、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的相關軟體與系統,我們統稱為工業軟體,工業軟體的研發難點就在於只懂 IT 沒用,還需要懂領域專業知識。在軟體行業中,工業軟體只佔很小的比例,卻是工業製造的大腦和神經,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其中高端軟體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與此同時,國外工業軟體企業在很早之前就學會了使用各種手段「圍剿」中國本土軟體。其中,有兩種方式尤為隱蔽。
一是釜底抽薪。通過捐贈和贊助的方式讓我國大學科研院所在教學和科研中捆綁其軟體,主要講授軟體的使用操作,弱化軟體研發的基礎性教育,導致大學科研院所在工業軟體理論、算法、程序設計與實現等研發方面的能力逐步降低。
例如,現在許多高校有限元理論與技術的課程,紛紛捆綁了某國外 CAE 仿真軟體,變成了「有限元理論與××軟體」。授課老師只對有限元理論稍加介紹,大量課時則在教授某個國外 CAE 軟體的操作方法,結課時學生只需利用該 CAE 軟體完成一個設計即可。
二是將大量軟體傾銷中國,甚至故意放任盜版,利用盜版形成傾銷式市場擠壓,迫使國產工業軟體廠商失去生存和成長空間;用盜版形成低價誘惑國內工業企業幾乎零成本地先用起來,而後採取打擊盜版收正規軟體版權費和年服務費的形式,獲取高額利潤。
例如,上海某汽車研發中心多年來所使用的國外 CAD/CAM/CAE 軟體只有兩套是正版,其他數百套都是盜版。該中心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軟體在使用過程中已經通過後門定時自動將盜版使用情況信息發送到國外廠商手中。而國外廠商也一直等到該中心達到 300 多套的大規模使用後,才發起專利侵權訴訟,不但一次罰款 1900 萬元,而且迫使該中心的研發設計牢牢鎖定在國外軟體中。
結 語在國內工業軟體研發力量不足和國外工業軟體企業有意「圍剿」的雙重困難下,國產自研工業基礎軟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經此種種,迫使我們不得不提高國產工業級軟體的研發和投入力度,社會各界都要引起重視並儘快補齊短板。
延展閱讀:《高校再陷版權紛爭:MATLAB 遭禁用後,又一基礎軟體嚴查盜版》
(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DA4NjU2MA==&mid=2247505784&idx=1&sn=bac7f204ff1d5e74dad70dc858e8b0a1&chksm=fbea6eb7cc9de7a123260bd66befb83fc60b862406c85dd58776f1bbfbc2edc55106f929e925&scene=21#wechat_redirect)
關注我並轉發此篇文章,私信我「領取資料」,即可免費獲得InfoQ價值4999元迷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