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個專業,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慎重但又常常不得要點的事情。
有些學校考察到學生可能還沒有做好準備,不知道要選什麼專業,很善意地提供了「暫不選專業」 Undecided的選項。
但是對於一些無法不選專業的學校或者是有一些有自己想法的學生,選專業的時候又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
相同的項目竟然會有兩種不同的學位可以選擇:
B.A (Bachelor of Art)
B.S (Bachelor of Science)
B.A 和 B.S有什麼不同?一般而言,B.A相當於國內的文學士,側重於人文教育,B.S相當於國內的理學士,側重於數學,自然科學。但這不代表著讀B.A的學生就不會涉及到數學與自然科學了,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
有些學校針對相同的專業,提供了不同的track(方向)。在不同的track裡面,學生會有完全不同的課程設計。
這種選擇,基本上是從學生角度出發。
因為學位的選擇,會深深地影響到學生的職業規劃。
偏文科類專業:很多文科專業名義上聽上去是純文科,但是隨著交叉學科的崛起,以及出於全方面培養學生的目的,很多文科專業其實也包含了一些數理課程。
以心理學專業為例,可能很多人覺得心理學是純文科,但事實並非如此。
羅德島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Robbins提到,學校針對心理學專業提供了兩種不同學位的選擇。
二者區別:B.S學位的課程設計將會更偏向數據統計和研究方法。
如果說心理學還是可以跟數理搭上邊的話,那麼寫作專業可能真的跟數理一點都搭不上邊吧?
並不。
美國的大峽谷周六大學GVSU的寫作專業,同時有B.A和B.S兩個不同選校。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三門課程。對於選擇B.A的學生,他們需要選修三門外國語言研究,而對於選擇B.S的學生而言,那三門課程則全部都是數學課。
就算是完全偏理工的專業,也有的學校會提供B.A選項。
以CS計算機科學專業為例,科羅拉州大學的CS係為自己的本科學生提供了兩種不同的track。
如果學生將自己定義為未來的工程師或者想要非常專精的CS技巧,學生可以選擇B.S track完成自己的學業。
如果學生想要探索更多的知識面或者並不將自己定義為一名工程師,學生可以選擇B.A track。
二者的不同主要在於課程設計。
B.S項目要求學生完成58個關於計算機科學的學分,17個數學學分,24個人文學科學分。而BA項目的學生則只需要完成42個計算機科學學分,13-16個數學學分,將近43的人文學科學分。
顯而易見,B.A的學生將能接受到更多廣度的課程教育,而B.S的學生則專精於CS技術。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從歷史角度上看為什麼美國大學會出現這種文理不分家的現象。
最早一開始,美國大學一直把B.A文學學位看成是首要的學位。大學的起源就在於幫助學生獲得全面而完善的文理教育,無論學生學習的是什麼專業,最後拿到的都是B.A學位。
如今,依舊有很多學校無論學生學習的是什麼專業,語言專業也好,工程專業也好,到最後都只能被授予B.A學位。
然而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自然科學的蓬勃發展,行業細分到極致,各行各業越發需要專精的人才,B.S學位才變得愈發普遍。
知道這些背景知識,我們就能給學生選專業的時候一些建議:
就業的時候,公司並不會特別在意學位的區別每個學校的情況都不一樣,不是每個HR都有精力時間去搞清楚。HR並不會特別側重於你的學位是什麼類型,而是會注重於這個學位本身的含金量如何。
換句話而言,是學位本身重要,而不是學位的title重要。
不同公司注重的特質不一樣,有的公司希望招聘的員工特別專精,那就會傾向於招聘那些課程設計十分專精的B.S學位獲得者。
有的公司希望自己的員工不僅要有技術,關鍵是綜合素質要強,那麼受過文理教育的學生可能會更受青睞。
課程設計才是關鍵從歷史的脈絡中,我們就能知道,學位之間的界限是很模糊的。
有的掛著B.A的名頭的專業可能非常的數理化,有的B.S專業可能非常注重人文教育。
所以,學生在選專業前,一定要先夠清楚不同項目的課程設計是如何的,不要一昧地以為,B.S就是偏理科,B.A就是偏文科,掛著羊頭賣狗肉的現象在這裡層出不窮。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