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3 06:0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一貫倡導的發展理念,是人與自然雙重價值的體現,有著豐富的哲學內涵和實踐價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本質特性。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既有德國古典哲學的淵源,也有18世紀至19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不僅成為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緊扣時代呈現出開放性、包容性,呈現出系統自然觀、生態自然觀的嶄新形態。
系統自然觀是一種關於自然的存在與演變的自然觀,是以「系統」總的自然界模型來揭示自然界的本質與規律的 ,闡述了自然界是確定性與隨機性、簡單性與複雜性、線性與非線性的辯證統一的思想。生態自然觀就是系統自然觀在人類生態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對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生態危機」的反思與總結,是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價值基礎。
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觀點主要是:生態系統是人類與環境所構成的一個大的系統整體,其本身就是一個自組織開放的系統,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具有動態性、自組織性、整體性、協調性和自適應性等特徵;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要遵循公平性、可持續性原則,通過低碳、循環發展經濟,建設生態文明,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實現人類社會與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人類社會與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的本質就是可持續發展,以自然可承載力為前提,以實現天然自然與人工自然的融合,這也是人類生態文明的發展目標。
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豐富與發展,是以現代生態學為基礎的系統理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要求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還要通過完善社會制度、改善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來建設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社會文明。由此可見,馬克主義生態自然觀的內涵就是科學地推進可持續發展,而其本質特徵就是人與自然雙重價值的融通、實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生動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根本要求,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則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在當代的具體體現。人類從野蠻跨進文明,從農耕文明走向現代工業文明,一直都經歷著從適應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改造自然的過程。近現代以來的工業化、現代化把人類推向了自然的對立面,儘管人類文明程度大大提升,但同時對自然的毀壞也與日俱增,人類付出的是綠色代價,甚至是生命代價。正像恩格斯所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當代體現,且寓意深刻。「綠水青山」如果放置不理就只是自然的生態系統,尚未體現有益於人類的社會價值,這並不是人類文明的旨意。但如果以損害「綠水青山」為代價一味去追求「金山銀山」,也只能是曇花一現,難以持續。正是對人與自然這一對矛盾相互關係的深刻把握,習近平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可又辯證統一」 。這裡強調的是人與自然雙重價值共融共生,把自然的價值作為人類價值實現的基礎和前提。因為「綠水青山可以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 。
生態文明的建設過程就是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過程,要以生態學、系統學為科學基礎,強化人類的生態意識,遵循不同區域間協同發展、當代人與後代人之間持續發展的原則,打造出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指導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綠色崛起的重要思想理論法寶,是指向未來綠色發展的價值觀和發展理念。深刻領會和付諸實踐,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產業綠色轉型的指路明燈,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成為百姓綠色生活的自覺意識。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14429592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