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涼拌菜一家人上吐下瀉
因吃涼拌食物導致急性腸胃炎的市民近日增多,醫生提醒,生冷食物放置時間較長容易導致食物中毒
夏日吃涼拌菜要小心
晚餐吃了大半盤涼拌菜後,福州市民葉先生一家四口竟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到醫院檢查才知道都患上了急性腸胃炎。據了解,夏季因為食用變質生冷食物導致急性腸胃炎的患者明顯增多,單單前晚,福州總院急診科就收治了因食用生冷食物導致急性腸胃炎的患者6人。
昨日上午,葉先生一家人看起來還是病懨懨的樣子。葉先生說,前日傍晚,因為女兒吵著晚飯要配涼拌菜,他的妻子吳女士就特意從附近超市裡購買了一份涼拌香油粉。
「吃的時候,我就覺得有點不對勁,這份香油粉特別酸。」吳女士說,當時她覺得可能是銷售人員醋放多了,也沒有太在意,她和丈夫以及兒子吃的比較少,而女兒吃的比較多,晚飯結束時,一大盤香油粉只剩下小半盤。
吃完晚飯後不久,吳女士就感覺肚子出現陣痛、頭暈。沒過多久,從外面散步回來的女兒和兒子也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其中女兒尤為嚴重。
葉先生發現情況不對後,連忙叫車準備送他們去醫院,不料車剛到門口,他也開始腹痛、嘔吐。
無奈之下,葉先生只好打電話向父親和兄弟求助,一家四口隨後被送到了武警福建總隊醫院,經檢查,他們都患上了急性腸胃炎,一家人只好都留在醫院裡打點滴。
無獨有偶,福州市民張先生當天晚上在另外一家超市購買一份涼皮,吃完後也出現了腹痛、腹瀉等症狀。經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急診醫生診斷,也是急性腸胃炎。「和我一樣的患者,在醫院裡還有好幾個。」張先生說。
記者調查
超市涼菜「裸賣」常溫存放時間大多超4小時
昨日下午,記者走訪了兩家大型超市,發現櫃檯裡的涼菜都處於「裸賣」狀態。十幾種涼菜,分別裝在盆中,櫃檯邊沒有銷售人員,顧客都是自己動手,一邊挑選還不時唾沫橫飛地交談。其中兩位購買涼菜的市民,直接將鼻子湊在涼菜前聞,甚至用手拿一點嘗嘗。
記者仔細觀察,櫃檯兩側都是推拉玻璃,可是記者等待了半個多小時,都未見銷售人員把玻璃拉起來。一名銷售人員稱,「拉起來,不方便顧客購買,索性敞開了,讓他們自己挑。」
「涼菜保質期一般都有一兩天,我們賣的都是當天做的。」一名銷售人員稱,所有的涼菜都是當天上午調製的,一般是賣完為止,到了傍晚沒有賣完都會倒掉。
據了解,商務部出臺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規範》中規定:在溫度低於60℃、高於10℃的條件下,放置熟食品不宜超過4個小時。當記者詢問超市銷售人員時,幾名銷售人員都稱「沒有聽說過」。
一家超市的負責人表示,夏天到來後,他們對涼菜的把關更為嚴格,前天傍晚,他們發現一部分涼菜可能有變質的情況,就立即將涼菜下架。「天氣比較炎熱,不排除是在運輸或存儲過程中出現問題。」
醫生建議
夏季少吃生冷食物冰箱放置的隔夜冷食最好別吃
據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偉介紹,像涼皮之類的涼拌菜,引起食物中毒的,在夏季並不少見。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涼皮製作過程中受到汙染或滋生細菌,人體食用後才會出現強烈嘔吐、腹瀉等細菌性腸胃炎;另一方面,涼拌菜的調味料,多是一些辣椒、醋、鹹醬等刺激性的成分,本身對胃腸道刺激就很大,胃腸道功能較弱的人,吃了就更容易引發腸胃炎。
張偉還說,超市裡製作的涼菜,量大且大部分放置時間長,衛生質量不能保證,還會滋生大量細菌。
張偉提醒市民,夏季是胃腸道疾病高發期,夏季食物容易黴變,食用後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反應,要注意飲食衛生。市民儘量少吃生冷食物,在冰箱放置後的隔夜冷食,最好別吃,即使要吃也要再次煮過熱透再食用,特別是腸道功能較弱的小孩和老人;涼拌菜一定要做好衛生處理,儘量自己做,最好當餐做當餐吃,以免放久滋生細菌;另外,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多數市民吹空調,腹部無遮蓋受涼後也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引起腹瀉、嘔吐等不適反應。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劉開淵副主任醫師還介紹,夏季很多食品會被一種叫「沙門氏菌」的細菌汙染,因此市民要注意,低溫冷藏食品控制在5℃以下,避光、隔氧效果更佳,以防滋生細菌。加工冷葷熟肉一定要生熟分開,烹調時肉塊不宜過大,肉塊深部溫度須達到80℃以上,持續十多分鐘;禽蛋煮沸十分鐘後更安全。
張偉還提醒,食物中毒後,市民應做好嘔吐物、排洩物的標本保存,以便醫生診斷和相關部門取證調查。
東南快報記者 陳穎旭 黃淑平 實習生 林金/文 李劍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