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發展趨勢來看,武大、華科會成為中堅九校的兩大龍頭,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之後,華科的發展就像搭上了火箭一樣一路直奔。進入新世紀以後,國家大力發展科技,理工科高校在考生報考、企業招聘方向越來越吃香,華科在科研、師資、綜合實力上已經是事實上僅次於清北和華五的高校。中堅九校就是大家清北華五之外,實力最強的9所985高校,這些高校跟清北華五又有差距,但是又明顯比其他985實力更強,當然這裡面人大、北航、國防科大除外。
武大、華科的招生分數在很多城市已經比C9裡面的哈工大、西安交大分數要高,這已經代表了趨勢。我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很多人調侃說武大、華科是自吹自擂,只有在野雞排行榜武大和華科才能排名靠前,我會從各大榜單(包括大家所謂的野雞、權威兩種榜單),以及高校所處城市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未來學校和城市的發展潛力多方面來說明。
華科博士201萬籤約華為,掛科率高畢業率低的華科只是差了名氣
去年華科光電計算機專業博士生左鵬飛畢業,以最高檔中的最高價格201萬的身價籤約華為,成為去年的校招之王。他同時還拿到了阿里、騰訊、深信服三家企業的offer,考慮到他自己的研究領域是計算機作業系統和計算機體系結構這些底層核心技術,他放棄了300多萬的offer選擇進入華為。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可能要說了,清北復交浙的頂尖學生都去了美國、英國等世界名校,不然輪不到左鵬飛做校招之王。事實上左鵬飛的科研成就算是跟世界名校的頂尖學子相比,那也是最拔尖的,博士期間10多篇一作高水平論文,還以第一作者在兩大超級頂流雜誌OSDI和MICRO發表了兩篇論文,分別是計算機作業系統和計算機體系結構兩個領域的權威。大家也都知道綜合領域有Nature和Science,專業領域有Cell,加上上面的OSDI和MICRO,這都是行業裡面的頂級,OSDI領域拿過這個的,清華的牟帥、交大的李沐,那都是數得上號的人物,左鵬飛還是三個裡面唯一一個在國內讀博的。
華科可能是排名靠前高校裡面,唯一一個名氣比較小的,相比於清北和華五、西安交大、哈工大確實華科名氣不在一個級別,跟同城老大哥武大想比,同樣名氣差了很多。52年院系大調整,華科和復旦確實也是一夜暴富的典型,我們當然要為浙大、南大、武大、交大、哈軍工這些為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分拆自己做出巨大貢獻的高校點讚。
不過我們也不能厚古薄今,華科這些年的發展還是很厲害的。在國內高校裡面,華科的掛科率是比較高的,華科的畢業率也是比較低的,這主要還是華科這些年嚴格教學的結果。大學就是應該來好好讀書的,不是來混日子的,這才是當代理工科高校應該有的務實精神。
幾任校長帶華科高速成長、看幾個權威排行榜
現在大環境下,要做一個有變革精神的大學校長,尤其是想要試圖在已經有一定分量的大學做改革的事情,真的非常難,華科幾任校長帶領華科高速成長,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楊叔子院士(當時還是華中理工大學)、周濟院士、樊明武院士、李培根院士,這段時間是華科發展最快的一段時間,而且這幾位校長,也都是華科自己培養出來的、當時的華科還是華中工學院,不得不說這樣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很多人動不動就用野雞排行榜來說明,那我們就來看看比較權威的榜單。根據教育部學科排名來看,教育部學科排名華中科技大學4個A+學科、總共18個A和A+學科排名全國前列,而且華科的強勢學科裡面,基本上全都要跟清華、北大、浙大、復旦、交大、中科大、南大這幾所高校競爭,含金量十足;科研方面、2019年軟科國內高校排名,華中科技大學排名全國第七;QS中國大學排名,華中科技大學排名全國第十五;美國USNews國內大學排名,華中科技大學排名全國第九;泰晤士報國內大學排名,華中科技大學排名全國第九。
我國高校長期分層,政策傾斜、地理位置、經費預算將是主要因素
我國高校發展分層目前分為幾大類,985、211是大家比較認可的標準,除此之外大家比較認可的硬牌子。C9聯盟、華東五校、中堅九校、國防七子、建築老八校、四大工學院等等都是歷史上一些比較知名的高校聯盟,除了上面這些聯盟,人大、國防科大、北航、國科大這些學校,加上央財、對外經貿大學、軍醫大學這些擁有特殊專業的高校,勢頭也還是比較強勁的。
C9當中裡面哈工大、西安交大出現了比較明顯下滑,已經被另外幾所甩開,當然哈工大高瞻遠矚搞了個深圳校區,招生分數已經超過了哈工大本部,不過未來哈工大深圳也許會脫離本部,不然這會造成畸形發展,教育部叫停了另外幾所高校在深圳校區的發展,也說明了這個可能性,那麼很多高校的衰落、下滑也是難以改變的事實了。
未來我國教育會出現新的分層,清北是第一檔,華五是第二檔,北航、國防科大、人大、國科大、華科、武大、哈工大、西安交大、中山大學、南開等高校屬於第三檔,末端985和一些頂尖211組成第四檔,這是比較好的高校幾個檔次。
決定高校發展的有兩個根本原因一個是生源、一個是師資,這是兩個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決定性因素。畢竟人才是決定一切的主因。任何時候學校能有好的生源永遠是最主要的。
生源質量從招生分數就能看出來,當然這不是絕對的,由於地域招生差異的問題,你確實不能說清北的一定比下面高校的學生厲害,這也是華科也能培養出左鵬飛、交大也能培養出李沐這樣的頂級青年科學家的根本原因,並不一定只是清華能培養出來。不過整體上清北復交浙,甚至包括下面的西安交大、哈工大、武大、華科、中山,整體偏差比較小。師資力量上,基本上好的高校都能夠招到海外名校的博士。
決定高校發展的兩個重要助推因素一個是政策傾向、一個是地理位置、一個是經費預算。政策傾向到底有什麼重要作用,國家愣是在一座座山之間建起了重慶這樣一座現代化的特級城市,這就是政策的威力。東南沿海經濟已經很強了,未來幾年國家會把中西部發展提上日程,所以未來中西部高校一定會得到好處。
地理位置同樣重要,北上廣深,以及之後的武漢、杭州、成都、重慶、南京這些有實力的新一線城市,也能有很大的作用。東南沿海城市經濟比較發達,尤其是北上廣深優勢確實很明顯。
最後就是經費預算,不管是教育部、工信部、還是其他部委高校,都能夠拿到很多的科研經費,這一點是地方高校比不了的,大家可以去看看2019年的經費預算,清華、北大、浙大、交大、復旦、中山、武大、華科,這幾所高校的經費都是超過100億的。
綜合以上因素,我覺得華科很有可能會成為中堅九校當中最強的高校。華科本身是主要因素,國家的經費扶持,國家經濟發展重心的遷移,以及武漢所處的特殊地位,華科有這樣的各種主客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