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課本惡搞插畫,班主任:看完想打人,美術老師看完:我喜歡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童年是看似相同又是與眾不同的回憶,雖然大家性格不同,做事風格不同,但是大家都是九年義務教育下的產物,每個人都經歷過酷暑下昏昏沉沉的課堂,也都在冬季封閉的教室裡強打精神聆聽著枯燥的數理化、史地政,而對於更早時期的事,尤其是小學時的事,很多人卻擁有著模糊的記憶。
而開啟我們塵封已久的記憶的鑰匙,往往就是那些我們或許刻意、或許偶然留下的舊物,比如說兒時的玩具袋,亦或是學生時期的課本。這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我們確確實實是它的主人,而陌生的卻是自己當時所作所為的心境。再拿出來看時,人們或是會心一笑,或是啼笑皆非,或是面紅耳赤,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幼稚又頑皮的象徵。
忽然看到一位學渣小朋友的課本,很多東西或許和我們童年時的內容已然不同,但也有很多讓我們感到熟悉,比如說無聊時,在課本上的塗鴉。這些人物畫像本想讓學生對於所學習的人物或知識更加具體形象,然而卻誤打誤撞成為了孩子們釋放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場所。
如今,00、10後的課本上塗鴉已不再是以前那般中規中矩,在他們的課本充滿了現代科技、遊戲元素,以往的孩子們可能頂多在古人身上畫一些翅膀或是眼鏡,而如今的小朋友則是將畫中的人物改造成了變形金剛般的人物,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些筆記沒有多少,塗鴉滿篇的課本主人,其身份多半是讓老師頭疼的學渣。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令語文老師又氣又惱的熊孩子,在他的筆下,杜甫或是披上了火影忍者的外衣,或是身穿鎧甲,打扮得時髦又帥氣,質樸、樸實的兄弟倆,搖身一變槍戰遊戲中的士兵,身著特種兵的裝備,顯得自然中又有著那麼一絲違和。寫詞曲的關漢卿可以飆車,寫史書的司馬遷長著腿毛,卻猶如仙女一樣身著飄帶,顯得滑稽又搞笑。
這些看似惡搞和整蠱似的繪畫,一度讓這位學渣同學的老師絕望和頭疼,本是令人尊重和崇敬的大文豪,在這些乳臭未乾的孩子們眼中,卻是一個個等待他們改造的人物模特,老師絞盡腦汁想要改變這些孩子們對我國歷史上這些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們的看法,然而最終效果甚微。但這些塗鴉在美術老師眼中卻是學習繪畫的好苗子。
他們在未經系統教學和培訓的情況下,能夠將人物延伸得如此自然、協調,這也顯示出了孩子們對於繪畫的天賦,讓語文老師抓耳撓腮的熊孩子們搖身一變,成為了美術老師眼中的「香餑餑」,或許就像是電視劇《小歡喜》中所講,學習好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們要擅長捕捉孩子們的優點與長處,從而進行適度的引導,這樣才能讓他們在自信中成長,否則這些孩子將會對學習更加抵制,也讓老師的教育之路更加坎坷。
這樣看來,做老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多的是幫助孩子們抵制誘惑,引導他們健康、安全地完成社會化的過程,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我們理解老師們的辛苦,但面對天性散漫的孩子們,如何以一種不挫傷孩子學習積極性及自尊心的方式來對待,成為了如今大多數老師需要學習探討和努力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