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組織志願者在校園內宣傳文明騎車
機動車校內限速行駛30碼
校園出行安全引發關注
晚報記者 李徵 錢鈺 張騫 俞陶然 實習生 吳瑞蓮 攝影 何雯亞
近日,滬上某高校校內發生的交通事故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引發各界對校園交通安全的關注。外賣車、校車、私家車、計程車進出校園,給師生帶去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不少高校,校園內車速過快、逆向行駛都是主要危險因素。尖峰時段人車混行、沒有自行車專用道也讓學生們抱怨不已。
對此,有高校教師指出,現在高校交通管理多參照居民小區道路管理辦法。很多大學建設時間較早,當初的交通規劃無法適應現在的需要。面對各種新情況,希望能儘快推動校園安全立法。
【現場調查】
令人擔憂:車輛與行人都隨心所欲
在本市一所高校的嘉定校區,不少學生反映校園內車速過快、逆向行駛是主要的危險因素。該校機械與能源學院的葉同學表示,學校裡不乏校車、短駁車、黑車,車流量較大;有些轎車車速很快,遇到行人也不減速。此外,校園內未設紅綠燈、橫道線,車輛與行人都隨心所欲,逆向行駛、亂穿馬路比比皆是。學校主幹道上的一座圓形花壇也成了同學們的 「吐槽點」,大四學生小陳告訴記者:「這個花壇類似馬路上的環島,按照交通法規,是要按逆時針行駛的,但很多車輛為了省事,才不管順時針逆時針呢! 」
在相對較小的市內校本部,校園交通安全隱患重點也發生了變化,多為尖峰時段人車混行、沒有自行車專用道等。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的小顧就反映,每到上下課高峰,在櫻花大道前的十字路口,行人、自行車、汽車交織在一起,容易發生碰撞。 「有一次,我在東西方向騎車,速度略快,對方是南北方向,當時人多擋住視線,等到發現已經來不及了。」小顧還說,「遇到減速帶時,自行車一般習慣從旁邊間隙通過,自行車之間極易撞在一起。間隙靠近人行道,一不小心還可能會撞到人。」他建議,學校最好能設置獨立的自行車專用道。
險象環生:外賣員邊騎車邊打電話
一邊單手騎電動車,一邊撥打電話通知學生取外賣,這是近日記者在某高校採訪時看到的一幕。這位送外賣的大哥車技「高超」,單手握著車把,眼睛盯著外賣單,耳朵夾著電話,根本不顧車前路況,電動車的踏板上還放著一大箱食物,從不少同學身邊「呼嘯而過」,真讓人捏一把汗。
「這些外賣車平時開得挺快,我的一位同學就曾被外賣車擦過,險些被撞倒。 」對於每天在校園裡穿梭的外賣電動車,三位路過的女生直搖頭。對此,送外賣的大哥解釋說,「訂單多,如果送得稍微遲點,同學就會打電話催,我們也心急啊,腳下不自覺就加大了油門。 」
記者發現,每天送外賣的高峰正好「撞」上學生下課,人車混雜,車速太快,穿行在學生人流之中,容易引發交通事故。據滬上一所高校統計,僅2012年1月至6月,外賣車輛引發的校內交通事故就達17起。儘管傷勢不算嚴重,但絕不能掉以輕心。
【管理難度】
外賣紅火:學校允許外賣車進校園
隨著「宅男宅女」群體日漸龐大,高校網上訂餐服務紅火。在一家訂餐網站上記者看到,把所在位置定位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共有97家可供選擇的外賣店,商務套餐、燒烤、特色小吃、清真食品、飲料奶茶應有盡有。
頗受同學歡迎的一家 「xx土菜館」,記者在網上統計其銷售情況,每天能賣出240多份外賣。不少學生說,經常叫外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有時下課晚了,早過了食堂飯點,只剩下冷飯冷菜。上海冬天特別冷,「蝸居」在宿舍根本不願動。還有的同學覺得實驗室距離食堂較遠,不願為了吃個飯來回折返跑。
「由於學生需求量龐大,據一家網站統計,交大閔行校區一天最高外賣銷量可達30萬元。 」交大保衛處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從前,學校也曾全面禁止外賣車輛進入,送外賣的人員就和保安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翻越圍牆進入校園,和學生在圍牆處「一手交錢一手交飯」,見到巡邏車就倉皇而逃,曾有一位外賣人員在逃跑過程中被圍牆鐵柵欄刺傷。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學校只得允許外賣車進入校園。
車輛猛增:大學有車族比例為1%
近年來,在上海眾多高校,開私家車出入校園的大學生逐日增多。「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而且越來越多。在上海大學,目前共有100輛左右的學生私家車持有『校園通行證』,如果當初不加控制,這個數字肯定遠遠大於現在。 」上海大學保衛處處長沈龍驥告訴記者,「校園通行證」只提供給全日制在校生,車主本人必須擁有學生證、駕駛證和行車證,學生不能將父母的車輛開進校園。
2010年時,上海大學畢業生王若虛在《收穫》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小說《限速二十》,內容就和「校園開車族」有關。作者本人此前用了半年時間,調查上海所有高校的校園開車族,他估計當時大學有車族比例為1%。
王若虛表示,大學生開車去念書,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標誌,也能引發人們對於貧富差距、傳統校園環境的思考。大學裡開車的除了「富二代」,更多的是中產階層,這也增加了校園交通管理的難度。
【高校措施】
上海交大:發放外賣車出入證並限速
為了規範外賣車的管理和速度問題,交大出臺一系列舉措。早在2011年,該校就要求外賣車輛進校一律登記,同時發放外賣車專用出入證。一家外賣店最多可辦理兩張出入證,辦理出入證時需出示工商經營執照、衛生許可證、法人代表的身份信息等相關證照,收集複印件備案後,學校保衛處還會到飯店實地查看。 「我們希望通過辦理出入證,了解飯店的資質和合法性,從源頭上保證外賣質量。 」保衛處老師表示。
今年,學校對外賣車管理出臺新規,如要求在車身最醒目的地方張貼店名標識,以便學校監督速度過快的車輛。記者在該校一家湘菜店看到,兩輛紅色的電動車上都貼上店名,出入證外賣員都隨身攜帶。 「老闆叮囑過我們,在校園內一定要開得慢。這段時間,我們送外賣的時間延長了,學生也有不少怨言。 」一位女服務員告訴記者。
此外,學校還對外賣車進行限速,「保衛處正在對進入校園內的電動車一一試駕,查看這些電動車是否安裝限速裝置,要求限速行駛。 」該老師說,對於沒有出入證、未安裝限速裝置的車輛,學校一律不予放行。
上海大學:學生自發成立「免費愛心車隊」
「在上海大學,所有沒有牌照的車輛一律禁入;證照齊全的外來車輛在進入校園前,必須先領取『臨時通行證』。 」沈龍驥處長告訴記者,曾經有段時間,送快遞和送餐的三輪車給校園交通安全帶來隱患,學校很快出臺相關規定,禁止所有無牌車輛入校。
目前,上大三個校區共有不到1500個停車位,早已飽和。從2011年3月起,上大在延長校區開始對外來車輛實行收費,杜絕社會車輛將高校當「免費停車場」,或抄近路穿行校園,減少了校園交通安全隱患。就在上周,上海大學還成立了「免費愛心車隊」。當身處校園的學生臨時有急事去校園的另一邊,身邊沒有自行車,如果在路邊看到有愛心車隊標識的自行車,就可以攔下,他們會提供免費搭車服務。車隊成員主要是大一學生,在上崗前均接受統一培訓。
組織者、上大社區學院的教師介紹,「社區學院愛心車隊」是一支由社區學院學生記者團組建的免費愛心車隊。考慮到教學樓與宿舍區距離較遠,冬天早上很多同學無法早起或沒有自行車等問題,愛心車隊誕生了。愛心車隊的成員佩戴統一的「愛心車隊」標識,每天早上7:30會準時停靠在上大南區食堂前的空地,提供搭載服務,在校園裡行駛時,如果師生有需要也提供搭載服務。
華東理工:監控車隊駕駛員精神狀態
華東理工後勤服務中心負責人高永煜告訴記者,要避免高校校園內的交通事故,必須監控校車司機和校車車況,還要管理好社會車輛,對師生的安全意識教育也不可或缺,「這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管理工作,我們奉賢校區5年來沒發生過一起碰擦事故。 」
華東理工大學有兩個校區:徐匯校區和奉賢新校區,後者佔地1544畝,有校車在園區內行駛。據高永煜介紹,每年校長都要和他籤《安全生產責任書》,其中一項就是校車安全行駛;他要跟各相關部門籤責任書,使校車安全行駛落實到人。在責任書督促下,車隊經常對駕駛員進行安全提醒,包括嚴格限速校園內車速不超過20公裡/小時,人流尖峰時段不超過5公裡/小時;開車時注意觀察、保持警惕;遵守「行人、非機動車優先原則」。
高永煜指出,要防止校園內交通意外,駕駛員的身體、精神狀態非常重要。校園內沒有紅綠燈,師生的安全意識相對薄弱,駕駛員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刻敏銳地觀察路況。華東理工車隊的車隊長、調度員會每天監控駕駛員的身體、精神狀態,防止帶病上崗、疲勞上崗現象。校車從徐匯校區到奉賢校區跑一個單程後,駕駛員就會按規定休息20分鐘,確保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再次上崗。
除了駕駛員的狀況,車況也是車隊長每天監控的內容。華東理工投入運行的校車有14輛,都是40座—53座的大巴士,從早晨6:45至晚上9:00,從徐匯校區和奉賢校區雙向對開,並在奉賢校區內行駛15分鐘左右。每天,車隊都會對車輛進行檢查,防止校車故障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在高永煜看來,高校校園內的個別交通事故提醒校方,有必要對師生加強安全教育。不少師生認為校園內走路、騎車很安全,疏忽對路況的觀察,一些人邊看手機邊走路,殊不知這樣很不安全,校園內畢竟有不少機動車,車速再低,一旦發生碰撞也會釀成嚴重後果。因此,高校應通過各種途徑對師生進行安全教育,讓每個人意識到校園內也有交通規則。
華東理工一般不允許計程車進入校園,對於其他社會車輛,學校保衛處有統一管理模式。校園內主要路段都設有減速路障,能對社會車輛起到減速作用。
此外,記者從上海海洋大學獲悉,該校也不允許計程車進入校園;由於臨港校區的面積不是很大,所以沒有校車在校區內行駛。
上海師範大學:設快遞專門收發區域
隨著學生網購人群不斷增多,網購數量和種類的不斷擴大,不少物流公司乾脆在大學設點,中午下課高峰期,取件的學生和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裹十分顯眼,如何將這些快遞人員管理起來,避免他們騎車在校園內穿梭造成安全隱患,學校高度重視。 「遏制校園交通事故的最好方法就是將隱患扼殺在搖籃裡。 」上海師範大學保衛處處長宋燕明說,為了解決好快遞問題,學校在虹漕路邊門專門蓋了簡易房,所有快遞公司集中收發快遞。
記者了解到,在上師大還沒有定點收發快遞時,有些快遞公司就把包裹堆在上師大桂林路校門旁的上街沿,等學生下課來取。有時候,包裹太多,學生擁擠在一起,將上街沿堵住,給來往路人、車輛通行造成不便。新措施採取後,學生收取包裹再也不混亂了。
對於外賣,上師大也有一套管理辦法。 「整體來說,上師大叫外賣現象並不常見,老校區叫外賣很少,而奉賢校區以前有,現在學校不允許送外賣的車輛進校,這一現象也減少了。 」宋燕明說,學校做了很多宣傳,叫學生儘量不要叫外賣,學校也在改善夥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校內就能吃到好吃的食物,減少叫外賣的機會。
對於進入大學校區的機動車日益增加,上海師範大學也採取很多措施。記者在桂林路西部校區看到,進大門的主幹道學思路如今被劃為步行街,禁止機動車輛通行。宋燕明說,上師大有3千多教職工,一半以上都有車,而桂林路老校區,又沒有足夠的停車位。 「我們採取一系列措施,讓門衛加強對來訪車輛的詢問,如果是教師車輛,發放通行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一律都不允許開車進學校。繼續教育的學生晚上上課,下午5點半後可憑停車證在校內停車。校內重點場所,每天派人值守,防止亂停車現象。在重點時段、重要路口,都有人指揮車輛通行。 」宋燕明說。
現在很多學生都有車,也有不少學生提出開車進校,學校一方面出於安全考慮,另一方面為了緩解校園停車壓力,決定不放行。「學生畢竟年輕,缺乏自控能力,現在學生都是住校,在奉賢校區,我們還擔心學生開車來校後出校門兜風。我們現在是禁止學生開車入校的,學生每周往返奉賢校區,都有學校班車,班車集中運行階段,有專人管理。 」
復旦大學:安裝減速帶設立步行區域
復旦大學保衛處處長唐曉林告訴記者,復旦老校區道路偏窄,為防止機動車大量進入校園,造成安全隱患,該校只向教職員工、後保部工作人員等發放校內停車證,允許有停車證的車輛入校。停車證不面向學生發放,意味著學生不可開車進校。社會車輛到校聯繫工作,必須事先聯繫,校門口換證放行,其他車輛一律不許進校園。
記者注意到,在復旦的校園道路上有很多減速帶,唐曉林解釋,校園裡多是非機動車,如果這些車輛開得過快,有安全隱患。 「安裝減速帶只是一個臨時做法。根據復旦校園規劃,3年—5年內,學校教學區和人流比較多的區域將重建,設立步行區域。目前,校領導很支持,但這需要時間。 」
同濟大學:拒絕給學生辦理停車證
同濟大學也對學生辦理停車證掛出「免」字牌,同濟保衛處表示,不僅是面積不大的四平校區不讓學生辦理停車證,就連面積很大的嘉定新校區也不能給學生辦理停車證。如果學生需要停車,就停到學校的收費停車場。
呼籲
儘快推動校園安全法立法
復旦大學保衛處處長唐曉林表示,目前全國高校在維護校園公共安全秩序中面臨的最大矛盾和問題是在工作中缺少可參照的法規依據。目前,高校在機動車交通管理和執法力量上都有缺失,管理和處罰無章可循。出現交通事故後,執法部門是誰也不明確。他指出,現在高校內交通管理很多都是參照居民小區的道路管理辦法。很多大學由於建設時間較早,當初的交通規劃無法適應現在的需要。面對這些新情況,希望能儘快推動校園安全法的立法。
上大保衛處處長沈龍驥也表示,這可能在操作上存在難題,立法之後,就要在校園內增加執法人員,「誰來執法」成了一個問題,「如果立了法,又有相應的執法配套,校園安全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