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由於疫情推遲到7月份舉行,7月9日上午的英語口試之後,高考結束。但是高考工作並沒有停止,7月12日,大部分省市開始高考閱卷。一般情況下,高考閱卷一共需要10天左右。
也就是7月22日,高考閱卷工作結束。23日晚,學生可查詢高考成績。24日,公布錄取分數線。26日至31日,學生填報高考志願。當然,每個省份的具體填報時間可能會有所區別。
有不少學生,由於高考前非常緊張,高考壓力巨大,高考結束後就一心玩樂,而對志願填報之事早已忘記,直到志願填報時間來臨,才想起要填報志願了,但這個時候,卻不知道該咋填。
在這裡,我就簡單地談論一下高考志願填報的「2個忌諱」和「3個查詢」,以幫助各位考生早作準備。
1.「忌諱」用單一標準選擇志願。
所謂單一標準,就是唯一一個標準。高考志願填報,關係到大學的學習專業和畢業後的就業擇業,不能隨隨便便亂選擇。
一般來說,高考志願填報參考的因素有:①就業因素;②興趣因素;③性別因素;④學校因素;⑤成績因素;⑥經濟因素;⑦家庭因素;⑧地域因素;⑨性格因素等。
這些因素應該綜合思考,多方權衡,如果任用其中一個因素隨意選擇,那麼以後可能會後悔。
2.「忌諱」填報之後臨時修改志願。
一般來講,志願填報要非常謹慎。兩天時間,最好在第二天進行填報。有的學生第一天急匆匆地填報後,看到別人選擇了更好的專業自己又臨時去修改志願,這是非常不好的。
臨時修改志願,意味著對前面的志願填報進行了否定,然而之前所選擇的志願是自己或家人多天來思考的結果,現在又突然修改,對新的志願缺乏足夠的思考和討論,很可能修改後會後悔。
最好是在26號先自己選擇好,等到第二天來填報。到了27號,你自己都仍然還是覺得自己的那個志願是非常不錯的,不會修改了,那麼考生這個時候就可以去填報了。
1.要提前查詢自己意向學校往年的最低錄取分數。
很多學生在高考以前已經對有些學校有了意向,但是能不能考上這個學校,能不能被錄取,這個除開看高考分數之外,還要看自己的志願填報方法。
在志願填報之前,學生務必去提前查詢相關學校往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這樣等自己的分數線出來之後,就有一個大致參考標準。
2.要提前查詢意向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校園環境。
有些需要的「名字」是非常誘人的,如果你不去提前查詢,可能以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校,但實際上可能你看了之後並不理想。
除開相關名校之外,大部分高校學生都不了解。這個時候,就必須去網絡上查詢一下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如何,校園環境如何,還可以去查看一下在校學生的信息反饋。這樣能夠讓自己掌握更多信息,不被一些「野雞大學」所迷惑。
3.要提前查詢相關專業的專業特色和就業方向。
每個高三學生都會拿到一本《志願填報指南》,這上面的絕大多數專業是學生和家長聽都沒聽說過的專業,不知道專業學的是什麼,也不知道這個專業學出來將會從事什麼工作。
大部分人只知道幾個熱門專業,比如教師、醫生、護士等,對很多更有價值、更有發展前途的專業可謂「一無所知」。這個時候,學生和家長就要提前去了解這些自己的初步意向專業,明確這個專業學習的內容和就業的方向,這樣就能夠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和生涯規劃。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是稀裡糊糊塗地選擇專業填報志願。一方面是沒有時間去了解這些專業和學校,另一方面也是沒有途徑去了解,這就造成不少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學習下降,興趣喪失,對所學專業和所在學校失望至極,這樣一來,有的學生就選擇棄學,有的就選擇重新回到高中進行高考。
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英語系的好朋友,很有才華。畢業後我找到了工作,然而他卻去選擇復讀高三,簡直是匪夷所思。大學都畢業了,竟然還要去重新高考。但是他的理想確實不在英語,他的夢想是讀中文系,所以最終他重新報考了中文系,居然還考上了。
這不是一個極端個例,近年來,像這樣重新參加高考的大學生非常多,由於當初未能進行很好的職業和生涯規劃,他們為隨意填報志願付出了慘重代價。過去的人們,根本就沒有途徑去了解學校,現在則不同了,了解學校和填報志願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你用心去選擇,去準備,相信會填報到一個理想的學校的!
【特別聲明】:本平臺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