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冬天的雪花,也喜歡冬天的月光;喜歡把你放在心上......
1.《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詞中的月,自然是中秋之月。蘇軾想要表達的內容卻有很多。
詞中藏著深沉的哲學理念和無盡的人生思考,它既是規律的,又是變化的。
但無論月圓還是月缺,我們總樂於心懷美好的祝福——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2.《烏夜啼·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似乎有很多話要說吧,也仿佛有許多情緒想表達,可所有的一切如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最是那離愁的悲與恨,在心頭縈繞不去,苦澀悽然。
3.《揚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現實殘酷,令人幾多悲嘆;回憶美妙,卻是深情難賦。姜夔詞作中的清遠與空靈,很像他那顆漂泊的心,大概他的生命裡也始終有一個無法抵達的夢吧。喜歡他的「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
4.《西江月·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稻花香裡說豐年」,無不洋溢著喜悅與滿足,這首詞裡的所有的熱鬧景象都是源於自然,語言更是不加雕琢,平白如話,連明月清風都散發著純樸的美感,真是一首讓心靈舒展的詞作。
5.《生查子·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而這首詞上、下闋的反差是極大的。上闋有多麼浪漫,下闋就有多麼哀傷。
這大概就是時間帶來的改變,我們用盡全力也無法阻擋的失去。無論是那個人徹底離開了這個世界,還是僅僅作別了我們的視線,她都留給了我們一段傷感的回憶,和一份美好的相遇。
6.《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蝶戀花》,可以被看作是一首牽念情人的婉約詞,但細細體會之後,其中也包含著對人生的追問。人的成長,難免要經歷迷惘與陣痛,知道去尋找,才會有方向。
7.《夢江南·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熊燉最喜歡「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二句。此刻腦海中自然而然浮現出另一句「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那百無聊賴的心思,那思歸人不還的惆悵,大約還要繼續困擾著她。寂寞的景致在寂寞的人眼裡,顯得更加寂寞了。
8.《靜夜思·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哈哈,從小背到大的,也是最早讓熊燉知道月亮代表著思念的一首詩。
思君如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