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斷頭路,完善微循環路網。記者從武漢市城建局獲悉,2020年我市將完成80條微循環道路建設,其中包括10條斷頭路,近在咫尺卻要繞行、地鐵站點「最後一公裡」等問題將得到改善。截至11月22日,已有44條道路完工,剩餘36條確保在年底前完工,並投入使用。
近日,記者前往已經投入使用和即將通車的幾條道路進行探訪。
今年將打通10條斷頭路,居民再不用繞遠路了
墨水湖小路(高龍路—井岡村小路)今年初通車,解決了附近小區居民買菜、孩子上學的出行難題。記者陶常寧攝
20日下午3時,記者來到漢陽區龍江路,正好遇到鍾家村第二小學放學。家長們接到孩子後,或騎電動車或步行,一路說說笑笑,他們沿龍江路向西,穿過一個新修的鐵路涵洞回家。
記者現場了解到,原來龍江路到冰糖角路後就斷了,因為有一條漢陽港阜鐵路專用線「攔在」這裡,導致周邊多個小區無法連通,也給鐵路兩側的居民買菜、上學帶來了不便。
漢陽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條斷頭路叫墨水湖小路(高龍路—井岡村小路),全長約174米,納入今年的通車計劃。「道路雖然不長,但由於要下穿鐵路,經過各方努力推進,已於今年年初通車。解決了漢陽冰糖社區、龍江庭院、燕歸園小區周邊居民『買菜難、上學難、出行難』等問題。」
墨水湖小路(高龍路—井岡村小路)今年初通車,解決了附近小區居民買菜、孩子上學的出行難題。記者陶常寧攝
曾老先生家住燕歸園小區,他說:「我住在這裡16年,因為中百超市、沃爾瑪、鄧甲菜場都在鐵路那邊,以前都是從很遠繞過去。現在路通了,買東西方便了。」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洪山區的一條斷頭路巡司河東路(建安街—武梁路),這條路是一條「L型」道路,分南北和東西兩端,是南湖居民出行的重要道路,全長685米,是一條城市次幹路。記者現場看到,設計為雙向四車道,目前道路全線完成,路燈安裝完畢,正在進行綠化收尾工作,計劃11月26日通車。
武梁路(巡司河西路—巡司河東路)已完工,11月底通車。記者陶常寧攝
市城建局工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計劃完成10條斷頭路建設,綠蝶街(幸福垸小路—浦達街)、馬場角橫路一期(牯牛洲街—馬場角路)、長雲路(豐茂路—古田二路)、武車路西段(和平大道—臨江大道)等其他斷頭路都將在今年底完工通車。
南湖片區多條道路即將通車,緩解交通擁堵和居民出行難
記者又前往洪山區南湖片區,這裡的武梁路(巡司河西路—巡司河東路)、文祥西街(丁字橋南路—南李路)都已完工,即將通車。
武梁路(巡司河西路—巡司河東路)區位圖。
武梁路(巡司河西路—巡司河東路),西起巡司河西路,東至巡司河東路,上跨巡司河,全長376米,寬50米。記者看到,道路寬闊,雙向六車道,交通標線刷好了,路牌已安裝,路邊預留了公交站臺。兩側綠化帶隔離了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非常安全。這條新修好的道路,計劃11月30日通車,已有很多附近居民提前來參觀。
武梁路(巡司河西路—巡司河東路)11月底通車,預留公交車站。記者陶常寧攝
家住東原晴天見小區的居民王女士正在這裡散步,她對記者說,以前這裡沒有路,也沒有公交車,出行特別不方便。得知路即將通車的消息,她期待以後能通公交。
「武梁路、還有26日即將通車的巡司河東路(武梁路—建安街),對於東原晴天見小區居民和長虹中學的師生特別重要。」洪山建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兩條路正好位於小區的南邊和東邊,以後居民出行,無論是駕車還是乘坐公交,都會很方便。長虹中學原本在長海路有一個東門,路較窄,等巡司河東路通車後,師生從西門進出會更便利。武梁路是連接白沙洲片區與南湖片區的重要走廊,將極大改善兩大片區居民的出行。
記者隨後來到文祥西街(丁字橋南路——南李路),西起南李路,東至丁字橋南路,道路全長993米,寬30米,雙向4車道。道路也基本建成,計劃12月初通車。
文祥西街(丁字橋南路—南李路)區位圖。
「周圍有保利中央公館、南湖新城花園、大華南湖公園世家等多個成熟小區。以前,附近居民出入小區,過於依賴丁字橋南路,在高峰期時交通混行嚴重,文祥西街的打通,完善了南湖片區微循環路網,有效解決了部分高峰期交通混行的問題。」洪山建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文祥西街(丁字橋南路—南李路)已完工,計劃12月初通車。記者陶常寧攝
家住附近小區的居民說,這條路通車了,他們可以騎單車直接到南李路,乘坐地鐵7號線,也解決了「地鐵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洪山建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3條道路進行了精細化設計,不僅具備交通功能,還考慮了景觀和海綿城市設計。比如,多採用綠化帶隔離,人行道採用透水磚或透水混凝土,下雨不積水,方便市民騎行或散步。
武梁路(巡司河西路—巡司河東路)11月底通車,融入海綿城市設計。記者陶常寧 攝
今年力爭把道路通車目標從80條提升至100條
市城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城市路網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對路網體系建設持續高強度投入。在加強對城市道路幹線、支線建設的同時,尤為注重城市微循環路、「毛細血管」建設,打通斷、堵頭路,不斷提升城市道路網密度水平。
在城市微循環道路建設方面,2015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684條609公裡(包含斷頭路80條39公裡)道路建設和提升,建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生條目。如:興業路、復興三路、韓家墩路、向陽東路、丁字橋南路、桂元西路、三弓路、新竹路等。
今年,全市確保完成80條(含斷頭路10條)重點路網建設,新增裡程為43公裡。另外,在確保「80條」年度目標任務上,力爭把路網建設目標提升至100條,新增裡程為57公裡。
在道路精細化設計方面,「從重點關注機動車通行」 轉向「全面關注人的活動需求」,從慢行空間、車行空間、交通設施、街道設施、景觀綠化、建築前區6大空間著手。
下一步,市區將繼續從改善民生出發,隨三舊改造、軌道交通建設等同步推進區級微循環路網的前期工作,加大區級項目儲備,解決好規劃方案、徵地拆遷、資金籌措等問題,及時納入城建計劃予以實施,加快構建「窄馬路、密路網」的微循環路網體系。(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吳社華 嚴周洪 吳衛)
今年80條微循環道路建設最新進展>>>
(長圖: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嚴周洪 統籌|陳智 製圖|胡欣 校對|楊梅)
部分完工道路>>>(以下圖片為市城建局提供)
武漢經開區興盛路(興一路—橋機圍牆)。
武漢經開區興盛路(興一路—橋機圍牆)區位圖。
東湖高新區周店四路(華師園路—廟山北路)。
東湖高新區周店四路(華師園路—廟山北路)區位圖。
江漢區新灣一路(長港路—新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