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踏三鎮指的是哪兒?北京懷柔有段長城是明初大將徐達督建的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東連渤海仙源古,西映居庸紫翠重。」明代詩人曹代蕭以這樣的詩句形容懷柔段長城。正如詩人所描繪的那樣,雄偉的萬裡長城由東向西逶迤而來,在懷柔區境內畫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這條弧線過去曾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今天成了燕山龍脊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作者:於書文

箭扣長城形如滿弓扣箭,以驗峻著稱。

記得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雁棲湖畔召開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圓桌峰會致辭中指出:「雁棲湖是一個有歷史積澱的地方,外面的群山中就有中國的長城遺址,這裡是一個啟迪思想的地方,也是一個開啟合作徵程的地方。」習總書記高瞻遠矚,不僅讚美了懷柔山水之美,還充分肯定了懷柔以長城為標誌的深厚的歷史積澱。

懷柔歷史悠久,「懷柔」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為招來安撫。《禮記·中庸》有「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的詩句。春秋戰國時代,懷柔是燕國戰略要地,屬漁陽郡,其首府位於現在懷柔區北房鎮梨園莊村。懷柔境內多山,明代弘治年間大學士謝遷曾說:「懷柔為邑,崇崗疊嶂,綿亙千裡」。懷柔建縣歷史幾乎與懷柔修築明長城的歷史是一致的,可以說懷柔段長城的修築也是懷柔發展的開端,對懷柔的影響巨大而深遠。

在懷柔修築長城的官員中,徐達最為有名。萬裡長城慕田峪段是明初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後經抗倭名將戚繼光重新整修,並率兵鎮守,是護衛京師皇陵的戰略重地。除了慕田峪,長城還給懷柔留下不少美景,比如黃花城、箭扣、河防口、雙垛口等長城,均聲名在外。

古有「危嶺雄關」之稱

懷柔段長城是明代在北齊長城基礎上修建而成。這道大牆位於燕山南麓,東接密雲小水峪長城,經大水峪、河防口過慕田峪,再經黃花城西水峪與延慶大莊科長城相連,於山巒起伏、重巖疊嶂的山水之間,自東向西橫貫全境。這段長城是一道美麗的弧線,又像一條巨龍,奔騰潛躍,氣勢非凡。

懷柔段長城總長65.4公裡,其中有敵臺268座、烽火臺2座、關門6座、更房2座、馬面6座、城堡22座。跨越懷北、雁棲、渤海、九渡河四鎮22個建制村,起伏跌宕中,一些奇險峻秀處超乎想像。「鷹飛倒仰」「箭扣」「鯉魚背」「牛犄角邊」「天梯」「十八蹬」等等,這些名字無不形象地描摹出長城形勝的險要、攝人心魄的魅力,以及獨具人文的色彩。

當年的長城設計者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勢,在坡度平緩的山體沿山脊砌築牆體;在山勢險峻、懸崖絕壁之處,則以山險作為屏障;在河谷或峽谷險要位置設置關口,並在關口內側修建城堡。所以懷柔區的長城是以城牆、山險共同組成。

牆體結構清晰,脈絡連貫,是懷柔長城的特點之一,故被稱為「危嶺雄關」。史籍記載,懷柔為邑,東連渤海,西接居庸,崇崗疊嶂,綿亙千裡。作為京師北門,畿輔屏翰,自古以來,懷柔就是拱衛北京的軍事要衝,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從地勢上看,懷柔北高南低,南北狹長,呈啞鈴狀。北依燕山山脈,南偎華北平原,境內多山。以著名的萬裡長城為界,北部群山蜿蜒,莽莽蒼蒼、連綿不斷,成為首都北京的綠色長城、天然屏障。地貌特徵層次鮮明,深山、淺山、平原各具特色。

懷柔以山水著稱,長城於山水間完成了雄偉峻險的布局。懷柔山區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89%,有名稱的山峰500餘座,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有24座。黑坨山、鳳坨梁等山峰海拔都在1500 米以上。雲蒙山是燕山山脈的著名山峰,位於懷柔和密雲的交界,主峰海拔1414米,其南麓的青龍山、玉皇頂、北鬥峰、蕎麥山都位於懷北鎮,長城雄踞其上。黑坨山海拔1534米,是軍都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位於懷柔區雁棲鎮西柵子村北4公裡處,屬於懷柔、延慶二區交界處。著名的箭扣長城、北京結、九眼樓,都屬於黑坨山山系。這裡的長城依山勢伸入頂峰,再落入低谷,形態波瀾起伏,各具千秋。

黃花城一帶長城位於十三陵天壽山之北,附近有吹風坨、九宮山、鳳駝梁,與此相接的還有東部渤海鎮內的連雲嶺、驢鞍嶺等,這裡的山峰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山脈擠壓隆起,迂迴重疊,長城因厚實的城磚和防衛架勢呈現出無可撼動的力量感,又因為這種褶皺的山勢,有了一種百轉千回的精巧和柔美,更具有驚世駭俗的氣勢。

西水峪長城(今水長城)延伸到水底,形成長城戲水、水沒城垣的美景。

懷柔段長城水關較多

懷柔富水。區內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200立方米,高於北京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數倍。全區河流分屬海河流域的潮白河和北運河兩個水系,有白河、湯河、天河、懷沙河、懷九河、雁棲河等河流63條,佔全市水資源總量的五分之一。全區有四級以上大小河流17條,均屬潮白河水系,以東起雲蒙山西至鳳駝嶺一帶的山脈為分水嶺,分為嶺南、嶺北兩系。嶺北水系以白河為幹流,由在境內匯入的菜食河、天河、大黑柳溝、莊戶溝、湯河、琉璃河等支流構成。嶺南有潮白河,由密雲經東南區界入順義區境。懷沙河、懷九河、沙河、雁棲河、牤牛河均穿長城而過,匯入懷河後入潮白河。另有北運河水系的白浪河、小中河等一些小支流偏於西南一隅。

懷柔段長城共建關口20座,這些關口大多有河流通過,所以每經過一個山谷必建一座水關,水關之上必修建甕城,作為守城之險要之處。除了慕田峪、賈兒嶺、東北口、田仙峪、駝嶺、撞道口、石湖峪外,在關口處均建有水關,行洪時可作洩洪之用,無水時可通車馬。由懷柔北行,無論走那條路,都要穿行長城。山山水水之間,構成了懷柔長城的宏大格局。

談起與水密切相關的長城,懷柔就有一處景色優美之地,那就是西水峪長城,如今改稱水長城了。此段長城是因修建西水峪水庫時,建起大壩截流,導致水位上升,把處於低谷部位的長城淹沒在水中,形成長城戲水、水沒城垣的景象。有詩云:城抱碧波漣,水沒古城垣;城水相呼應,壯美自悠然。這種長城入水的美景,吸引了不少遊客。

西水峪長城歷史悠久,其建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長城關堡錄》記載:「西水峪口,在石佛口東,又東為撞到口。西至居庸關九十裡,昌平界,外口緊要。正城一道,水門一空,堡城一座,城鋪一間,過門一空,擋馬牆一道。」其中所說的城堡,就是西水峪口東的北坡根修建的一座南北長100米、東西寬46.4米的城池,名曰西水峪堡。最初,這座城池主要為修建長城的工匠和官兵居住所用。後來,人員逐漸密集,就發展成了村落。因地處西水峪堡,所以這個村子也就取名「西水峪」了。

關於西水峪的修城史,當地還留存著當年修建時的碑文。碑文記載:「山東右營中部千總,靈山衛指揮李輕。督同把所百戶空江登仕。分修黃花鎮西水峪第二斷二等邊牆二十一丈七尺,底洞一丈六尺,收頂一丈二尺,高連垛口二丈。」

如今,隨著歷史變遷,西水峪堡已毀,僅存基址。西水峪口也因後來修西水峪水庫而被拆除,現僅有大壩兩頭山梁上的長城保存完好,敵樓堅整氣勢雄偉。古老遺存與現代工程緊密結合、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北京結」通向「三鎮」

一腳踏三鎮,是指懷柔區域內著名的「北京結」。這裡是明代長城「九邊十一鎮」中薊鎮、昌鎮、宣鎮三鎮長城的匯聚點,也是內外長城的起點。三鎮長城在懷柔的聚集交匯,十分罕見,使懷柔段長城的建築布局更加雄偉壯觀,固若金湯,強化了橫亙北方軍事體系的功能。

「北京結」原為箭扣長城的一部分,又叫長城結和三岔邊。在這裡,三道來自不同方向的長城如仙女飛過飄落的三條絲帶,結成一個巨大的花結。結點處海拔958米,在這裡舉目遠望,綿延的長城像巨龍一樣舞弄身姿,三邊匯聚,雄偉壯麗,美景盡收眼底。

「北京結」的命名最早來源於一則遙感數據。由顧巍、曾朝銘執筆的《北京地區長城現狀調查研究》一文記載,1985年,中國地質礦產部地質遙感中心採用航空遙感技術,對北京地區長城的空間分布格局進行了全面勘察,發現北京地區長城總的走向主要分為東西、北西兩個體系,這兩個體系在原懷柔縣八道河鄉西柵子村臭水坑西南的分水嶺上會合,其南會合點位於東經119度29分38.9秒和北緯40度27分45秒之處,這個會合點被命名為「北京結點」,簡稱「北京結」。

有人曾以「三鎮長城匯聚之所,兩類長城分界之地」加以概括。「三鎮長城匯聚之所」,即指明長城沿線曾劃分為九個軍事要鎮,史稱「九邊」,也稱「九鎮」,即九個相當於軍區的防守區段,即遼東、薊、宣府、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九鎮,謂之九邊重鎮。每邊設鎮守(總兵官)。九邊九鎮之外,為了加強京城的防務和保護皇陵的需要,於嘉靖三十年(1551)又在北京的西北增設了昌鎮和真保鎮,共為十一鎮,構成了九邊十一鎮的防禦布局。「兩類長城分界之地」,是說長城由慕田峪至黃花城一帶,是北京地區「雙邊」長城與「單邊」長城的分界關口。這段長城兩側,均為雙邊垛口,以此向東則為單邊垛口,這是區別其他段長城的主要特徵。

薊昌宣三鎮匯聚之處位居京師北門,距離北京不過五六十公裡,扼守著中原通往關外的交通要道。故明代《長安客話》稱:「居庸關、黃花城、邊城、慕田峪、灰嶺口俱系衝地,雖宣薊為之屏障,紫荊藉以身援,然外而扼控要害,內而擁護京陵,干係至重。」

三鎮中,薊鎮東起山海關,西至大水峪,抵昌鎮慕田峪界。昌鎮東自慕田峪連石塘路薊州界,西抵居庸關邊城,接紫荊關真保鎮界,由參將三人分三路鎮守,為黃花鎮、居庸關、橫嶺口。宣府鎮東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冶所分界處,西達西陽河(今河北懷安縣境)與大同鎮相接。當時懷柔的亓連關、神堂峪、河防口、大水峪長城屬於薊鎮石塘路轄制,慕田峪向西經賈兒嶺、田仙峪至西水峪長城為昌鎮黃花路轄制。

距離「北京結」最近的村落是雁棲鎮西柵子村,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就在箭扣長城與「北京結」的弧形內側。從西柵子村出發上山有很多條小路,可直接上到箭扣長城最北的「九眼樓」,中段的「北京結」兩側、「將軍守關」一側,東段的「箭扣」、「小布達拉」以及「正北樓」。這裡是萬裡長城中最險的一段。

北京結長城以磚包牆為主,損壞不大,牆體高大,頂部較寬,城臺密集。城牆比較連續完整,牆上女牆、垛口也比較齊全。「北京結」不僅在北京地區長城的分布格局上,而且在研究內外兩大長城體系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京結作為內外長城的起點,其山勢特點為內險外阜,易攻難守,所以長城才修築得雄偉堅固。正是有了三鎮匯聚、雙邊鎮守的布局,才使內長城和外長城於山形水系之間形成天險。

外長城也稱「外邊」,自東向西,從北京結向西北沿「西大牆」由懷柔與延慶兩區交界的大火焰山九眼樓,過東北口進入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崇禮縣、萬全縣,至山西省陽高、大同、於偏關再與內長城交匯,全長約1380公裡。外長城是軍事防禦的前線,既要抵禦遊牧民族集結襲擾,還要打探軍情、烽火通報,內外聯絡,發揮前哨陣地的作用。

內長城則由小火焰山上的北京結向西,經擦石口、磨石口、黃花城本鎮口(頭道關)、西水峪與延慶縣旺泉峪山頂的長城相連。然後經居庸關、八達嶺、懷來縣、張家口,再經應縣、代縣、寧武、忻州、朔州、偏關,與外長城相接,全長1600公裡。

長城在懷柔為什麼會有兩道長城呢,這是因為只有一道長城不夠用了。對於防守的一方,想用一道牆來阻擋蒙古鐵騎是很不現實的。所以明朝要在這一帶修建雙重長城,縱深防禦,主要目的是為了護衛京師。當時防守重點集中於薊鎮、宣鎮和大同鎮,全部位於外長城範圍,戰線長,壓力大,被攻破的可能性非常大。

內長城是護衛北京的最後一道防線,如被突破則兵鋒直指京城,所以內長城修建的異常堅固,大都為磚石結構,烽火臺、敵樓也是十分的密集。內長城和以往歷朝歷代的長城不同,它不僅可以防止遊牧民族南下,而且可以防止其迂迴攻打北京。任何一個關口被突破都是危險的,所以明朝就必須不斷地修建長城,不斷地修建關口。

河防口長城屬於薊鎮石塘路轄制。

黃花城曾駐兵萬人

黃花城長城景色迷人。

作為拱衛京師北門,護衛皇家陵寢的屏障,懷柔段長城不但修建得奇險堅固,而且敵樓緊連,接應不暇。而作為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黃花城,軍事地位極為重要,成為蘊含著濃鬱長城文化色彩的古村落。

黃花城位於懷柔區九渡河鎮。史籍記載,古時候村落周圍崇山峻岭,兩水交匯,風光秀美。據說每到仲夏時節,漫山遍野黃花盛開,村舍屋宇常常會被湮沒於漫天黃色之中,故而得名。

「天險曾開百二關,黃花古鎮暮雲間。」這是明代詩人章士雅《黃花鎮》中的詩句。距今400多年前,詩人筆下的黃花鎮就是古鎮,可見黃花鎮的歷史多麼悠久。但詩中的「鎮」與現在的「村鎮」顯然不同,這裡所指的「鎮」是個軍事區域,古時在邊境駐兵戍守稱為鎮,大約「成村不晚於金代」。明景泰四年(1453年),塞外諸夷不斷進犯,為加強防守,便於指揮調動,明廷於頭道關內今黃花城位置建築堡城。城建好後,黃花鎮的軍事指揮機構移築於此。為了與原來的黃花鎮區別開,稱為「黃花鎮城」,後簡稱「黃花城」。

該城背倚青山,兩水相夾。東西長約210米,南北長約240米,設有東南西三座城門,均為青磚砌築。城門上刻有匾額,村中老人至今還依稀記得東門題額為「威震藩籬」,南門題額「黃花鎮城」,城堅牆固,氣勢如虹。黃花城建成後,參將公署和守備公署都建在鎮城內。設參將一員守備一員鎮守。參將官秩為三品,位於總兵或副總兵之下,在都司與遊擊之上。後因戍守需要,改為副總兵駐紮。原參將公署移至渤海所城。

隆慶三年(1569)正月,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譚綸根據邊關地勢的衝緩,道路的遠近,把薊鎮分為十二路。其中居庸關、黃花鎮、鎮邊城三路,均由鎮守建昌總兵官揚四畏統領;副總兵程九思分守黃花鎮。由此,黃花鎮城又多了個名字——黃花路。

隆慶六年(1572年)二月,朝廷依從總督侍郎劉應節等議請,設置昌鎮。即把原屬薊鎮的三路守軍析出,劃歸新建的昌鎮節制。昌鎮總兵府設在長陵衛駐紮,統轄黃花、橫嶺、居庸三路與皇陵九衛。自此,原轄於薊鎮的黃花路遂為昌鎮所轄,防區東自慕田峪與薊鎮石塘路亓連關相接,西至棗園寨,南至昌平州,北至宣府鎮四海冶,防線東西延袤180裡。鎮守大小關口20處,高峰期駐兵12600人。

古村北側就是雄偉壯觀的黃花城長城。由於這段長城直接關乎大明王朝的龍脈和國運,所以修建得異常雄偉堅固,大氣磅礴。登上長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三道長城防線的輪廓。

黃花城關口舊稱本鎮口,由此向關外延伸,還有二道關、三道關。層層設防,防禦縱深很深,可謂關卡重重,牆高城險。本鎮口當年曾建有關門城樓,如今成了黃花城水庫大壩。一湖碧水,為古老的長城增添了靈秀之美。長城腳下的農家接待,一家一家鱗次櫛比,透著紅火熱鬧。

過了關口,長城又沿著絕壁開始爬升,不久就到了一處叫做蔡嶺的地方,這裡有個家喻戶曉的傳說。當年,明朝派一位叫蔡凱的大將軍主持建造長城,但歷經多年才竣工。朝廷幾多不滿,於是,便有奸佞趁機以「工期過長,投資太大」為名,告了蔡將軍一狀,結果蔡將軍被斬首。後來,皇帝意識到這裡有蹊蹺之處,派人調查,見蔡將軍修築的長城險峻、堅固、方石塊碼砌整齊,下大上小收分合理,上部磚砌平直,城牆頂部垛口、箭孔、排水石槽等設施齊全,終於明白這城牆絕非偷工減料之作。後來朝廷就在山嶺上為蔡將軍樹碑立墓以示平反,並在城下極顯著的巖石上,鑿刻顏魯公體「金湯」二字,以示紀念。

蔡將軍的墓和碑早已無存,關口附近的石壁上「金湯」摩崖石刻赫然在目。石刻每字2米見方,陽刻正書,敦厚端莊,十分醒目。右上小字題款「明萬曆己卯春」,左側落款「金陵吳臣書」上下款今已字跡模糊,很難辨認。因為金湯石刻,黃花城長城又稱「金湯長城」。

《明史記事本末》記載,明武宗朱厚照於正德十三年(1518)夏四月到過黃花鎮。「上以太后葬,親詣天壽山祭長陵,遂幸黃花鎮、密雲等處遊獵。」黃花路軍事部署一直延續到清順治末。守備、參將以上官員更易50餘次,曾有多任總督、巡撫、總兵數次到黃花路巡邊。

城固金湯。堅固的城防,嚴密的部署,使懷柔段長城600年來從未發生過重大戰事。三道防線的設置,不僅使黃花城長城成為鐵壁銅牆,也為後人增添了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站在長城上,不論是春花秋月、夏雲冬雪,還是看長城內外蒼茫的山脈、連天的衰草,都有一股濃重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原標題:燕山龍脊 京北屏障)

來源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北京懷柔區歷史文化縮寫·黃花水長城·有261處日夜奔淙不息的泉水
    城區距北京東直門50公裡,全區總面積2122.6平方公裡。懷柔區瞎12鎮、2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共有35個社區、283個行政村。2019年末,懷柔全區常住人口42.2萬人。有漢、滿、蒙等25個民族。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9.9億元。懷柔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5660.4元。2014年APEC亞太經濟會議在懷柔區雁棲湖舉行。 2015年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區。
  • 北京有好多處長城,哪一處長城的風景最美?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北京有多處長城,保護較好,遊客較多。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 北京懷柔區僅有的一家5A級景區,人少景美,1368年就已建成
    懷柔區作為北京十六區之一,集合了自然風光、人文美食,被稱為北京最宜居的區縣。這裡有雁棲湖、紅螺寺、青龍峽,2014年的APEC會議就是在懷柔區雁棲湖舉行的。當然最令懷柔人驕傲的是,這裡有一個5A級風景區,讓很多人慕名而來。
  • 除了八達嶺,北京還有處長城外國人來的最多,小攤大媽都會飆英文
    除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在距離北京73公裡處,有個全長5400米,為中國目前最長的一段長城,它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外國人來的最多,它就是北京的慕田峪長城。在景區中,看到沿途賣貨的大媽都會和老外飆一口流利的英文來討價還價。
  • 京郊明珠,首都後花園,北京懷柔必遊的六個旅遊景點
    懷柔位於北京市東北部,地處燕山南麓,為北京市市轄區,城區距北京東直門約50公裡,境內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素有「首都後花園」和「京郊明珠」的美譽。旅遊業一直是懷柔區的支柱產業,知名的旅遊名勝有:紅螺寺、 雁棲湖、青龍峽、喇叭溝門原始森林、 慕田峪長城、黃花城長城等。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北京懷柔必遊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北京市民到懷柔遊玩去哪?這5個景區景美、人少,值得去!
    北京市民周末休閒遊很多選擇,其中之一就是去京郊度假。如果去懷柔,首推以下這5個景區,不僅都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還各有特色。1、慕田峪長城慕田峪長城於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
  • 慕田峪長城遊記三篇
    領略厚重的歷史滄桑十室 李強天朗氣清,秋高氣爽,我們電子所十室學生和青年職工來到了位於懷柔區的慕田峪長城遊覽。一提到長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八達嶺長城,卻鮮有人知道慕田峪長城也別有一番風景。我早就聽說慕田峪長城以險峻聞名,今天終有機會一覽其雄姿。慕田峪長城旅遊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據文獻考證,慕田峪長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慕田峪長城於1987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92年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由此可見,慕田峪長城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而且還有著秀美的景色。
  • 承德又驚現一段野長城!全國獨一無二!「個性」超過你所知道的長城!
    由於此處山勢絕險,敵臺間都是險陡的山巖,狹窄的山脊就如刀削一般,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所以很少築有牆體。整段長城只在略為平緩的地方以石牆補砌,有石牆連綴的不到十分之三,而且由於年代久遠,風雨駁蝕,那些牆體如今也消失殆盡了,這樣就使得這段長城顯得特別奇偉雄險。
  • 北京平谷區長城有這些特點:界碑處一腳踏三省 多為「幹碴邊」
    說起長城北京段的東起點,就不得不提到在驢友圈裡頗為有名的「三界碑」,以及由「三界碑」而衍生出來的「一腳踏三省」景區。柴福善平谷明長城為明長城北京段最東端,蜿蜒於東北部群山間,東起河北省興隆縣、天津市薊縣和北京市平谷區交界處的金海湖鎮紅石門村大松木頂。這裡有座敵樓,多年風雨蠶食僅剩樓座。就在樓座上,樹立著北京、天津、河北「三界碑」。北京地區靠近「三界碑」的就是紅石門村,該村四面環山,植被覆蓋率高,借著村北山頂明長城和「三界碑」的資源,開發出「一腳踏三省」景區。
  • 長城腳下的悠閒小院——北京村裡故事度假休閒精品民宿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因其建築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司馬臺長城、古北口長城等。但若要問長城中最優美的是在哪一段,那還得數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的慕田峪長城獨一無二。
  • 景點介紹——北京長城
    「重門天險設居庸,百二山河勢轉雄」,居庸關長城不愧為「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雄偉的氣勢,尤令人心生讚嘆。  北京黃花城  北京黃花城水長城旅遊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鎮境內,距北京市區65公裡,懷柔區中心西北35公裡。是以奇而著稱,以秀為特色,融山川、碧水、古長城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勝地。
  • 懷柔推美食「一鎮一宴」 煎炒烹炸蒸煮燉亮手藝
    原標題:懷柔推美食「一鎮一宴」   北京晨報訊(記者 徐晶晶)長城攝影線路、自然山水線路、生態休閒線路……今年國慶,懷柔推出十佳行攝線路。同時,面向市民展開懷柔百佳攝影點徵集評選。與此同時,節日期間懷柔還將推出「一鎮一宴」,14個鎮鄉紛紛取材本地特產,在煎炒烹炸蒸煮燉上亮出手藝。
  • 抗倭英雄戚繼光建造了中國最美的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我先後去過三次,最近的這次就是「2020 長城之約」六天四省市長城自駕遊。這是一次全國性的新媒體活動,所以在時間和光線上就沒有了自己的挑選餘地,只能拍些「到此一遊」的片。
  • 長城文化帶唯一石長城將變景區 正在做景區立項
    其中,長城文化帶的建設工作有了實際進展。由市文物局確定的長城文化帶四大組團來看,包括平谷紅石門段、密雲的古北口段、懷柔的箭扣長城段,以及昌平的南口長城段,都是近幾年打造和保護的重點。  去年,懷柔箭扣長城段率先啟動大修,一期工程在今年7月宣告結束。據悉,日前箭扣長城新一期修繕工程也將啟動。除了率先啟動的箭扣長城段這一組團的修繕工作之外,平谷紅石門長城段也有新的進展。
  • 北京有七個5A景區,您認為哪個更值得一去?
    北京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其中國家級5A景區有七處,您認為哪一處最值得一去,請在評論區留言:1、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世界三大宮殿之一。
  • 除了八達嶺,北京還有哪些長城遺址?
    我們提起長城,最先湧現在腦海裡的都是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等等。其實在北京,有很多長城的遺址是被我們忽視的,這些長城遺址有著怎樣的景象和故事呢?我們今天來一探究竟吧。
  • 鐵絲網堵住野長城入口
    作者: 夏命群來源:  懷柔區成立長城保護監管員隊伍  本報訊 (記者夏命群通訊員彭興海張久敏)為防止遊客私自攀登未開發的野長城,昨天,懷柔區用鐵絲網和竹膠板封堵了野長城的登城入口,並組建長城保護監管員隊伍。
  • 一英國人自發在長城撿垃圾十年 至今還有遊客扔
    威廉和環保志願者們在長城上撿拾垃圾。 本該被人們愛如珍寶的長城,卻時刻經受著垃圾的玷汙。今年,英國人威廉·林賽和懷柔村民,自發在長城上撿垃圾,已有十一載。然而垃圾屢撿屢現,今天,長城古蹟周邊,沾滿油漬的食品袋、踩癟了的易拉罐仍四處可見。它們打哪兒來?是絡繹不絕的長城遊客,在興盡之餘隨手所賜。「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在懷柔雁棲鎮,通往明代古長城的山路上,經常能看到寫有這類話的中英文告示牌。這些牌子,許多已在山路上矗立了十一年。十年前,英國人威廉?
  • 北京熱門景點排行榜,北京好玩的地方有這些
    在整個北京城裡,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為光彩奪目、氣宇非凡。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