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禁止學生帶手機!新學期,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夢想!

2021-02-24 聚能教育三門峽分校

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各校要做好家校溝通,家長應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及時解決學校手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督,確保有關要求全面落實到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隨著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成年人離不開手機。

而手機裡的世界太精彩,沉迷其中的孩子會逐漸忘記了現實世界,一點點靠近萬劫不復的深淵。

玩手機,正在成為青少年兒童悲劇的源頭。各位家長,新學期,請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夢想!

為什麼孩子容易沉迷手機?

國內首份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2016年)顯示:

3-6歲的孩子中,手機接觸率已高達91%;小學9-10歲的孩子,已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

如今的孩子,越來越容易沉迷手機。

在網上讀到這樣一段話,深有感觸:

三十年前,人們驚呼流行音樂會毀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視節目會毀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腦及網際網路會毀掉下一代;

現在,人們開始驚呼手機會毀掉下一代……

似乎人們已經有了共識,每個問題的背後,罪魁禍首不會是父母也不會是自己,總有一個替罪羔羊。

但孩子沉迷手機只是表象,所隱藏的真相,是孩子從未被滿足過的心理需求。

《少年說》中,有一個孩子流著淚控訴父母:

「小時候,我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每次看他們,他們都在盯著手機。他們想讓我安靜,不搗亂,就把手機丟給我,讓我在一邊玩。」

父母,才是孩子和沉迷手機之間的一道牆。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痴迷垃圾快樂的根源。

玩手機,毀掉孩子的一生

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讓人難以想像!

國外曾經發起一項調研,選取了100個孩子,其中50名完全接觸不到手機,另外50名已經對手機痴迷。

10年後,50名痴迷手機的孩子中只有2名考入大學,而其他50名全部考入大學,還有16位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玩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也許不用等到10年後,孩子的人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一款名叫「藍鯨」的遊戲從國外傳入,一時風靡國內大中小學。

遊戲專門吸引那些有抑鬱、自殘傾向的孩子,教唆他們在身體上刻字、畫字符,完成一系列任務,終極任務就是自殺!

江蘇常熟一個未滿18歲的男生被教唆跳河自殺,幸好常熟網警察覺不對,及時出警解救。

男生說,是遊戲裡的網友教他這麼做的,如果他不照做,家人就會被威脅。

手機只是一種通訊工具,但一旦沉迷,這種工具有可能毀了孩子的人生乃至生命。

玩手機,摧殘孩子的健康

你知道長時間玩手機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嗎?

意味著頸椎變形。

江蘇一名9歲男童,經常感到脖子酸脹,手指發麻,父母帶他去做CT檢查。

不檢不知道,一檢嚇一跳,孩子的頸椎已經變成一條直線!(正常人頸椎本帶有前曲的弧度)

原來,孩子長期低頭玩手機,導致頸椎嚴重變形。

要知道,成年人低頭玩手機,脊椎就額外增加了27公斤的壓力,相當於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坐在脖子上,而孩子受到的傷害只會更大。

意味著近視度數越來越深。

浙江省眼科醫院發現,孩子連續玩20分鐘平板電腦,視力平均下降41.7度,連續玩20分鐘手機,視力平均下降43.8度。

意味著性格變得孤僻。

有小孩因為父親不讓他玩遊戲,轉身走進廚房,拿起菜刀就往手腕上割。

有孩子因為過度沉迷手機,不願意與同齡人交往,逐漸患上重度抑鬱症。

玩手機的危害不容小覷,哪怕短時間內看不出來,但時間一長就會對孩子造成致命性傷害。

玩手機,影響孩子的三觀

1、影響孩子的金錢觀。

還記得那個賣腎買蘋果手機的17歲年輕人嗎?

他在網上找了中介,做了人體活體腎臟移植手術,獲得2.2萬元,買了iPhone 4和iPad。

然而手術後,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只能臥病在床,一米九的個子瘦到只有90多斤。

錯誤的金錢觀,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2、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說過:「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讓人上癮。」

可怕的是,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離不開這些垃圾快樂。

他們甚至不想好好讀書,只想成為一個賺快錢的網紅,直播平臺上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就是最大的危機。

3、影響孩子的世界觀。

近年來,校園暴力備受關注,那些孩子一邊對同齡人拳打腳踢,一邊拿著手機全程記錄。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惡劣,甚至把視頻傳上網,博取點擊量。

正因為從小受到充斥著色情、暴力信息的網絡環境影響,有些孩子已經拋棄了基本的道德規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玩手機,威脅孩子的學習

國外一位兒童行為學家研究發現,沉迷手機的孩子的大腦,比起普通孩子的大腦有明顯的萎縮傾向!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無論在認知能力、想像力、思維能力還是在專注力和動手能力上,都明顯差於普通孩子。

1、影響語言表達能力

屏幕每開1個小時,孩子從父母嘴裡聽到的詞彙量就減少至少500個,看太多電視手機,孩子的語言表達就會變得遲緩。

0-5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若過早使用手機,孩子就不願意開口鍛鍊說話能力。

2、影響思維邏輯發展

手機裡基本上是圖像內容,無法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當孩子開始依賴手機上的學習軟體,就會懶得思考,只追求速度,極大影響了他們的思考方式。

3、影響學習興趣養成

有班主任總結,尖子生一般很少使用手機,而普通生很久以前就對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對孩子的誘惑是巨大的,一旦孩子放不下手機,他的學習就會被荒廢掉。

玩手機,破壞孩子的交際

「北京理工大學附中學生跳樓」,就是很典型的悲劇。

沉溺手機的他,一旦離開手機,就無法學習,於是找父親要回手機。

父親堅決不給,惱羞成怒的孩子直接從家中11樓陽臺跳下,當場身亡。

慘劇發生後,孩子的母親悲痛欲絕,沒過幾天趁家人不防備,相繼跳樓身亡。

因為一臺手機,兩條鮮活的生命就此終結,一個家庭活生生被摧毀!

沉迷手機,孩子不僅和父母的關係變差,和身邊人也很難相處。

有孩子在手機的小世界裡能言善辯,廣交好友,回到現實卻少言寡語,人緣極差。

面對面的交流,他們恐懼,只有隔著一道屏幕,他們才能隨心所欲。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每天使用手機達到68分鐘以上,就有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難怪有人說,手機就像精神鴉片,將一個孩子飽滿蓬勃的精神狀態都吸走了,它是資訊時代扼殺孩子的最大兇手。

不擅交際,不善言談,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孩子終有一天會荒廢了自己的人生。

各位家長,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夢想!

1、父母自己少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放下了手機,孩子自然不會沉迷。

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要想孩子做到什麼,自己先要做到什麼。

2、經常陪伴孩子。

沉迷手機的孩子,大多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把這份依賴轉移到手機上。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哪怕只是無聲地陪伴,都讓孩子受益匪淺。

3、改變家庭氛圍。

父母把玩手機的時間,用來看書,陪孩子玩遊戲,或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先改變家庭氛圍,讓孩子願意主動放下手機,我們的教育才能奏效。

4、培養孩子興趣。

讓孩子擁有至少一個愛好,那麼他無聊時可以練字,悲傷時可以撫琴,快樂時可以歌唱。

玩手機絕對不是孩子唯一的娛樂,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5、控制時間內容。

設置APP使用對象和使用時間,設置網頁瀏覽限制,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事前和孩子約法三章,讓孩子明白手機只是一個工具,不能沉迷與依賴。

手機不會毀掉孩子,但父母別把孩子引入歧途。

相關焦點

  • 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教育部官網發了南京校長解讀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中學校長張恆柱曾以《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為題進行演講引發全網熱議,此次他撰寫的《別讓手機偷走孩子夢想》作為《通知》的解讀文章,也出現在了教育部的官網上。南京校長以《別讓手機偷走孩子夢想》為題解讀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在教育部官網上的文件後,專門附了一組解讀文章,第一篇文章就來自南京的校長張恆柱,標題為《別讓手機偷走孩子夢想》。
  • 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
    而且班裡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自制力,或者說,家長在對孩子手機的管控上有著更清醒的認識。而經濟水平中下的家庭反倒在嬌慣孩子,以致他們上課的時候不時拿出手機瞄一眼,課間爭分奪秒打一局遊戲,連跟老師說話的時候,眼睛都盯著屏幕。
  • 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夢想
    但是,咱們要意識到:手機對你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媽媽說一下自己的觀點,你可以考慮一下,看看我說的對不對,然後再做決定,可以嗎?學校不準帶電子產品進校,你們很快就要參加中招考試,學習任務很重,如果你把時間用來玩兒手機,寫作業的時間就會壓縮,作業質量就會降低,對吧?玩手機很快樂,但人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大人有時候都控制不住自己,何況你們還是一個孩子!
  • 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教育部的這項通知,家長表示強烈支持
    教育部又一項新舉措來了,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減少網絡危害不過教育部卻對此有了新的舉措,下發了一則新通知,讓家長們表示強烈支持。因為教育部門終於對那些借學習為名,把手機帶到校園的學生下了手。 新通知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為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學生合理上網,嚴令禁止學生把手機、平板帶到課堂上,即使是特殊情況,帶到學校也要上交老師進行統一保管。
  • 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大學夢!
    手機,正在無形中消耗孩子的腦力!偷走孩子的高中/大學夢!今天我們就來重溫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張恆柱的演講《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大學夢》。他指出要想學有所成,貴在明白什麼對自己來說最重要,貴在專注自律。問問孩子:你的自律,在一部手機前都如此脆弱不堪,還談什麼逐夢天涯?
  • 教育部新規: 禁止手機帶入課堂!新學期不要再以任何名義給孩子配手機啦!
    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了春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情況,會上明確:新學期開學後,各地各校要認真落實前不久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要求,細化管理措施。
  • 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大學夢
    手機,正在無形中消耗孩子的腦力!偷走孩子的大學夢!一位帶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通過分析班級成績單,發現一個現象: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成績成反比,也就是說平時使用手機多的,或多或少會對成績有影響。但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玩手機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卻又都無計可施:說輕了,孩子當耳旁風一過,拿起手機繼續玩;說重了,手機一摔奪門而出,不僅影響親子關係,更可能影響孩子接下來的學習狀態。那家長該怎麼辦呢?建議讓孩子讀讀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張恆柱的演講《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大學夢》。
  • 教育部通知:禁止學生帶手機!開學了,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夢想!(轉給家長)
    當我聽到這個噩耗時,我哭了,一個男人站在醫院的走廊裡,我大聲的哭起來,來來往往的人看到我就像看著一個動物,或者一個找不到媽媽的孩子,那樣無助和無奈。我陪妻子走過半個月,她撒手人寰了,妻子走後,將財產全部給了我和孩子,妻子告訴我,讓我給孩子找個好媽媽。一定要對孩子好,但我為了孩子,始終都沒有再婚,也許是不想讓孩子受委屈,也許是不想對不起妻子。
  • D104: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
    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後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遊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有比較嚴重的依賴。經過多年觀察,他還發現:在手機的擁有率上,重點班遠遠低於普通班。而且班裡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自制力,或者說,家長在對孩子手機的管控上有著更清醒的認識。
  • 致家長: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大學夢!
    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後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遊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有比較嚴重的依賴。 經過多年觀察,他還發現: 在手機的擁有率上,重點班遠遠低於普通班。而且班裡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
  • 今天教育部通知:中小學生不得帶手機入校 | 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名牌大學夢
    2月1日,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帶手機入校,學校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
  • 教育部又一項新舉措來了,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減少網絡危害
    不得不說,很多父母都非常擔心孩子這個問題。不能一下子給孩子收繳了,又不能放任孩子,這確實成了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教育部又一項新舉措來了,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減少網絡危害不過教育部卻對此有了新的舉措,下發了一則新通知,讓家長們表示強烈支持。
  • 不讓手機偷走大學夢,這個省立法禁止學生帶手機!
    但是對於高中生來說,帶手機確實弊大於利。學生淪為「手機控」後果很可怕。「百度一下」創造不了蘋果,也拿不到諾貝爾獎。多位老師反映,當前高中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並且幾乎都會帶到校園來。除了滿足最基本的和家長通訊的需求,絕大多數學生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是用來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刷扣扣空間、玩遊戲、看視頻、定外賣和收快遞。
  • 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大學夢!戒掉手機,聰明家長這樣做
    手機,正在無形中消耗孩子的腦力!偷走孩子的高中/大學夢!一位帶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通過分析班級成績單,發現一個現象: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成績成反比,也就是說平時使用手機多的,或多或少會對成績有影響。建議讓孩子讀讀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張恆柱的演講《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大學夢》。他指出要想學有所成,貴在明白什麼對自己來說最重要,貴在專注自律。
  • 手機正在偷走孩子的大學夢?!戒掉手機吧
    手機,正在無形中消耗孩子的腦力!偷走孩子的高中、大學夢!而且班裡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自制力,或者說,家長在對孩子手機的管控上有著更清醒的認識。
  • 教育部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入校,你同意嗎?
    (點擊閱讀:學生模仿奧特曼被學校勸退?鳳凰網你扯夠了麼?)2月的第一天,在教育部的官網上公布了一個讓很多人關注的通知 —— 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首先,我們贊同在保障孩子和家長可以緊急聯繫的前提下,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入學校,尤其是教室。原因很簡單 —— 沒時間。手機的用途是和遠方的親友溝通、查詢資料、看視頻聽歌遊戲娛樂等等。而在學校,這些功能並不重要,時間也需要用在更重要,也更適合在學校進行的活動。
  • 教育部重要通知: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 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徐州的情況是......
    關於青少年使用手機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不少學生家長。此次教育部發布的《通知》,可以說是給各校提供了一把"尚方寶劍"。記者了解到,徐州大部分中小學在管理手機上都有一套規定,目前主要有兩種管理方式,一是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進校;二是學生把手機帶進學校後,要上交保管。
  • 教育部新學期最新要求!事關作業、放學、手機……
    2月23日,教育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年春季學期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有關情況。針對新學期教育教學工作安排,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會上表示,新學年起,將進一步嚴控學生作業總量,並嚴禁學校向家長布置作業或批改作業。▲教育部新聞發布會現場嚴控作業總量,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
  • 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大學夢!聰明家長這樣做(建議收藏)
    偷走孩子的高中/大學夢!一位帶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通過分析班級成績單,發現一個現象: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成績成反比,也就是說平時使用手機多的,或多或少會對成績有影響。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後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遊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有比較嚴重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