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是很多考生夢寐以求的大學。為了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學,不僅孩子很拼,整個家庭都很拼。父母會全方位的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錄取結果出來後,廣西學霸葉翰林高考考了692分,被清華大學能源與電氣專業錄取。進入清華,全家都為孩子感到高興。葉翰林在考前也與其他考生一樣,有著較大的學習壓力,不過,最後他克服了這些困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學習經歷。
今年,因為碰到疫情,孩子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家裡度過。在家裡上網課,其實是沒有在學校裡上課的效果好的。因為學生缺少了與老師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也缺少了和同學在一起機會。孩子感到沒有動力,而且,會感到學習很枯燥。疫情時期,很多孩子的情緒都有變化。不能完全投入到學習中去。
葉翰林說:今年比較特殊,戰線拉得比較長,會發現很迷茫。怎麼明明我一輪複習會了的,怎麼搞到二輪、三輪的時候又忘了?就會出現知識點反覆遺忘的情況。有時候,我覺得很大一部分程度,老師會幫我不斷的調節情緒。然後慢慢找回考試的感覺。
很多學生會有這種感覺。我的孩子在前段時期學習狀態也不是很好。碰到一些學習難點,剛搞懂了沒過多久又忘了。複習幾遍才能完全掌握某些知識點。孩子在家,就靠我們父母來幫助孩子調節他不穩定的情緒。
在學校有了老師的幫助,學生就能夠更好的投到正常的學習狀態中去。找到考試的感覺對考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考感會讓考生形成習慣,在上考場後,不至於過於緊張。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父親為了給家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堅持寫了28年的日記。在他的家裡有一個書廚,一眼便看出,這是一個充滿了文化氣息的家庭。
葉翰林的父親說:我對小孩的學習方面,相對來說管得比較少,我主要培養他的業餘愛好。
他說孩子的業餘愛好就是像看書、閱讀這方面。自己愛看書,孩子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親的影響。愛閱讀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孩子通過讀書,不但能增長知識,還能讓自己變得更有思想。因為,看書就是在和大師對話。看看歷史上,哪位偉人不是廣泛閱讀的呢?他們甚至上衛生間裡都要看書。
黑龍江省理科狀元李昀蔚也是一個從小就愛讀書的人。他高考總分拿下724分的成績。他的父母並不是什麼知識分子,但是卻從小就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孩子記事開始,他的家裡有很多的書籍和畫報。長大一點之後,他的父親又給他訂閱了不少的科普圖書和雜誌。
學霸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父母很重視孩子的學習,並會讓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樣,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氛圍,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怎麼做。
葉翰林的父親還抱了一堆日記本出來,說到:「這個是我28年來寫的日記。現在已經有40多本了。這個習慣對小孩的學習方面有一個薰陶的作用。」
他邊說邊打開日記本,在日記本裡寫滿了日記。這位父親在用他的行動影響了孩子,而不是說教。
葉爸爸在他的日記中寫到:「我們倆在家也幫不上什麼大忙,只是做好後勤,給他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葉爸爸的話說得非常實在,父母有時確實幫不了孩子很多忙,但是能夠做好後勤工作,就是給孩子最大的支持。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都會面臨著壓力。上課沒聽懂有壓力、作業不會做有壓力、考前有壓力。沒考好也有壓力,害怕面對家人。可以說壓力無處不在。而葉翰林釋放壓力的辦法就是彈鋼琴或聽鋼琴曲。
有研究表明,音樂可以通過降低身體的皮質醇水平(一種應對壓力而釋放的激素)來幫助緩解壓力。
葉翰林從五歲就開始練習鋼琴,在他的家裡擺放著一臺鋼琴。他笑著說:「在高考之前,鋼琴一直陪伴我。但是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可能高考之前,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彈,但是我會在一些網站上,去找一些郎朗、沈文裕這些鋼琴家的曲子來聽,聽這些曲子很享受、很放鬆。」
從他的表情中,能看出,他確實是非常喜歡彈鋼琴,而不是父母逼他彈的。說完,他彈起一首鋼琴曲,沉醉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
音樂確實可以緩解一個人的焦慮感,降低壓力。因此,當孩子感覺到壓力很大的時候,就不要再學習了,讓他們休息一會。聽聽音樂,放鬆一下,然後再重新學習,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果。
還有一些方法也可以減少孩子的壓力。比如:有規律的鍛鍊也可以減輕壓力。運動有助於放鬆緊張的肌肉,有助於睡眠,還會改善人的健康狀況,而且會減少由身體不健康導致的身體壓力。
孩子喜歡用哪種方式就採用哪種方式來減少壓力。只要能起到減壓的效果就行。葉翰林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歸根結底還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到後面父母就不用太操心了。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上清華,因為影響孩子考試的因素非常多。沒有考上清華、北大,也不代表孩子就沒有美好的未來。因為每個孩子的花期不一樣,有的早開,有的晚開!您認為呢?
我是姑蘇講堂,講述教育故事、分享教育知識。感謝您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