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網絡、印表機被廣泛使用的電子時代,打字機似乎已遠離人們的生活。但其實,這種風靡20世紀的打字工具還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商店的某個角落仍為它留有一席之地。
夾縫中生存保羅·施魏策爾現年68歲,是紐約「了不得」打字機公司老闆,同時兼任打字機修理工。
他6日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年輕人說:「誰還需要打字機?」但事實並非如此,仍有一些人喜歡用力擊鍵的感覺。
施魏策爾在曼哈頓的兩間辦公室內堆滿了各種打字機,工作檯上散落著粘滿墨水印的螺絲刀和一些其他工具。他1959年開始接管父親生意,至今還未考慮退休,因為他是公司內唯一能修理打字機的人。
一些組織仍使用打字機填寫表格、刻印標籤,也有人單純鍾愛這種古老方式。「TTI商務系統」公司老闆史蒂夫·普萊蒙特說:「有些事情電腦無法完成,我們剛向一家大型法律公司售出15臺打字機。」
雖然打字機還未完全停產,但近些年銷售量一直在大幅下滑。紐約「專業商務設備」公司老闆湯姆·基爾南表示,打字機佔其公司業務的「極小部分」,「一年內我們可能售出十幾臺,或二十幾臺」。
即使對於「了不得」公司而言,打字機銷售也只佔公司業務的25%,其餘份額來自向惠普公司提供的雷射印表機和傳真機的修理服務。「這才是賺錢的生意,賣幾條打字機色帶可做不到,」施魏策爾坦言。
風靡一世紀打字機1868年獲得專利認證,1874年由「雷明頓」槍械公司開始銷售。20世紀初,它們開始風靡全世界,生產量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最高峰。20世紀80年代,帶有文字存儲功能的新型打字機在短暫流行後,被個人電腦取代。
IBM公司一度是美國打字機行業的巨頭。1975年,它推出的電動打字機佔據整個市場份額的75%,但數年後市場需求開始下降,公司1993年停止打字機生產。
20世紀70年代早期,史密斯·科羅娜公司僱傭了5000名員工,但在90年代陷入虧損危機,並於2001年被Pubco公司收購。
「皇家打字機」公司1904年成立,曾是行業內另一巨頭,現在更名為「皇家顧客信息產品」公司,銷售各種辦公設備,例如印表機、傳真機和複印機。
日本「兄弟產業」公司美國分部發言人喬伊絲·布裡廷厄姆透露,其公司現仍生產打字機,但銷售量卻一直下降。
熱心收藏者雖然打字機前景一片暗淡,卻不乏熱心收藏者。好萊塢影星湯姆·漢克斯在博客上把「舊式手動打字機」列為業餘愛好之一。
《零碎雜物:早期打字機收藏家協會》的編輯查克·迪爾茨估計,在美國約有600名狂熱的打字機收藏者。
收藏者普遍喜歡1920年前生產的打字機,很少有人對1956年後出廠的電動打字機感興趣。迪爾茨說:「對我而言,尋找打字機的過程比擁有它們更有趣。」
一些商店現仍出售打字機,售價在145美元至615美元之間。
「了不得」公司的顧客德博拉·查普曼說:「打字機具有獨有魅力,你在寫詩或寫故事的時候,能聽到指間發出的咔嗒咔嗒的聲音,我就喜歡這聲音。」
網絡打字機商店MyTypewriter.com上列有一個清單,包括56位健在和過世作家最喜愛的打字機品牌。約翰·歐文使用IBM的電動打字機,而約翰·厄普代克喜歡20世紀40年代的「奧利韋蒂」打字機。(黎遠)
(責任編輯: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