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並非都是圓滿的
愛情是人類永恆不變的主題,失戀是愛情如影隨形的樂章,並非每個戀情都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爛,也並非每個戀情都是與子偕老、死生契闊。
世間任何美的東西都是帶著淡淡哀愁,愛情之美,在於悽美,在於哀傷。《詩經》愛情故事,無論相思,還是失戀,或是被棄,都帶著遠古先原始氣息。
《詩經》中《國風·召南·江有汜》就展現了先秦痴情女子失戀被棄後的悽美哀婉,一唱三嘆,極盡纏綿,又柔中帶剛,但又並非一味哀婉至極,更有剛強與沉著之意。
據載,《國風·召南·江有汜》還有另外三種解讀:
一為失戀者的浪漫情懷,小夥子眼見心儀女子乘著描龍畫鳳的花轎,在一片歡歌笑語中離已而去,因此長歌當哭、仰天長嘯,繼而唱此哀歌。
二為滕婚制下文化下滕的悲歌,女主是一位沒有跟隨"嫡妻"同嫁的滕,因正妻排斥未同去而心生怨憤。
三為貴族男子的失戀詩,怨懟其出嫁其他貴族男子的舊女友的婚事無好結果。但大多數人對此詩的解讀還是為棄婦詩。
《國風·召南·江有汜》【先秦】無名氏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後也處。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
詩詞大意不難理解:
大江都有倒流水的,他回故裡,卻不肯帶我一起走。不肯帶我一起走,他將來必定懊悔不已!大江都有小沙洲的,他回故裡,卻不再相聚便離去。
不再相聚便離去,他將來必定憂傷不已!大江都會有支流的,他回故裡,不見我一面就離去。不見我一面就離去,他將來必定號哭不已!
失戀遺棄者的哀歌
全詩大多解讀為一首失戀棄婦詩。女主可能是一位商人婦,商人離開江沱返回家鄉時將她遺棄了。她滿懷哀怨與憂傷,唱出了這首悲歌,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遺棄女子的滿腔怨情、沉鬱哀婉。
女主住在"江"、"渚"、"沱"一帶,當年他的丈夫可能是從水路而來此做生意的。"子之"是古代妻妾對丈夫的稱呼,"子之"最後從江水支流中悄然離去。
"不我以"是不帶我一起走,"不我與"是不和我相聚。"不我過"是有意迴避而不見面。
文中各章前兩句直陳其事用賦體,引出"子之歸"事實的比興,把薄情郎"不我以"、"不我與"、"不我過"的形象刻畫得鮮活明確、躍然紙上。
文中之"子歸"何其負心薄倖、吝嗇感情、冷酷絕決,這讓我想起納蘭容若的詩"何如薄倖錦薄郞"。
封建禮教下的女子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女子出嫁後,不論丈夫好壞,都是永遠跟從的,然文中"子之"悄然離去,讓女主如何在這樣的禮教下自處呢?可見其的心狠和絕決。
歐陽修曾有:"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歐公在此把薄倖郎比作鳩了。
歷史上負心漢何其多。陳世美便是負心漢的代名詞,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辜負妻子秦香蓮十年情意,隱瞞家室,迎娶公主,十足的超級負心漢。
杜十娘愛上落魄書生李甲,有情有義、傾囊相助,然李甲背叛誓言,將其賣與有錢人,以至十娘怒沉百寶箱。
民國才子徐志摩愛上貌美才女林徽因,讓原配張幼儀打胎離,後追求林徽因不成,轉而娶了陸小曼。
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痴情女子負心漢,叫人如何不悲傷。
《江有汜》女主對丈夫仍是無比痴情,畢竟他們也曾經有過美好,她對丈夫仍心存希望,因此她仍然佇立在江沱之岸,翹首等待丈夫歸來帶她同去。
然而潮漲漲落,歲月更替,久待丈夫也不至,她對丈夫由痴愛而生怨恨詛咒"其後也悔"、"其後也處"、"其嘯也歌",意即:
你不帶我一同離去,不和我團聚,甚至連看都不看我一眼,你以後一定會後悔不已、悲傷不已的,甚至還會狂歌當哭又於事無益的。
這裡,女主由愛轉而生恨,那是痴愛極致的反應,沒有痴愛又何來怨恨?
如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這裡的"恨"其實是思而不得見的愛。《江有汜》女主的怨恨的詛咒,也是痴情的反映,然而痴情總被無情負,痴而不得,痴而終負,多麼讓人苦惱和怨恨啊。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女主的自尊自強,她不是一味的沉鬱哀婉、怨恨不止,而是心生出了剛強毅志與沉著冷靜,這是非常難得的,我們說古代女子地位是很卑微的,她們大多依附於男子,依靠夫家的,實際上,每個時代的女子都是其獨立的人格魅力。
譬如現代的網絡流行語"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霸氣的反應及回擊總是這麼的讓人盪氣迴腸、意猶未盡。
女主一面思念著,一面詛咒著,她的堅強與軟弱,在這首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唱三嘆,極盡纏綿,又柔中帶剛,沉著痛快。
初見是很美好的,以為愛情牢靠、生活安定,誰知生活開了個玩笑,許多過往,如煙似夢,就算一切不復存在,但曾經有過的美好,那邂逅的美麗,仍可以回味。
在愛情中,永遠站在原點等待的人,總是那麼的讓人憐惜、讓人嘆腕。
結束語
愛情是人類最高級的情感,愛情總是美好而憂傷的,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爛,也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是與子偕老、死生契闊。
哪有什麼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有的只是對感情的正確理解和體會,以及失意後的剛強與沉著。
因此,而今我看到的《國風·召南·江有汜》,她不再是失戀者、遺棄者的哀歌,更多的是失意者的振奮之歌、勵志之歌。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