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暑假即將結束,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也漸漸駛向終點站。我和實踐團的夥伴們以線上的形式相遇,出徵儀式,見面會,一場又一場的採訪,讓我結識了一位又一位優秀的夥伴和來自祖國各地的優秀青年,從他們身上我體會到了中國人民無論身在何處,都具有一股凝聚力,也體會到了青年學生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這種意識也激勵著我前行,讓我在這次實踐中能夠堅守初心,認真完成每一次任務。
「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可是其中的內涵卻是在我真正承擔起一份責任並為之不懈努力的時候才深有體會,三下鄉讓我明白了責任就是對要去做的事擁有一種愛,能知道負責任的苦處在哪,也能找到其中的樂趣。
在抗疫故事線上訪談會上,我從17歲的武漢志願者鄭楚橋同學的話語中,體會到了他對自己志願工作的一份熱愛,從他會心的笑容裡感受到了他是在用愛去溫暖每一個需要被關懷的人,默默地傾聽著每一位來電者的訴說,開導每一位來電的患者。隔著屏幕,我看到了少年戰勝自己,將最好的情緒留給來電者的堅定,也感受到了他在這場志願工作中所收穫的快樂與真情。在雲訪談中我更是明白了:志願的經歷不會一帆風順,其中註定會有很多艱難坎坷,但是這些並不妨礙我們堅守自己的崗位,承擔自己的責任。志願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苦就有甜,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熠熠生輝。
在每一場線上採訪中,無論我是作為採訪人還是記錄人,都從志願者的言語表情中體會到了作為中國人民應有的一份初心和擔當,以及「有一份光 發一份熱」的信仰。有為村民辦理「一碼通」的志願者,有在村鎮往返點做信息登記的志願者,也有提著音響滿大街宣傳抗疫知識的志願者……他們的志願各不相同,大都在基層村鎮工作,可就是這樣一群青年人,保護著自己的家鄉,奮鬥在基層,兢兢業業地在自己崗位上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我明白這是祖國大江南北的青年人都具備的骨氣,我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而在自己的崗位上奮鬥不息,發光發熱。
宣傳是我大一時光裡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也是我在三下鄉裡流光溢彩的一筆,夏天的風扇聲和鍵盤的敲擊聲總能編織出一首悠揚的曲調,這是獨屬於三下鄉的聲音,也是獨屬於我的回憶。宣傳本身是一件繁瑣的工作:一字一句、標點符號需要細細斟酌;每一篇推送都需要細心調整;每一個視頻都需要一幀一幀地剪輯。可就是團隊裡每一位隊友的認真負責,每一次採訪時志願者的堅定溫暖,讓我想用文字記錄下來每一位隊友努力的場景,想用圖片留下每一位志願者接受採訪時的笑容,想為在三下鄉裡遇見的每一位朋友都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每一次稿子的撰寫、推送的製作,都是在記錄當下最值得紀念的時刻,也是在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抗疫宣傳工作做一份貢獻,擔任好自己在這次實踐活動中的角色。
2020年的七月半是我與三下鄉的第一次相遇,一遍又一遍的寫稿改稿讓我的心性慢慢變得豁達,一篇又一篇的推送製作讓我的排版能力顯著增強,一次次線上活動的舉辦讓我再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三下鄉的時光看似短暫,但它讓我在無形中讓我成長了很多,讓我在實踐中去運用那些書本裡所學到的道理,讓我對與人相處之道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最重要的是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做好本職工作、承擔自己責任的重要性,讓我堅定決心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慢慢長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
往期精彩: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
文章來源于楓火社會實踐調研團
選編 | 王瑋一
編輯 | 張嘉鈺
責編 | 康欣怡 吳子靜 嚴曉荷 張嘉鈺
審核 | 王瀟灑 張夏蕊 巨馨雨
指導老師 | 趙桐羽 王博 盧文博 張夏蕊
校團委新媒體發展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