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人前後測溫竟差出3度,測溫槍尚無統一標準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疫情之下,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物資成為緊俏商品,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原先「冷門」的額溫槍也一下子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原來不到200元就能買到的額溫槍在電商平臺已經要三四百元「起跳」。高價、「一槍難求」,讓額溫槍需求猛增。然而,測溫數值有誤差、測溫部位不一致,也經常讓被測人全程懵圈。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尚無針對額溫槍的國家標準,業內呼籲應對該行業加大監管力度,規範市場準入,促使額溫槍行業回歸正常。

溫差大

體溫測出33攝氏度

明明是同一個人,單位門口測出來的體溫是36度,到了小區門口竟降到了33度。在小區入口處,物業為盧先生測出的體溫,讓他大吃一驚:「33度?我這是要涼涼了嗎!」

盧先生說,小區物業的額溫槍似乎從來就不怎麼精確,「測出體溫35度多是常事,能到36度的情況都少有。今天這個更誇張了,33度,哪個正常人的體溫能33度啊。這要真遇上個發燒的,能排查出來嗎?」

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進出小區、單位、超市還是地鐵、火車站,測體溫都必不可少。但不少人卻發現,不同場合測出來的體溫能差出一二度甚至3度。有市民不由得擔心起來,這樣的測溫有用嗎?

家住朝陽區的張女士也對小區額溫槍的準確性持懷疑態度。張女士說,她在小區門口測出的體溫,最高一次36.1度;但是每天在單位測量,則基本都在36.4度左右。明明都是測溫槍,溫差怎麼這麼大呢?

部位異

額頭手腕該測哪兒

趙女士如今想要進入單位寫字樓上班,必須要通過兩道「關卡」兩次測溫。由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保安組成的第一道防線位於園區大門口。測溫員將額溫槍對準她的手腕,幾秒鐘後,額溫槍上顯示出35.9度的數值。趙女士的辦公樓距離園區大門可以用「一步之遙」來形容,直線距離不過10多米。但想要進入辦公樓,還必須要經過第二道防線,還得再測一次溫。

這次,額溫槍對準的是腦門。幾秒鐘後,「滴」的響了一聲,36.7度。「一會兒測手腕,一會兒測腦門,到底哪個數值準確啊。」趙女士說,她發現每個地方測溫的規矩似乎都不太一樣。有的地方要求測額頭,有的地方測手背,還有的地方要求測手腕,要求必須撩開袖口測衣物覆蓋下的手腕皮膚。趙女士有點兒懵,這測溫,到底應該測哪個部位?

專家說

額溫槍室外測手腕 室內測額頭

電量不足也會導致「不準」

人們通常所稱的測溫槍、額溫槍,專業名稱叫「紅外額溫計」。按照要求,應當對著額頭進行測溫。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熱工所溫度室主任吳健告訴本端記者,由於額溫計所採用的是非接觸測溫的方式,準確度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如果天氣寒冷,而額溫計又要在室外使用,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不準」的情況。一款合格的額溫槍,實驗室測溫誤差控制在正負0.2℃至0.3℃以內。

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情況,選擇不同的測量部位。在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被測人的額頭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這時候,如果對著額頭測溫,測量出來的人體體溫就會相對較低;而人的手腕通常有衣物遮擋,手腕的溫度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在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用額溫計測量衣物覆蓋下的手腕溫度,會更加準確。

如果是在室內測溫,室溫有保證,那麼對著額頭測溫則會獲得更加準確的數值。

吳健說,一般情況下,額溫計能夠正常工作,需要周圍的環境溫度在16度到35度之間。如果室外溫度較低,要儘量把額溫計暫時存放在溫暖的地方,比如可以貼身放在衣兜內,或是採取其他保溫措施,用的時候再快速拿出,用後則立刻放回溫暖處,這樣可以儘量減小測溫誤差。

「疫情期間,額溫計主要用於測溫初篩,而並非精確的醫療診斷。」吳健解釋說:「在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如果在小區門口測溫,可能每一位居民測出來的體溫都偏低,測溫員只要測幾個人,心裡大概就有數了,此時如果有位居民的體溫比大家都高,比如達到了37度。那測溫員就會有所警惕,進一步確認。」

使用額溫槍時,要確保電池電量充足,如果電量不足,也會導致測量誤差較大。吳健提醒說,測量的時候,額溫槍一定要調節到「體溫模式」。錯誤的使用模式,也會影響測量數值的準確性。

吳健還提醒說,另有一種測溫計,雖然看起來和普通家用或者醫用的額溫計樣子差不多,但屬於「工業級」紅外輻射溫度計,主要用於測量鍋爐等無法直接接觸的設備。如果用這種工業級別的紅外溫度計來對人體進行測溫,則會產生比較大的誤差。工業用溫度計沒有藥監部門的批號,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可以以此為判斷標準,以免購買到錯誤的商品。

數據說

3月以來新增73家額溫槍企業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8日,我國目前共有667家企業從事額溫槍的相關業務。在數量上,廣東省以596家的絕對優勢遙遙領先,佔全國相關企業總數的89.4%,其次為浙江、江蘇、山東。2020年以來,我國共新增147家經營額溫槍業務的相關企業,佔總量的22.2%,依舊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值得一提的是,僅2月25日至2月28日,短短4天我國就新增42家經營額溫槍業務的相關企業,3月以來又新增73家,增速驚人。

此外,從成立時間上看,大部分額溫槍企業都比較年輕,有58%的企業成立於5年之內,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僅有68家。從註冊資本上看,有近一半的額溫槍企業的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也有16.6%的企業註冊資本超過1000萬。

從2月初起,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大了對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檢查和監管力度。其中,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防疫期間價格違法案件中,山西運城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將進價僅為45元和85元的紅外額溫計、紅外線檢測儀分別以590元和800元的高價銷售,結果被處以50萬元罰款。

記者發現,與額溫槍的火爆形成對比的是,額溫槍標準的缺失。據悉,額溫槍目前暫時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由於紅外額溫計屬於醫療器械,因此機身、銘牌或是包裝上,會有藥監部門的批號。工業用溫度計沒有藥監部門的批號,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以此為判斷標準,以免購買到錯誤的商品。

因此業內也呼籲,加大監管力度,全面梳理額溫槍供應鏈產能現狀,隨著防疫物資最緊缺階段的過去,當前應收緊註冊門檻,同時加大打擊力度,規範市場準入,促使額溫槍行業回歸正常。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楠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測溫槍尚無統一標準 該怎麼測?專家:室外測手腕 室內測額頭
    【來源:北京晚報】隨著企業陸續復工,讓測溫槍需求猛增。然而,測溫數值有誤差、測溫部位不一致,也經常讓被測人全程蒙圈。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尚無針對額溫槍的國家標準,業內呼籲應對該行業加大監管力度,規範市場準入,促使額溫槍行業回歸正常。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首先筆者先幫大家解答一下「紅外測溫槍」的測溫原理。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首先筆者先幫大家解答一下「紅外測溫槍」的測溫原理。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物體表面的紅外輻射來求得被測溫度的。依據此原理,紅外測溫槍基本的測溫過程是這樣的:由人體發射出的能量經光學系統匯聚到紅外探測器上,探測器將入射的輻射轉換成為電壓信號,電壓信號送入接收系統後,經過數據處理及曲線自動擬合,最後準確推算出被測人體溫度,以數字方式顯示輸出。那這樣測溫的方式,真得靠譜嗎?
  • 三種溫度計測溫均不同 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差5℃
    有市民向《法制晚報》反映,自己購買了不同的溫度計,但測溫結果卻不相同。  記者購買了常用的指針式、玻璃管和電子數字式溫度計送至專業實驗室,在常溫、寒冷、恆熱等四種不同環境下進行測試並與標準溫度計進行比對,結果顯示,玻璃管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的誤差最小,在0.5℃之內,多功能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最高差5℃。
  • 紅外測溫槍體溫33度?教你怎麼測更準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體溫超過37.3℃的須如實報告,並自駕車或聯繫120救護車到發熱門診就診。我們外出時面臨的這「溫柔一槍」,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所得的這些紅外體溫檢測數值靠譜嗎?會不會存在誤差?如果誤差普遍偏大,會不會不利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那「一槍」對準哪裡,測得數據可能更準確?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量得出數據的?
  • 測溫槍測不準體溫?專利檢索全面解決你的體溫恐慌!
    其基本的測溫過程是這樣的:由人體發射出的能量經光學系統匯聚到紅外傳感器上,傳感器將入射的輻射轉換成為電壓信號,電壓信號送入接收系統後,經過數據運算處理及曲線自動擬合,最後準確推算出被測人體溫度,以數字方式在顯示屏上顯示輸出。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為何會低於36℃?會不會是虛晃一槍呢?--中國...
    近來,各個小區、辦公大樓、道口都在進行測溫排查新冠肺炎患者。而常見的測溫設備是一桿手持式測溫槍,對著來人額頭照一照,就可以排查出發熱患者。  然而,一些網友在網絡上爆料,他們所測的體溫低於36℃。不少人都表示疑惑:正常人體溫不應該是37℃左右嗎?而且還有不少網友反映:在不同場合下所測的體溫還有所差異。
  • 測溫槍,走火入魔了:買賣家中間隔48個中介 10天訂單頂過去3年
    作者| 付豔翠 來源|鉛筆道(ID:pencilnews)「測溫槍工廠訂單已經排到5月,預計會為自己帶來近億元銷售額。」——來自某電子行業人士。「2月份裡,10天的測溫槍產量相當於過去3年的。」——來自某知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負責人。
  • 體溫槍貨源緊張,用工業測溫槍「應急」?不可!
    記者調查發現,貨源緊張之下,網上有商家打起「小算盤」,稱工業測溫槍也可用來測量篩查人體溫度,且「溫度誤差不大」。專家則認為,工業測溫槍不適合於人體測溫,建議嚴格測溫機制。網上售賣的工業體溫槍市場體溫槍緊俏,商家多限量預售「買個體溫槍太難了!」
  • 紅外測溫槍體溫34.2,教你怎麼測更準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體溫超過37.3℃的須如實報告,並自駕車或聯繫120救護車到發熱門診就診。我們外出時面臨的這「溫柔一槍」,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所得的這些紅外體溫檢測數值靠譜嗎?會不會存在誤差?如果誤差普遍偏大,會不會不利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那「一槍」對準哪裡,測得數據可能更準確?
  • 熱成像紅外測溫、物聯網測溫槍、人臉感溫產品層出,什麼品牌符合...
    據其官方介紹:  1.紅外熱像監測儀在流動的人群中監測並快速測溫篩檢「高溫個體」  2.採用非接觸測溫,檢測人員遠離被測人群,避免交叉接觸感染  3.AI人工智慧算法需注意的是:當環境溫度超過37.3℃,檢測門無法使用。
  • 手持式紅外線人體測溫槍為什麼要對著額頭?
    手持式紅外線人體測溫槍為什麼要對著額頭?為什麼一定要用測溫槍對著人的額頭部位檢測呢?其他部位行不行?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先講講人體的體溫。人體體溫有中心溫度和體表溫度之分,中心溫度相對恆定,比如食管、膀胱、直腸等處的溫度,但測量比較困難;體表溫度受外部環境影響容易變化,如額頭、手腕、腳等處的溫度,但容易測量。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體溫指的是中心溫度,正常的人體體溫在36.3℃~37.2℃範圍內波動。
  • 教你天冷如何使用測溫槍
    天冷如何使用測溫槍疫情發生以來,測溫成為了進入各個小區、辦公大樓以及人員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之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在實際測溫過程中,一些室外測溫點測出的溫度往往會出現低於正常體溫好幾度的離譜情況。是何種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情況?
  • 如何正確使用紅外線測溫槍測量體溫
    關於冠狀病毒疫情各地使用紅外線測溫槍使用要求的提醒目前,多地採用的是手持式紅外線測溫槍,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37℃,可是,國內的很多測溫點有幾人在正確使用測溫槍?因為不同的被測物體溫度範圍和距離對測量結果有很大關係,根據紅外線測溫槍不同的測溫量程範圍有不同的輻射率,輻射率是可以調整的,輻射率跟被測溫度成反比,輻射率越低測的被測溫度越高,我注意到有的小區對過往人員測溫一般溫度在26-28℃(很難快速篩選發熱病人),換句話說,他就不知道紅外線測溫槍可以調整(雖然告訴他了,但全國有很多人不知道),所以,希望大家轉發這個說明。
  • 廣東地區小學復學,適合學校的測溫槍方案怎麼選?
    近日,本欄小編收到不少關於「中、小學校應該選用哪個品牌的測溫槍好」的諮詢,為此,小編搜集了幾款最近比較熱門的手持測溫槍方案進行產品測評,希望為準備選用此類產品的學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1)巨哥電子·手持式熱像儀據悉:上海巨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紅外熱成像行業高新技術領軍企業,巨哥電子的熱像儀除了將溫度場轉換為直觀的圖像
  • 河北邯鄲市場監管局嚴把學校防控測溫設備準確關
    學校負責人李校長感激地說:「關鍵時刻,你們送來了防疫測溫知識,更是給廣大師生送來了安全」。這是邯鄲市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的「測溫進學校,科技助戰疫」服務活動現場。中小學校秋季開學在即,邯鄲市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今年科技活動周「科技戰疫擁抱健康生活」的主題,組織開展了「測溫進學校,科技助戰疫」服務活動,充分發揮計量技術優勢,抽調市計量測試所專業技術人員成立服務隊,深入各中小學校開展現場服務活動,助力學校開學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甘肅省首條電子測溫槍生產線在張掖試生產
    工人正在示範電子測溫槍的使用。28日上午11時,在張掖市智能製造產業園內,一個個「張掖康」牌電子測溫槍完成生產,標誌著我省第一條電子測溫槍生產線在張掖投入試生產。這條生產線正式運行後,預計每天可以生產電子測溫槍600支,用於滿足省內社區、企業、學校等對測溫設備的需求,緩解當前醫療物資緊缺局面。「目前我們生產的是一款接觸式額溫槍,主要用於家庭和醫療機構,它的測試周期為5秒一次,測試的溫度精準度為0.2度。」張掖市海晟世紀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鮮鵬說。
  • 華為加拿大實驗室開始研發6G技術 目前尚無統一的6G標準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華為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加拿大實驗室開始研發6G技術 目前尚無統一的6G標準
  • 養潛艇潛艇炸了,修軍艦軍艦翻了,這家印度船廠現在盯上了測溫槍
    最新一個加入的是孟買海軍造船廠,據報該廠的工程師現在已經搗鼓出了一種「自主研發」的手持式測溫槍,其成本才不到1000盧比(約合人民幣93元),比市面上在售的其他品牌的測溫槍的價格都要廉價得多。孟買海軍造船廠之所以動了要造測溫槍這個念頭,也是因為現在市面上的專業測溫器材實在太過緊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