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英語之一--佛祖那些事

2021-02-19 言出必行
點擊上方藍字歡迎關注

佛祖那些事

【佛教英語,意念易起,決心難下,一則信息量太大,二則專業性太強。但每一次參觀,都長几分知識,多一點動力。故自不量力地於海量信息中,選取常用印度佛教英語,穿插佛教相關知識,水平有限,淺嘗輒止,望對諸位看客有些許幫助。】

一、佛祖叫什麼--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佛陀?

佛祖原名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Siddartha,悟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Shakyamuni(釋迦是其族名,意為能,牟尼意為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後世尊稱其為佛陀Buddha(「覺悟者」)或佛祖Lord Buddha,此大約為直譯和意譯的區別。


BTW,「陀」字似為三藏法師涉印經典翻譯,如著名的那爛陀大學Nalanda(那個燦爛的地方)和古印度藥典阿育吠陀Ayuveda等。

二、佛祖走過的地方

關於佛祖的生平,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贅述,印度講的比較多故事有白象脫胎Queen Māyā’s white elephant dream、離家尋道The great departure、牧羊女的羊奶粥shepherd girl’s milk porridge、菩提樹下悟道enlightenment、初轉法輪First sermon、涅槃nirvana等。

四大佛教聖地:

藍毗尼 出生

Lambini

菩提迦耶 悟道

Bodhagaya

鹿野苑 初轉法輪

Sarnath

拘屍那迦 涅槃

Kushinagar

關於出生,一說佛祖母親摩訶耶在回娘家生產路上忽感腹痛,於現位於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林間,站立手攀樹枝分娩。(這棵原本無子的樹此後便果實纍纍,而樹神藥叉女,也被視作豐收的保護神和女性的精靈。)另有傳說摩訶耶夢見白象進入左肋而受孕,懷胎十月佛祖從其右肋出生。(許是剖腹產?)


關於悟道,佛祖成道前過了多年苦行僧sadhu生活,骨瘦如柴,悟道不成,後接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徹悟既非奢華又非苦行的中間道路middle way,遂端坐菩提樹下bhodi tree/pipal tree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悟道成佛。菩提Bodh在印地語中乃「智慧」之意,菩提伽耶便是「智慧之地」。起初5位追隨者以為其背離道義,故離他而去,後在鹿野苑經佛祖顯靈,又見其身上32處佛相,終誠心皈依。後世信眾為紀念佛祖,於每年臘月初八即佛祖悟道之日,以各種米和果物煮成粥來供佛,俗稱「臘八粥」。


而初轉法輪的鹿野苑,更是佛教之所以成為佛教的轉折點。佛祖悟道後,佛、法兼備,而在鹿野苑向5位追隨者(5比丘)首次講法,使其有了第一批信眾disciples,從此佛、法、僧三寶具備(Three Jewels of Buddhism, namely, the Buddha, the Dharma, and the Sangha),佛教正式成為宗教。


此外,還有摩揭陀國國都王舍城Rājagaha及附近佛祖講經說法之地靈鷲山Griddhakuta,玄奘曾留學、任教的世界佛學研究最高學府那爛陀大學Nalanda等,都是聞名天下的佛教聖地。

三、佛祖上輩子的事--本生經Jātaka

俗話說,千年修的同船渡。佛祖也非一輩子修成,據說釋迦牟尼成佛前,曾做過魚、鹿、猴、象、女人、商人、婆羅門、國王等,每一次轉世,都不乏行善立德之舉,都多一點修行。《本生經》Jātaka作為印度佛教文學最重要的經典,講的就是佛祖前世的故事。現存547個佛本生故事,是早在公元前三世紀、以寓言形式、用巴利文Pali彙編成集的民間智慧結晶。相對於梵文為婆羅門專用,同期的巴利文為普通人廣泛使用,佛教使用巴利文,也是為了更好地勞苦大眾傳法。


印度的佛教遺址如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桑奇佛塔Sanchi Stupa中,多有以佛本生故事為題材的壁畫、雕像,既宣揚從善,又激勵眾生,這輩子做牛做馬都不要緊,只要肯修行,下輩子會更好。畢竟,佛祖也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

四、佛祖三十二相 Thirty-two Major Marks/Signs of Buddha

常聽人說某人有佛像,濃眉大眼、臉頰飽滿、臂長過膝,那佛祖成佛時到底有哪些相呢?

民間說法如:大耳垂、長舌頭、長手指、指間蹼、三下巴...

官方說法如下圖:


五、佛手印Mudra/hand position


禪定印

Dhyana Mudra: Meditation

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拇指相接,構成三角,象徵佛法僧三寶。

相傳佛祖當年就是這樣在菩提樹下頓悟的。


無畏印

Abhaya Mudra: Protection, Reassurance, Blessing

右手屈臂上舉於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左手掌心向上,放於腿上。

相傳佛祖兄弟曾被嫉妒心所驅,放野獸意欲謀害佛祖。就在野獸靠近的剎那間,佛祖施無畏印,兇猛暴怒的野獸瞬間平靜,故曰此印使眾生心安無畏,亦表示佛祖救濟眾生的大慈心願。


與願印(又作施願印,滿願印)

Varada mudra: Charity, Compassion

左手自然下垂,手指向下,右手置於胸前,手指向上,手掌向外。

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滿足眾生所祈之願,常與無畏印配合,通常拜佛,拜的就是此手印的佛像。


說法印

Dharmachakra Mudra: Teaching Preaching, Turning the Wheel of Dharma

雙手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構成「法輪」,其餘三指自然舒散,象徵佛法僧三寶,置於胸前,表示佛法在心中。

此為佛祖首次說法(初轉法輪)時的手印。上圖是鹿野苑博物館保存的初轉法輪石像,是迄今為止最早的佛祖塑像,現在世界各地佛教寺廟中看到的類似雕像,都源自這個「鼻祖」。


觸地印(又作降魔印)

Bhumisparsha Mudra: Earth Touching, Calling the Earth to Witness, or The Victory Over (Subduing) Mara

左手放於腿上,右手覆於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

一說佛祖悟道後,以右手指觸地,令大地為證。一說佛祖在修行成道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擾亂,佛祖即以右手觸地,地神證明其已修成佛道,魔王懼伏。

下期預告:大乘佛教Vs小乘佛教?窣堵波是什麼?阿育王緣何信佛?

點擊下方「原文連結」,查看往期精選:在印度當外交官是什麼感覺?

點擊標題下方「言出必行」或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公眾號「言出必行」,跟魔法師走天下。

相關焦點

  • 一位尼泊爾歷史學家:釋伽牟尼跟印度扯不上關係,佛祖是中國人!
    一位尼泊爾歷史學家:釋伽牟尼跟印度扯不上關係,佛祖是中國人!中國的文化底蘊一直建立在儒釋道三個教派上。而擁有最多信徒的佛教也會因創始人的出處而爭論不休,目前普遍承認佛教創立者是釋迦牟尼,其出生地在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屬於釋迦族人。
  • 鹿野苑,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如今僅剩下一片斷壁殘垣
    在印度眾多的城市當中,有一座城市不得不提,它就是「瓦拉納西」,坐落在恆河西岸的瓦拉納西是印度最古老、最神聖的城市,佛教歷史上第一批佛教信徒就是誕生在瓦拉納西附近的「鹿野苑」,雖然當時的佛教受到了阿育王的扶持,但始終沒有在眾多的印度人們心中紮下根。
  • 佛教聖花巡禮之一:睡蓮(下,白色),與荷花、印度、佛教的關係
    佛教有四大吉花,分別是優曇花、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今天介紹睡蓮與荷花、印度及其國花、佛教的關係。二、與印度關係,印度國花印度的國花是荷花。印度荷花主要有七種,故有「七寶蓮花」之稱。實際上,七種荷花只有二種是荷花,即白蓮花(芬陀利花,梵文 puarīka )和紅蓮花(缽頭摩華,梵文 padrna),其它五種都是睡蓮。
  • 印度朝聖之旅,感受佛教文化,菩提樹下靜靜心
    曾經帶領中國的宗教團體,專門赴印度朝聖之旅,自己內心也得到一次升華。帶隊赴印度朝聖之旅其實,現在印度對於佛教已經很不重視,在13億人口當中,僅僅5%繼續信奉佛教。對並不信奉佛教的印度人來說,或許它只是一抹歲月的痕跡。所以對於佛教文化歷史古蹟的保留並沒有太重視,好像目前的修復工程僅僅是為了滿足國際遊客的需要。反到來自於中國及東南亞的信徒更多些。
  • 同樣是佛祖造型,印度版和日本版忍了,看到泰國版有戀愛的感覺
    同樣是佛祖造型,印度版和日本版忍了,看到泰國版有戀愛的感覺對於比較經典的武俠小說或者名著作品,都會被拍成作品,甚至還有多個版本的翻拍,因為劇中角色出演的演員不用,造型肯定也有很大差異,國內的能忍國外的就忍不了,同樣是佛祖造型,印度版和日本版就算了
  • 印度佛教醫學概說
    就經藏醫學而論,這種分類法有三處問題,其一:印度佛教醫學無疑就等同於經藏醫學中的漢譯論醫佛經和涉醫佛經部分。這樣就遺漏了那些沒有漢譯的而含有醫學內容的梵文、巴利文佛經,比如新疆庫車出土的《鮑威爾寫本》的第六部分就是一部用咒語治療蛇傷的佛經。註:B12。其二:遺漏了那些沒有入藏的含有醫學內容的漢文佛典(漢譯佛典、疑偽經、漢僧的撰述)。
  • 蓮花為什麼是佛教中的聖物?佛祖菩薩都那麼熱愛蓮花?
    蓮花為什麼是佛教中的聖物?佛祖菩薩都那麼熱愛蓮花?說起來,佛教中的聖物,一是菩提,另一個就是蓮花了。今天先不提菩提,先提起來蓮花,我們都知道蓮花在佛教中是非常出名的,在佛教寺廟中,幾乎所有的佛像都特別熱愛蓮花一般,許多佛像都手捏寶印,或者是手託蓮花,並且坐在蓮花臺之上。
  • 佛教中佛祖,菩薩是怎樣的存在?
    也就是說按照佛教觀點,佛祖和菩薩能不能影響現實世界?按照我對佛教淺薄的認知(我家鄉這裡沒有宗教氣氛),佛祖釋迦牟尼是一個博學的長者,他教導弟子和世人貼合世界規則(因果論之類)的做事方法。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會有信佛人去寺廟許願?反正佛祖菩薩他們不管事,還不如抓緊時間自己好好讀佛經,更能得到好結果。
  • 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弟「投奔佛教」為啥一個是佛祖,一個是菩薩?
    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弟「投奔佛教」為啥一個是佛祖,一個是菩薩?有人把歷史扒光了放在網上,結果被封殺了。有人把官宦扒光了放在網上,結果被神經了。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內容是: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弟「投奔佛教」為啥一個是佛祖,一個是菩薩?
  • 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誰更厲害?偽命題,真解答!
    玉皇大帝只不過是「四御」之一,充其量不過是排行老四。但是,《西遊記》作者所接受的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信仰習慣,在民間的神仙世界中,玉皇大帝則是眾仙口中的「大天尊」,也就是天界最高主宰,所以吳承恩把玉皇大帝寫成了至高無上的老大。如來佛祖又是何方神聖?
  • 傳說中珍貴的佛祖「舍利子」究竟是什麼?
    在佛教中,高僧在死後火化之後會留下舍利子,在古代那是很珍貴的東西,一般人不得見。有人問,舍利子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什麼物質,為什麼僧人火化之後才會有舍利子,沒有人能給大家一個合理的答案。在佛教的一些經典劇中經常能看到,如果僧人生前樂善好施,潛心修行,恪守清規,生前功德圓滿,圓寂之時就會留下舍利子,這是高僧的證明。有人猜過舍利子是不是結石,所以才能留下來。但是這個假設並不成立,因為很多人體內都有結石,但是最後也只有高僧火化之後才能留下舍利子。
  • 佛教英語培訓班第二天:深入學習印度佛教史 進行翻譯培訓與禪修
    佛教在線珠海訊  2019年8月7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承辦的「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進入第二天。學員們珍惜殊勝因緣,跟隨導師學習印度佛教史,進行印度佛教專題的翻譯培訓與禪修,以恆心、誠心、堅固心對待學習,承擔向世界弘揚佛教文化的責任。
  • 《西遊記》裡那麼多和尚都是光頭,為什麼偏偏如來佛祖卻有頭髮?
    也就是說,這是人家佛祖努力才獲得的「聖人」相貌。佛祖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是其中之一,而這,是很多和尚終其一生都無法獲得的成就。既然知道了佛祖確實剪過光頭,人們也開始好奇,為何和尚都要剃光頭呢?這與佛教的起源有關。
  • 和尚沒有頭髮,為什麼佛祖卻有一頭捲髮呢?
    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現象沒有,那就是和尚都是光頭需要剃度,而佛祖卻是一頭捲髮的形象。比如西遊記中的各位佛祖,頭上都是有頭髮的,一個個像是燙過的捲髮,這是怎麼回事。和尚為什麼要剃光頭?第一種說法是在佛教中頭髮代表著人世間一切煩惱和錯誤習氣,把頭髮剪短也就是剪斷三千煩惱絲,代表從今以後不理世俗之事。
  • 佛教該不該分大乘小乘?《法華經》3句經文說清,佛祖1句話推翻
    佛教起源於印度,於東漢時期傳入中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公元四世紀開始隨著印度教的興起印度的本土佛教逐步沒落,而傳入中國的佛教卻迅速發展逐漸壯大,直到隋朝時期中國已取代印度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同時興起的還有大乘佛教。
  • 「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究竟是什麼意思?包含著什麼佛教智慧?
    眾所周知,禪宗是佛教中的一大派別,是中國漢傳佛教中影響最大的一派。尤其是唐宋以來,中國的文人士大夫幾乎沒有不受禪宗思想影響的,於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打上了禪宗的烙印,今天所謂的「儒釋道互補」,其實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儒禪道」互補。
  • 佛教起源於四川?
    印度人認為:只有印度教才是本土宗教,它的前身就是婆羅門教,這種婆羅門教在佛祖誕生前,就早已在印度人中有了信仰而存在。此外,在印度還有密教(是印度教與佛教的混合產物)、錫克教(是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混合產物)。因此,印度也被學術界稱為宗教博物館國家。有專家(尚金鵬,2007)指出:「佛教與耆那教是印度土生土長的非傳統(宗教)文化」。我們認為,這種論述是自相矛盾的,為何是土生土長、又是非傳統的呢?
  • 印度英語 精選更新版
    印度英語 不得不說的那些詞(事)精選更新版都說印度英語難聽懂,除了語音語調(K發成G,P發成B,T發成D,r發顫音,
  • 佛教四大名樹,你見過幾種
    寺廟中的樹木,花草其實都和佛教存在著各種典故或不解之緣。下面花草樂小編和您分享佛教四大名樹及與它的傳說故事。佛教四大名樹及傳說無憂樹無憂樹傳說:佛祖的母親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路上,走到一顆大樹下佛祖就降生了。人們為了紀念佛祖一生為為勞苦人民解除苦難,就把這棵樹稱為「無憂樹」。
  • 「一帶一路」南亞佛教文化之旅(下)
    作為一個盛產宗教的國家,印度有著多種宗教,如耆那教、錫克教印度教、錫克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在張國良先生的「一帶一路」南亞佛教文化之旅中,除了走訪了尼泊爾中華寺和印度八個佛教聖地外,他還對這一帶的宗教文化做了相關探索,並結合我國的神話故事中孫悟空的原型和一帶一路文化先驅玄奘,對中國宗教與印度宗教之間的關係做出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