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那些事
【佛教英語,意念易起,決心難下,一則信息量太大,二則專業性太強。但每一次參觀,都長几分知識,多一點動力。故自不量力地於海量信息中,選取常用印度佛教英語,穿插佛教相關知識,水平有限,淺嘗輒止,望對諸位看客有些許幫助。】
一、佛祖叫什麼--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佛陀?
佛祖原名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Siddartha,悟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Shakyamuni(釋迦是其族名,意為能,牟尼意為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後世尊稱其為佛陀Buddha(「覺悟者」)或佛祖Lord Buddha,此大約為直譯和意譯的區別。
BTW,「陀」字似為三藏法師涉印經典翻譯,如著名的那爛陀大學Nalanda(那個燦爛的地方)和古印度藥典阿育吠陀Ayuveda等。
二、佛祖走過的地方
關於佛祖的生平,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贅述,印度講的比較多故事有白象脫胎Queen Māyā’s white elephant dream、離家尋道The great departure、牧羊女的羊奶粥shepherd girl’s milk porridge、菩提樹下悟道enlightenment、初轉法輪First sermon、涅槃nirvana等。
四大佛教聖地:
藍毗尼 出生
Lambini
菩提迦耶 悟道
Bodhagaya
鹿野苑 初轉法輪
Sarnath
拘屍那迦 涅槃
Kushinagar
關於出生,一說佛祖母親摩訶耶在回娘家生產路上忽感腹痛,於現位於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林間,站立手攀樹枝分娩。(這棵原本無子的樹此後便果實纍纍,而樹神藥叉女,也被視作豐收的保護神和女性的精靈。)另有傳說摩訶耶夢見白象進入左肋而受孕,懷胎十月佛祖從其右肋出生。(許是剖腹產?)
關於悟道,佛祖成道前過了多年苦行僧sadhu生活,骨瘦如柴,悟道不成,後接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徹悟既非奢華又非苦行的中間道路middle way,遂端坐菩提樹下bhodi tree/pipal tree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悟道成佛。菩提Bodh在印地語中乃「智慧」之意,菩提伽耶便是「智慧之地」。起初5位追隨者以為其背離道義,故離他而去,後在鹿野苑經佛祖顯靈,又見其身上32處佛相,終誠心皈依。後世信眾為紀念佛祖,於每年臘月初八即佛祖悟道之日,以各種米和果物煮成粥來供佛,俗稱「臘八粥」。
而初轉法輪的鹿野苑,更是佛教之所以成為佛教的轉折點。佛祖悟道後,佛、法兼備,而在鹿野苑向5位追隨者(5比丘)首次講法,使其有了第一批信眾disciples,從此佛、法、僧三寶具備(Three Jewels of Buddhism, namely, the Buddha, the Dharma, and the Sangha),佛教正式成為宗教。
此外,還有摩揭陀國國都王舍城Rājagaha及附近佛祖講經說法之地靈鷲山Griddhakuta,玄奘曾留學、任教的世界佛學研究最高學府那爛陀大學Nalanda等,都是聞名天下的佛教聖地。
三、佛祖上輩子的事--本生經Jātaka
俗話說,千年修的同船渡。佛祖也非一輩子修成,據說釋迦牟尼成佛前,曾做過魚、鹿、猴、象、女人、商人、婆羅門、國王等,每一次轉世,都不乏行善立德之舉,都多一點修行。《本生經》Jātaka作為印度佛教文學最重要的經典,講的就是佛祖前世的故事。現存547個佛本生故事,是早在公元前三世紀、以寓言形式、用巴利文Pali彙編成集的民間智慧結晶。相對於梵文為婆羅門專用,同期的巴利文為普通人廣泛使用,佛教使用巴利文,也是為了更好地勞苦大眾傳法。
印度的佛教遺址如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桑奇佛塔Sanchi Stupa中,多有以佛本生故事為題材的壁畫、雕像,既宣揚從善,又激勵眾生,這輩子做牛做馬都不要緊,只要肯修行,下輩子會更好。畢竟,佛祖也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
四、佛祖三十二相 Thirty-two Major Marks/Signs of Buddha
常聽人說某人有佛像,濃眉大眼、臉頰飽滿、臂長過膝,那佛祖成佛時到底有哪些相呢?
民間說法如:大耳垂、長舌頭、長手指、指間蹼、三下巴...
官方說法如下圖:
五、佛手印Mudra/hand position
禪定印
Dhyana Mudra: Meditation
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拇指相接,構成三角,象徵佛法僧三寶。
相傳佛祖當年就是這樣在菩提樹下頓悟的。
無畏印
Abhaya Mudra: Protection, Reassurance, Blessing
右手屈臂上舉於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左手掌心向上,放於腿上。
相傳佛祖兄弟曾被嫉妒心所驅,放野獸意欲謀害佛祖。就在野獸靠近的剎那間,佛祖施無畏印,兇猛暴怒的野獸瞬間平靜,故曰此印使眾生心安無畏,亦表示佛祖救濟眾生的大慈心願。
與願印(又作施願印,滿願印)
Varada mudra: Charity, Compassion
左手自然下垂,手指向下,右手置於胸前,手指向上,手掌向外。
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滿足眾生所祈之願,常與無畏印配合,通常拜佛,拜的就是此手印的佛像。
說法印
Dharmachakra Mudra: Teaching Preaching, Turning the Wheel of Dharma
雙手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構成「法輪」,其餘三指自然舒散,象徵佛法僧三寶,置於胸前,表示佛法在心中。
此為佛祖首次說法(初轉法輪)時的手印。上圖是鹿野苑博物館保存的初轉法輪石像,是迄今為止最早的佛祖塑像,現在世界各地佛教寺廟中看到的類似雕像,都源自這個「鼻祖」。
觸地印(又作降魔印)
Bhumisparsha Mudra: Earth Touching, Calling the Earth to Witness, or The Victory Over (Subduing) Mara
左手放於腿上,右手覆於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
一說佛祖悟道後,以右手指觸地,令大地為證。一說佛祖在修行成道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擾亂,佛祖即以右手觸地,地神證明其已修成佛道,魔王懼伏。
下期預告:大乘佛教Vs小乘佛教?窣堵波是什麼?阿育王緣何信佛?
點擊下方「原文連結」,查看往期精選:在印度當外交官是什麼感覺?
點擊標題下方「言出必行」或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公眾號「言出必行」,跟魔法師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