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通過經濟師考試具有一定的難度,但經過我們的專業老師分析10000+的考生後,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千金難換的經驗,具體分析及應對如下:
大部分學員學習的困難行在於開始學習的時間較晚。通過學習小程序後臺的數據觀察可知,在九月份以前學習的學員很少,個別時間段無人學習(不排除學員在自學)。這就導致了同學們在後期學習壓力過大,進而導致錯誤的學習方式—即不看課程視頻與習題視頻,直接開始刷題。但是因為對最基本的概念、計算過程等不理解,刷題的錯誤率居高不下。因此,一定要重視教材基礎知識得掌握,根據往年考試情況來看,全面系統地掌握教材,理解教材上的知識點,做題的正確率會大大提高。
一部分同學忽視了對基本金融知識的理解,僅僅進行淺顯表面的記憶。也就是「死記硬背」。這的方法放在經濟師的考試中會成為考試失敗的原因。通過做歷年真題可以發現,單選題、多選題和案例題對於概念題的考核達到了80%左右。先不說我們硬記的知識點是否有用,就算有用,也是難免有所疏漏。更重要的是,考試大綱中明確要求考生要—「掌握」。並且,參加考試大都是30+的上班族,由於精力、複習時間及記憶力的有限性,強行背誦整本教材的知識點難上加難。所以忌:死記硬背,宜:將概念知識點掌握理解透徹。這樣做,分數自然而然就高了。
縱觀往年的考試特點,特別是近年考試特點,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靈活多變。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對同個知識點進行關聯理解。例如當問題是」我國同業拆借市場的主要交易品種是什麼」,我們不僅僅要知道是隔夜拆借,還要知道同業拆借市場屬於貨幣市場。那麼貨幣市場又包含什麼?同學要知道包含同業拆借市場、回購協議市場、商業票據市場、短期融資券市場、同業存單市場。進而在想回購協議市場又有啥代表的品種交易。這種「理解關聯」的思考,對於經濟師備考有極大的幫助。如果我們在學習時候多訓練自己這種關聯理解能力,無論考試中多細微的考察也會在我們知識的框架內,拿分也就容易許多。
通過對考試知識點的梳理,可以發現考試對於我國的經濟類問題考察較多。如中級金融中考察的「國內發行第一筆外幣債券、熊貓債券、我國將實施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等等問題,都是從一些熱點現實案例,考察考生們對現階段我國的一些經濟政策、債券特點等知識點的掌握。所以,備考時應基於我國的經濟知識點為主,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再進行一些計算題的學習也會相對容易很多。而計算題的掌握,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基礎知識點的理解,使考試的通過率會大大提高。
經濟師的考試對於我們的影響不僅僅在於那些眾所周知的好處。
最大的好處是使我們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經濟學知識、理性的思考方法、以及抗壓能力的提升。這些隱性的因素也會使我們的職業發展更上一層。
再次強調複習重點:早複習、多理解、多思考這樣才可能形成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輕鬆通關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