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9)·尊法:形成共同追求 築牢法治根基

2020-12-2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推進法治建設,其中首要的一環就是樹立「尊法」意識。據不完全統計,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公開講話與文章中,「尊法」一詞已經出現過近10次。

從「遵法」到「尊法」

法律,是一個社會中最重要的規則與規範。要建設一個有序的社會,法律是必不可少、極其重要的。所以「遵法」是一個有序社會中,對公民的基本要求。然而,「遵」字意為順著、遵從,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期,僅僅是被動遵從法律已遠遠不夠了,還需要全體人民真正樹立起法治意識、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從內心尊重、敬畏法律。可以說,從「遵法」到「尊法」,一字之別,實際上是中國社會法治理念的一大進步。

所以,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在闡述依法治國時提出的是:「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該如何理解「尊法」的內涵?首先,要學法、懂法。這是基礎。只有了解法律制度,才能具有底線意識,明確「可為」與「不可為」之間的界限,在行為上做到遵從法律。其次,要相信法律。法律是一種社會共識,任何一部現行法律都非盡善盡美,但都是旨在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後,要敬畏法律、尊崇法律。就是在全社會中形成尊法、尚法的風氣,將法律時刻銘記於心。這是更高的層次。

增強法治觀念

什麼樣的社會環境才是我們要追求的法治社會?社會氛圍上,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社會機制上,有完善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行為懲戒機制;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上,能夠做到尊法、信法、守法。

而實現這些,首要便是在思想上做到尊法。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本、行動是形,本正則形立。只有在思想上有尊法的意識,才能在行動中踐行法律的要求。現實生活中,無論普通百姓還是領導幹部,都還存在無視法律、我行我素的現象,明明知道「不應該」,卻還以身試法、知法犯法。凡此種種,顯示出不斷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樹立社會尊法氛圍的重要性。正所謂「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

樹立尊法意識,讓尊法成為社會共識,是從根本上築牢法治的根基。而一旦尊法成為社會習慣,維護社會法律體系運轉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秉公執法者會更受尊敬,違法者會遭到唾棄,從而建立起一個更健康的社會環境。

如何實現尊法

樹立尊法意識,首先需要領導幹部率先垂範。習近平在講話中多次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在尊法意識的樹立上,也同樣是「風成於上,俗化於下」。今年1月,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上就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頭學習憲法和法律,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

樹立尊法意識,還需要在全社會加強法治教育。不只是專業從事司法工作的人需要懂法,全民都應該有一定的基本法律素養。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通過向全社會普及法律知識,特別是加強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在全社會樹立尊法意識的根本之舉。

樹立尊法意識,還需要不斷完善法律制度、維護法律尊嚴,特別是在基層做好執法、司法工作。出現一例司法不公的案件,就會傷害一大批民眾對法律的信任感,執法部門的整體公信力就會受到損害。只有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讓違法者受到懲罰,讓守法者得到保護,才能真正讓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讓尊法成為人民的共同追求。

相關焦點

  • 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25日,學習小組(微信號xuexixiaozu)推薦了周新民談「習近平治國理政秘笈」系列第一篇《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貢獻」》;今天,繼續推薦第二篇《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所謂四大支柱,即:  1、戰略定力  抓住戰略定力這一支柱,確保大局不偏方向。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抓住「關鍵少數」是什麼意思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關鍵詞中,有一個詞是「關鍵少數」,自從2015年2月首次正式提出以來,他在多次講話中都強調必須抓住「關鍵少數」。­  當下中國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抓住「關鍵少數」都已經成為一個有力抓手。通過對領導幹部的嚴格要求,良好的從政環境正在形成。
  • 治國理政3年間 習近平的10個關鍵詞
    2012年11月15日,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正式亮相,如今整整過去了3年時間。在此期間,中國與世界都經歷了深刻的變化,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站在這一時間節點上,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習近平過去3年間的治國理政思路?本報記者選出了10個關鍵詞。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維護憲法權威 捍衛憲法尊嚴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維護憲法權威 捍衛憲法尊嚴 原標題: 習近平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憲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數有成文憲法的國家所採取的一種制度。在142個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中,規定相關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宣誓擁護或效忠憲法的有97個。這樣做,有利於彰顯憲法權威,增強公職人員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忠於和維護憲法,也有利於在全社會增強憲法意識、樹立憲法權威。
  •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100句金句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100句金句 2017-08-24 08:29:00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
  • 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 韓慶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 標註治國理政新高度(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去年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與今年兩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都寫入了這樣一段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路的時代特徵和哲學意蘊
    研究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路,要把握兩個維度,一是時代維度,即他的治國理政思路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歷史發展是加速前進的過程,變革成為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因素。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8):鑄魂育人 強軍興軍
    原標題:鑄魂育人 強軍興軍(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8)) 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新形勢下培養革命軍人的總要求,為實現強軍目標確立了堅實基礎,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適應新時期強軍目標   治軍之道,要在得人。新時期應當培養什麼樣的軍人,才能擔負起強軍重任?習近平對此深謀遠慮。
  • 在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過程中築牢信仰之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偉大實踐中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黨的歷史經驗和現實發展都告訴我們,沒有全黨大學習,就沒有事業大發展。
  • 習式治國理政 一片大國新天
    然而,在中國,疏忽而過的「這三年」,在習式治國理政下,卻是英雄多壯志、日月換新天。於此背景下,在中國輿論場備受關注的「『國平』十六論」,便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新成就系統解讀的最佳「通俗版」。  《「以人民為中心」開闢偉大事業新境界》《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航程》等系列文章,以激情筆墨、遼闊視野,對習近平治國理的格局與智慧,做出精準分析,既有網言網語的輕鬆活潑,又有理論邏輯的嚴謹縝密。「『國平』十六論」,傳遞著理論界與網評圈的好聲音——夢,是中國夢;心,是愛國心;情,是眾志成城砥礪前行的中華情。
  • 人民日報:夯實治國理政的政治經濟學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夯實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政治經濟學基礎,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新境界。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治國理政的根本任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   2014年7月,習近平同志在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時提出,「實現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躍升」。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19):引領新常態的大布局
    原標題:引領新常態的大布局(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19))   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G20峰會、APEC會議上,習近平則將「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作為世界經濟的「藥方」;同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樣強調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一分部署 九分落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不斷強調 習近平對改革的重視,從年頭持續到年尾。例如今年2月6日,習近平在農曆丁酉年的首次公開活動,就是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而本報梳理中央深改領導小組過去35次會議的公開報導發現,「落實」一詞共出現219次,這表明,在黨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大局中,落實的分量非常重。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3):尋求「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
    原標題:尋求「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3))   新型國際關係新在「合作共贏」   「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各國人民應該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2013年3月,習近平開啟當選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時,他提到了「新型國際關係」這一概念。
  • 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熱潮,已成為全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 把握穩中求進治國理政重要原則
    原標題:把握穩中求進治國理政重要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把穩中求進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37)·兩學一做:築牢思想根基 凝聚全黨力量
    自提出以來,「兩學一做」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公開講話與文章中出現次數達10多次。 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指出,「兩學一做」是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是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部署。
  • 新華社評論員:維護金融安全是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題:維護金融安全是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既要對存在的金融風險點胸中有數,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打擊逃廢債行為,控制好槓桿率,加大對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又要加強金融監管,補齊監管短板,確保金融系統良性運轉,確保管理部門把住重點環節,確保風險防控耳聰目明,形成金融發展和監管強大合力。金融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最根本要靠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體系。
  • 「中國關鍵詞——治國理政篇」雙語(九)
    今天我們從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研究院和中國翻譯協會聯合製作的「中國關鍵詞——治國理政篇」中選編了與報告內容有關的部分關鍵詞,與大家共同回顧這些關鍵詞提出的背景和意義,一起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敬請關注。中國關鍵詞—治國理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