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是2018年上月在韓國上映的一部治癒系電影,翻拍自日本的《リトルフォレスト 夏秋冬春》。主要講述了少女慧媛因考試失利、心情低落便決定逃離城市,返回家鄉生活所引發的一系列伴有兒時回憶的故事。
通過大自然的力量,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更迭當中,失意的少女獲得心靈的治癒,擺脫了長期困擾於心間的煩惱,重新出發,開始熱情積極的生活。
與日本的《リトルフォレスト 夏秋冬春》相比,韓國的《小森林》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之下,更加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得濃濃的人文情懷充斥在整部電影中,讓單調的鄉村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依依多情。
也難怪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的4周內就突破了觀影觀眾超過150萬的好成績,同時還獲得了第54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第55屆韓國電影大鐘獎、第39屆韓國青龍電影獎的8項獲獎提名。
「治癒」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思想也是林順禮導演的創作主旨,她在通過「治癒」來強調獨立的重要性,獨立不光是行為上的獨立,更要做到精神思想上的獨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處事方式,一次考試的失敗並不代表整個人生的輸贏,別人的評價和看法沒有那麼重要,自己對自己的想法才是能決定一個人人生幸福快樂與否的根本。
並非享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才能代表一個人的成功,在平凡中過自在愜意的日子、在平淡中享受生活的點滴樂趣,這也是人生的一種成功;成功的路有很多種,找到真正適合你的才能讓你福至心靈。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這個意思。
今天我們就從人物的性格、畫面的語言和電影符號的象徵來分析解讀《小森林》
這部電影,然後在結合影片故事所傳遞出的內容以及我個人的感觸來詳細的談一談這部電影帶給我哲思。
三個同齡的年輕人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
慧媛、載夏、銀淑是一起長大的髮小,長大後的他們都義無反顧地走向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不同人生路,在經歷了跌跌撞撞的摸索碰壁之後,有的人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有的人則抱著美好的願望一直在幻想,而有的人則是陷入到了自己編織起來的迷惘中無法自拔。
① 熱愛鄉下生活的載夏,代表了睿智
載夏是一個有為的青年,他在高中畢業之後就考取了首爾的大學,隨著求學的生活,他的人生也從鄉下轉入到了首爾那座大城市當中。
在那座吸引著無數年輕人嚮往的大城市中,載夏順利地完成了學業拿到了大公司錄取的offer,還交往了一個志趣相投、兩心相惜的女朋友,絕對可以算得上是集運氣與實力於一身的有為青年。
可就是在這樣順風順水的經歷中,初入職場的載夏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他的頂頭上司是一個目光短淺、且為人極度自私又喜愛辱罵下屬的對象,他對載夏辛勤工作的付出視而不見,還處處挑刺為難,這讓滿腔抱負想要施展又得不到認可的載夏產生了深度的思考。
他開始意識到,如果打工,無論是在多有名氣的公司裡,他的人生也只能依靠設定好的方式而活,如果想要拍拖控制,由自己全權做主,那他就必須有屬於自己的事業。
於是他選擇了離開,離開自己所在的公司、離開首爾這座大城市、離開煩躁不安的快節奏生活,他重新回到了家鄉,通過刻苦的鑽研,以及父親和周圍長輩的指導,載夏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農夫,他建立起了自己的果園和蔬菜園,用身體力行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帶動了鄉村的經濟,同時也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獲得了滿足和快樂。
將載夏與慧媛和銀淑來比較,他是三個人裡活得最通透的那一個。他清楚地知道大城市繁華的好處,同時也清楚地知道大城市浮華背後的蒼涼。
所以他選擇了回鄉發展,沒有絲毫的不甘和猶豫,有的是發自內心的熱情和動力,他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他很認真地、積極地過著、享受著自己的農夫生活。即使遭遇了大暴雨的天災,滿園的蘋果減產了一半,也沒有讓他動搖自己的決心,他堅信倚靠自己雙手去創造的人生總能走向成功的大門。
② 嚮往大城市生活的銀淑,代表了簡單被家人保護得太好,未見過外界風雨的銀淑,從高中畢業後就經家人介紹在縣城的銀行裡上班做櫃員。
這讓她一直很羨慕載夏和慧媛,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願,到大城市去發展,以至於這個未能實現的夢想成為了深扎在她心中的一根刺,成為她最大的願望。
但願望並不代表一定要實現,天生樂天派的銀淑就是在一邊唾棄閉塞的鄉下生活,一邊嚮往著大城市,另一邊又安享於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中,踏踏實實地過著屬於她的生活。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見到像銀淑一樣的人,她們一邊碎碎念著自己和父母住在一起沒有私人空間,一邊嚮往著能擺脫父母的嘮叨自由自在地一個人生活,一邊又享受於有父母照顧的衣食起居狀態。
按照銀淑的話來說就是:「我沒想到真的改變,所以就找好友吐吐槽,發洩一下而已。」這句話乍一聽上去好像單純只是朋友聊天,但仔細想一想又很有道理。
誰說夢想的都必須要實現,給自己設立一個美好的願望,有時是為了在心情不好時作為照亮黑暗、驅散負能量的曙光。
只要能讓自己開心快樂,這個辦法就是簡單而有效的,所以銀淑與載夏和慧媛相比,是最為簡單的一個人。
她沒有那兩個人在人情冷暖上的諸多體驗,所以她看事情、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都非常的單純,對於自己的人生,她也沒有多大的宏偉目標。在銀淑看來,只要有一份不算太累的工作,未來再找一個還不錯的人結婚過日子就算是相當的圓滿。
③ 想離開鄉下又恐懼大城市的慧媛,代表了彷徨高中畢業後就開始自己獨立生活,考取了首爾的大學,在大城市裡一個人孤身打拼求生存,經歷過戀愛的心酸,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就是女主人公慧媛的心理寫照。
慧媛是一個自尊心極強,容不得讓別人看到自己一丁點瑕疵的人。她一直以來都在故作堅強,希望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片美好的生活給媽媽看,但經歷過重重挫折的慧媛開始對自己產生了質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原本想要立志做一名教師,也參與了教師資格的考試,可好強的她卻落榜了,但同他一起參加考試的男朋友卻順利地通過了考試,這讓不服輸的慧媛覺得無地自容,所以她偷偷地收拾好行李,一個人悄悄地返回了家鄉,躲起來過「鴕鳥」的生活。
在返回家鄉的生活中,她對自己的經歷絕口不提,希望通過這個方式來麻痺自己的神經。
作為好朋友的載夏和銀淑將慧媛的落寞看在眼裡,於是兩個人用力陪伴的方式來幫助慧媛,讓這個不敢面對過去的姑娘在幽靜又溫暖的田園生活中漸漸走出了心裡的陰霾,重拾了自信,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同載夏和銀淑相比,慧媛是一個迷茫的代表,她自尊心強,不願別人看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於是像只刺蝟一樣把自己包裹起來,用臉上的微笑來欺騙自己的內心。在首爾的打工生活中,她過得非常艱辛,但依靠著想當老師的夢想,一直堅強地努力,直到考試的落榜,讓她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惶惶不安的她開始了習慣性的逃避,逃回了兒時居住的鄉下,希望在這裡關起門來過無人問津的生活。
但沒想到會遇到兒時的好友載夏和銀淑,三個童年的小夥伴再一次聚到了一起,通過田間的嬉戲勞作,一起重拾了童年的快樂,這份久違的歡樂和大自然的美好讓慧媛平復了內心深處的焦慮和緊張,使她獲得了治癒,解開了心結,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情。
三個人、三種不同的人生經歷、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在遠離都市的田野間相互融合,共同成長,成為了彼此依靠的力量,愉悅了心靈的同時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讓田園生活變成了治癒心靈的桃花源。
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與溫暖心靈的美食畫面交替呈現出鄉下生活的寧靜、祥和的生活氣氛
森系治癒風的電影如何能少了風景的鏡頭畫面,沒有了大自然美景的映襯和無聲的語言,那就等於是讓森系治癒風的電影少了靈魂。
在《小森林》這部電影中,導演也是運用景深鏡頭加以大全景、全景、小全景和中景來儘可能地為觀眾展現了女主人公,慧媛家鄉的美麗景色,讓觀眾在目不暇接的自然美景鏡頭中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四季如畫的風景
白雪皚皚的冬季:慧媛回到家鄉就是在寒冷蕭瑟的冬季,單從季節上來看,冬天就是一個讓人們想要逃回家裡,守著燃燒得火熱的壁爐,捧著香香的水果茶和麵包,享受和家人團聚溫馨的時間。
慧媛背著行李回到闊別已久的家裡,面對著冷冷清清的屋子,她卻生出了一種歲月安穩的感覺,就像是外出的遊走終於回到了媽媽的懷抱一樣的欣慰滿足。
燒好了壁爐,在火光中感受到溫暖,舒展開的身體開始有了飢餓的感覺。於是她來到院子裡,扒開厚厚的積雪,尋找埋藏在雪地下的綠色青菜,然後捧著找到的幾簇青菜回到屋裡為自己做了一道辣辣的白菜湯,吃飽喝足的慧媛舒服愜意地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微笑。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後的慧媛開始了忙碌的工作,她來來回回地鏟了數次才把院子裡厚厚的積雪給鏟乾淨,倚著門口向外望去,整個田野裡都被一片白茫茫的積雪覆蓋著,就像是到了童話中的冰雪世界,讓剛從大城市裡返回的慧媛升起了莫名的喜悅。
鏟雪的畫面也可以看成是慧媛回到家鄉的一個心路轉折,在這裡慧媛疲憊的心靈將會得到治癒,鏟走以前所有的不愉快,為自己梳理出一條全新的方向。
草長鶯飛的春天:春天是一個播種的季節,帶來無限的生機,慧媛也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有事可做的精力轉移。她買了菜籽和遮陽帽,開始遊走于田地間,辛勤地揮灑汗水,在自己家的田地裡埋種子種菜,幫助姑媽家的稻田插秧。
在載夏和銀淑的幫助中,終於完成了所有種子的播撒,還學會了許多種菜的小知識和技巧,開始從「城市風」慢慢地轉移到了「田園風」,這個過程既是行為上的轉變也是思想上的轉變。
春天的田野裡到處都是剛剛展露生機的春意盎然,路邊成片的小草,遠景中連成片的小黃花,特寫鏡頭中枝頭剛剛長出的香椿芽和草地上的蕨菜,遠處漸漸變綠的大山,都給這個小鄉村帶來了數不盡的驚喜和即將破土而出的希望。
烈日炎炎的夏日:熱得連下地都成為一件辛苦事情的夏天,是最讓農民們覺得辛苦的季節。除了要應對田間的雜草,還要時刻防止自己中暑暈倒,以至於村裡的大喇叭一直在廣播告知村民們要注意防暑降溫,不要經常出門勞作。
不過揮汗如雨夏天卻讓慧媛感到由內而外的舒服,通過田間的勞作,汗水溼透衣衫的她,跑回家痛痛快快地衝了澡,抱著剛從冰箱裡拿出的豆漿,咕嘟咕嘟地喝上幾大口,好像所有的一切煩惱都隨之煙消雲散了。
為了展現夏天鄉村生活的樂趣,導演還運用全景和小全景來突出夜晚小溪的生機,慧媛和載夏兩個人,在小全景裡身背竹筐,頭戴頭燈,彎腰遊走於溪水中,尋找著腳下鵝卵石間,只有在夜間才會出現的田螺,再伴著潺潺的流水聲和遠近不同的青蛙叫聲,讓觀眾不禁感嘆,好一副生動又有趣的田園畫作。
碩果豐收的秋天: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慧媛像小時候一樣,背著竹筐,到不遠處的山中撿慄子,再將找到的慄子一一削皮,佐以砂糖製作成老少皆宜的小吃。
這道小吃不光是慧媛的心頭好,也是媽媽教給她的食譜,在製作的過程中,就像是在重溫兒時的回憶一樣,吃到嘴裡的不光是甜膩膩的慄子,還有她對媽媽的想念和惦記。
在慧媛背著竹筐在山上撿慄子的鏡頭中,透過大全景和小全景的展示,觀眾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野間層林盡染的絢麗色彩。
高高低低的樹,黃色、綠色、紅色,相映成趣,交疊成景,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奇妙,更加想要去駐足停留,仔仔細細地觀看楓霜醉人的秋色。
精心製作的美食
除了景色之外,另一個與景色一樣多的鏡頭就是慧媛製作的美食,通過中景和特寫鏡頭的運用,導演為觀眾呈現出了一日三餐自給自足的濃厚人間煙火氣。
冬天的面片湯、春天的紅豆蛋糕和包菜雞蛋餅、夏天的米酒和焦糖蛋糕、秋天的辣炒年糕和泡菜煎餅,每一道菜都是慧媛的一幕回憶。一幕對自己兒時的回憶、一幕對媽媽的回憶、一幕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回憶。
導演通過美食的製作讓女主人公得到了釋懷和治癒,也讓觀看電影的觀眾在充滿人間煙火味的食物刺激著味蕾的畫面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放鬆和心的平靜。
同自然的美景一樣,美食也有著強大的治癒力,沒有什麼是一道可口的食物不能去解決的問題。而電影的宗旨也正是在傳遞著這個意思,於平平淡淡生活中才能發現生活的真諦,盡情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認真地去生活,才能獲得你想要的幸福和快樂。
小狗、媽媽的書信和西紅柿代表了生活之中處處充滿生機和溫馨的寓意
在電影中常常會有著非常多的「符號」存在,這些「符號」的作用就是代替語言來為觀眾呈現出導演想要表達的更深一層意思。
透過事物的本質去看清真實的意義,就是「電影符號」的作用。由索緒爾所撰寫的《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衍生出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發展而來,在許多的電影中都可以看到導演藉助「電影符號」來表達的雙重含義。
《小森林》這部電影中同樣也存在著「電影符號」的展現,通過這些物體的指代寓意,讓觀眾可以更深一層地領略到影片的精髓,精神上的共鳴。
①白色的小土狗載夏送給慧媛的白色小土狗表面的能指是警衛和守護,真正所指的是慧媛需要陪伴。
載夏是一個暖男,他雖然沒有太多的言語,但是他所做的行為都是在默默地關心著女主慧媛。當看到慧媛孤身一個人回到老屋居住後,載夏在第二天就發揚騎士精神,為慧媛帶來了一直白色的小土狗。
慧媛笑載夏說:「這麼小的動物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保護我?」,載夏很認真地告訴她說:「有溫度的動物能讓人產生依賴。」,這是載夏再告訴慧媛,你需要的不是一個守護房子的小狗,而是一個能讓你產生安全感的心裡依靠。
也是在告訴觀眾,慧媛自從媽媽離開她遠走之後,孤單的她一直都在流浪,渴望能找到一個讓自己心靈得到依靠的港灣,所以她才會一直都缺乏安全感。即便在大城市裡生活,交了男朋友之後,她也一直都活在自卑中,無法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才會一遇到問題就產生退卻和逃避的想法。
② 媽媽給慧媛的書信媽媽給慧媛的書信表面的能指是對女兒的交代,真正所指的是慧媛要從精神上學會獨立。
在慧媛的媽媽離開她遠行的時候,曾親手留有一封書信,這封信被媽媽藏到了置放刀具的盒子裡。慧媛在家裡翻箱倒櫃的找,才找到了媽媽的留言,這也是源自于慧媛和媽媽的遊戲。小時候慧媛的媽媽為了讓女兒覺得日常的生活充滿樂趣,於是她就把做好的東西都藏起來,讓慧媛去尋找,親身感受探索的樂趣,以及找到東西獲勝的成就感。
在後來媽媽給慧媛寄來的書信當中,媽媽沒有提及自己的生活狀況,也沒有詢問慧媛的生活狀況,而是把曾經親手製作給女兒的一道道美食寫成菜譜,用郵寄的傳遞給女兒。這個方式看似不太能理解,其實是媽媽在教自己的女兒要獨立、堅強,她希望女兒可以學會這些食物的製作方法,通過親手烹製的過程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樂趣,精神愉悅的同時也能填飽自己的肚子,成為一個獨立、堅強又勇敢的姑娘,不再是需要依靠媽媽羽翼才能生活的小孩子。
③ 脆弱又頑強的西紅柿自然生長的西紅柿能指的是味道的甜美,真正所指的是西紅柿所具備的頑強生命力。
影片中有一幕是讀初中的慧媛和媽媽一起坐在家門口的長椅上吃又紅又大的西紅柿,一邊吃一邊說著母女間的悄悄話。慧媛的媽媽在吃完了西紅柿的果肉之後,將剩下的核直接扔到了土地裡,並且告訴女兒說:「這樣扔在土裡的西紅柿,不需要你再去填土,它就可以生命力頑強地自己長出種子。」,慧媛聽完之後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後來在慧媛親自下地體驗了種菜之後,她發現西紅柿確實是如媽媽所說的一樣擁有著非常頑強的生命力。但西紅柿也有弱點,它非常怕水,一旦下大雨淋到了西紅柿的果實之上,西紅柿就會馬上發黴潰爛,但是壞掉的西紅柿依然可以在土地裡吸取力量,等到來年春天繼續破土發芽,長成為新的樹藤。
慧媛的媽媽之所以要給自己的女兒講西紅柿很好栽培,就是借著西紅柿的習性來告訴女兒,你要做一個強大的人,像最普通的西紅柿一樣,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在經歷了人生路上的風吹雨打之後,依然可以重新發芽,茁壯成長,成為一棵參天的大樹,笑看風雲。
寫在最後
《小森林》這部電影在韓國女導演林順禮的溫情描繪之下,給生活在忙碌都市中的人們帶來了一股甘甜的清新之味,讓那些精神處於疲憊緊張中的觀眾們在103分鐘的觀影體驗裡得到了充分的放鬆和治癒。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部電影才成了人們保存於收藏夾之內,時不常就要拿出來重溫的經典之作。透過鄉村中一幕幕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的鏡頭和一道道女主手中精心烹製的美味佳餚,讓觀眾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這部影片想要傳遞的「我的人生由我做主,平平淡淡也是真」的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