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溪鎮陳坦村,
村民自發籌集建立教育發展基金,
已連續15年為品學兼優的學子
發放一定的獎學金,
最高金額為2000元。
至今已發放48萬元,受益284人次。
9月12日,淡溪鎮陳坦村村樓裡特別熱鬧,一年一度的陳坦教育發展基金2020年優秀生座談會在這裡舉行,村幹部、學生、家長、老教師代表匯聚一堂,為村裡教育發展建言獻策。當天,考上南方科技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河海大學等大學、高中和小學初中優秀生等20人領到不等獎學金,獎學金共15700元。考上樂清中學的張震明領到1000元紅包,他表示一定會好好學習。
陳坦教育發展基金
說起陳坦教育發展基金,村民們就會想起發起人張巖川。2002年,張巖川退居「二線」後,曾擔任該村村支書。他說,因為陳坦村太落後,其他村的村民甚至不太願意把女兒嫁到這裡, 被打趣為「養囡嫁陳坦,一世吃番薯飯」。張巖川認為,只有讓村民的教育跟上去,村裡才會走出更多人才,未來發展才有希望。2005年,他發起成立教育發展基金,幫助困難家庭,獎勵優秀生,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讓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張巖川的建議得到村裡鄉賢們的積極響應,遠在北京的張山權一人捐10萬元,在他的帶頭下,鄉賢們紛紛慷概捐款,大力支持和參與村教育獎勵基金會的成立,張定春捐1萬元、張巖川自己捐5000元。共籌資43萬元。
2006年,獎金開始發放,並制定了發放的標準。「最初成立時,我們也發放困難學生家庭補助金、借貸金,支持困難群眾找基金借錢,後來群眾生活好轉。先後建立了教育發展、農業發展、老年福利、黨員關愛、民生關愛等5項基金,共170萬元,大大改善了群眾生活。學子們的成績也越考越好。」張巖川說,2018年,基金金額發放完畢,鄉賢又再度出資籌集資金,他本人也出資2萬元、張山權5萬元。
教育基金會會長張山權說,他年輕時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吃了很多虧,正因為這樣,不希望村裡的孩子繼續走他的老路,為此,他拿出助學資金,鼓勵村裡的孩子們,要好好學習,以後能走得更遠。
在張巖川的手中有一本獎學金發放花名冊,密密麻麻記錄著捐贈名單、資金收支情況。
據統計,截至目前,已獎勵考上研究生6名,大學本專科116名,樂中和虹中生39名,在校中小學優秀生123名。
基金的獎勵政策激勵著孩子們積極向上。村民張瑞林的女兒從高中、大學、研究生,都受到村裡的獎勵,她畢業後不忘回報家鄉,自願紮根家鄉,留在四都實踐學校多年,辛苦耕耘。
來源: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海燕/文 黃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