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新網師晨誦【第288期】

2021-02-08 新網師



作者 | 胡豔

播音 | 方明宇

審核 | 陳天天

編輯 | 楊茜

方明宇來自於戰鬥英雄「董存瑞」的踐行地——隆化。一位投身於教育多年的「新教師」,一位腳踏實地的縣級骨幹教師,一位任勞任怨的數學老師,一位與孩子瘋玩的「孩子王」。

贈花卿

[唐]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花卿》是杜甫詩作中流傳較為廣泛的一首,尤其是末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常被用為形容音樂的美妙絕倫。實際上,本詩是一首具有雙關意味的詩作,在表面對曲樂的讚美之下暗藏著作者的諷刺。首先從字面上看,這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錦城,即是如今的天府之國成都,花卿名花敬定,是當時成都尹崔光遠的得力部將,曾因平定綿州叛亂立功,由此居功自傲,杜甫曾有詩云「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來形容花敬定當時在書中的顯赫聲名。花敬定家的宴席上絲竹齊鳴,整日繚繞,樂曲的優美恍若天宮聖樂一般。但作者的意圖並不僅在於讚美樂曲本身,《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即考訂大唐雅樂,從宮廷到民間,哪個等級的人用哪類音樂是有嚴格規定的。花卿家宴上到底奏的是哪種音樂,詩中沒有明確寫出,但能從「天上」與「人間」看出所指。通常意義上,「天上」代指皇帝所居皇宮,「人間」自然是民間。如此以來,本來形容絲竹管弦曼妙迷人的句子「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便具有弦外之音了。本是宮廷才能演奏供皇上欣賞的樂曲,民間是不能隨便演奏的,如今卻出現在花卿家宴之中,並且幾回聞,並且日紛紛,僭用天子音樂是會獲罪的,作者暗含的諷刺或勸誡之意正流露於此。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評此詩:「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 讀《贈花卿》這首詩,我們在欣賞其流傳於世的佳句的同時,不妨多了解些背後的故事。

胡豔,新教育課程建設的積極踐行者,熱愛傳統戲曲藝術,帶領所在班級「朝天樂」班開展多項戲曲課程,學生能唱會演,能寫擅畫。開設個人公眾號「艾彌兒的胡言胡語」,筆耕不輟,以孩童未泯之心面對教育教學,以魔幻現實風格記錄校園趣事。


明早五點不見不散

投稿郵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請附上個人簡介和照片

相關焦點

  • 學詩計劃|《贈花卿》: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舜華。雖寫「錦城」,根據末句「人間能得幾回聞」,可見「絲管日紛紛」並非泛指,而是僅就花卿幕下而言。「紛紛」二字給人以急管繁弦之感。「半入江風半入雲」,樂聲隨風蕩漾於錦江上空,隱約可以聽見,而更多的飄入雲空,難以追尋。這句不但寫出音樂如行雲流水般的美妙,而且表現出了它的縹緲。 「半入雲」三字又引出下文對樂聲的讚美:「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其實是諷刺的話,你知道嗎?
    以前讀書的時候,學過一則《論語》,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孔子曾在齊國聽韶樂,嘆呼「三月不知肉味」,讓我們知道韶樂之美妙。通常如此美妙絕倫的音樂,我們都會應用上一句話,那就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在誇人?詩人的話能信?
    一、別以為我是誇你的很多人聽到了好的音樂,都不忘轉文一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句話是杜甫說的,出自於《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詩短小精悍,寫得很好,前兩句寫了音樂飄飄的盛況:你聽,成都城裡的絲竹奏樂聲整日不停,有的雄渾高亢,響徹雲霄,有的輕柔舒緩,隨風飄散。這真是一個熱鬧的場景。這是面的描寫,也是實寫,下面還有點的描寫,也是虛寫。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優爸詩詞《贈花卿》NO.76
    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杜詩語言精煉,沉鬱頓挫,有《杜工部集》傳世。此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掠奪當地百姓;又目無朝廷,僭(jiàn)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
  • 秦皇河——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享!
    我家的西面有一條河,叫秦皇河。彎彎曲曲的秦皇河,像一條長長的瓜蔓,縱貫南北。河岸兩旁的居民區就像懸在瓜蔓上的一個個雪白的沙蜜瓜,甜美、可愛,熠熠生輝。河岸上花草成片,綠樹成蔭,各種么樣的石雕種類繁多,妙趣橫生。
  • 詩詞大會康震用「此曲只應天上有」開場,觀眾不信他竟會犯這種錯
    其次,場上選手的水平被指不如往期,不少簡單的題答不出來也就罷了,連幾期擂主彭敏都會念錯「獨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不過作為觀眾,咱們也是能安慰自己的,畢竟嘉賓還是咱們最愛的康震、蒙曼、王立群等人,能聽到這些老師的點評也是一種享受。不過在近期的節目中,連康震老師都被指用錯了詩,這是怎麼回事呢?
  • 當楊穎穿上白婚紗,才懂得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含義
    說到娛樂圈裡面的高顏值女星,那真的是數不勝數,每次參加活動就會有大把養眼的美女出現。女星楊穎也是高顏值中的其中之一,相對於她的作品,大家更感興趣的是她的時尚方面,一起來品一品她的穿搭吧。當楊穎穿上白婚紗,才懂得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含義。最近楊穎亮相某活動現場,她身著一襲白婚紗,宛若剛下凡的仙女一般。抹胸裙露出鎖骨性感嫵媚,飄逸的網紗又不失仙氣感,再一次get到了楊穎的美!這下終於是知道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真正含義了!
  • 家常做法的紅燒肉,超簡單,「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見幾回」
    這道菜再選肉上就非常講究,肉必須選擇五花三層肉,說起來五花三層肉也挺有意思的,它是由一層白一層紅,一層白一層紅又一層白一層紅共有三層白三層紅組成的,豬身上就肋骨附近有一點不是很多,有時在超市裡買不到的,紅燒肉香味非常濃,有一股糖香,燒烤一樣的肉香,肉質滑嫩,入口即化,真是美妙無比
  • 車轔轔,馬蕭蕭,古來徵戰幾人回 | 新網師晨誦【第289期】
    作者 | 徐小粉播音 | 徐曉彤審核 | 陳天天編輯 | 楊茜徐曉彤,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師,2018年有幸走進新網師,願在新網師晨誦中,用詩歌浸潤生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行:本是樂府歌曲中的一種體裁。兵車行:是杜甫自創的樂府新題。耶娘妻子:父親、母親、妻子、兒女的並稱。從軍的人既有十幾歲的少年,也有四十多歲的成年人,所以送行的人有出徵者的父母,也有妻子和孩子。耶,同「爺」,父親。
  • 此藥只應天上有——神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 星光不負趕路人,更上層樓再出發 | 榜樣教師進網師「第十六期」
    」系列活動之十六(總第49期)在新網師釘釘群如期舉行。我是網師學員200840劉建慧,來自於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第二初級中學,是新網師晨誦的一名成員,非常榮幸能在這個平臺和大家分享關於詩詞學習的心得感受。現在已是秋初時節,靜靜的夜,我們享受著「爽氣長空淨,高吟覺思寬」的愜意,更隨著新網師享受到了「令人慾泛海,只待長風吹」的啃讀的樂趣。我喜歡教育、喜歡詩詞。
  • 海參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中醫大辭典》早就有記載,海參能補腎益精、養血潤燥,治精血虧損、虛弱勞祛、陽痿、夢遺、小便頻數、腸燥便艱。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因為進入秋冬季節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養生進補,易被吸收和蘊蓄,不僅能固本培元,使身體正氣恢復,而且有利於驅病祛邪,使體內的陰、陽、氣、血、津液得到充實,使身體能進入到最佳的狀態。傳統醫學認為,秋冬進補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
  • 32歲袖珍女美的讓人羨慕,網友:此女只應天上有,怎會落入人間
    因為矮小的身材和年齡很不符合,走在大街上會有很多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尤其是長骨幹影響細胞形成障礙的袖珍人,他們的身材比例是很不協調的。有的袖珍人雖然身體矮小,但長相和身材的比例差距不大,來自廣州的甜甜就是其中幸運的一位。雖然袖珍姑娘甜甜今年已經32歲,身高只有130釐米,體重24公斤,但她內心是個非常開朗、陽光、正能量的一個女孩子。
  • 杜甫有一首詩,明明是在罵人,卻被當成誇人,其中名句經常被誤用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杜甫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語言通俗,人人會背,卻鮮有人懂它的真實含義。這首詩就是被收錄到小學語文課本裡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杜甫有兩句名詩,罵人不帶髒字,常被誤用作誇人,你中招了嗎?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杜甫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語言通俗,人人會背,卻鮮有人懂它的真實含義。
  • 22首含有人間的經典名詩,值得一讀,感受人間百態
    人間,因為比較泛泛,因此是詩人非常喜歡用的詞語,比如「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是把品格和人間聯繫起來;又比如「人間能得幾回聞」,詩人把樂曲與人間聯繫起來。由於詩人使用的場景不一樣,因此人間的意義也不一樣,一般來說,人間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整個社會」,毛主席的詩:「橫空出世,莽崑崙 ,閱盡人間春色」,就是用了這個意思。
  • 杜甫有一首罵人詩,短短28字卻沒一個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當然了,有英雄就有敗類,有精華就有糟粕,即使在被稱為禮儀之邦的中國,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糟粕——罵詈(lì)之詞,說簡單點,就是罵人的髒話。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首詩的作者大家絕對熟悉,他就是「詩聖」杜甫,此詩很短,不過28字,前兩句描寫了當時杜甫所見之景,啊,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飄蕩在錦城上空,蕩漾在錦江波上,最後悠悠升騰入白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