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效應」,大部分人第一次聽到「邊界」這個詞,應該是在邏輯思維「得到」課程上,羅振宇老師說了一句印象很深的話,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不斷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
其實,「邊界效應」是生物學的一種現象,意思是在不同生態環境的邊界上生存的生物,往往多樣性更高,適應性更好。打個比方,沼澤溼地上的生物多樣性很高,沙漠綠洲之間的生物環境適應能力特別強。因為邊界環境往往多變多樣,同時具備多個生態環境的特點,而這種特點會讓生活在這一邊界的生物發展出更多的適應性。
由此聯想到我們個人的成長,如何讓自己更快地成長?那就是要讓自己進入一個「邊界環境」中,只有在這樣複雜多樣的環境中,自己才能具備更強的適應性,鍛鍊並提升自我能力。而我們現在所處的是怎樣的時代呢?
沒錯,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而網際網路時代就是一個複雜多變的「邊界效應」,對於個人而言,只有參與到網際網路時代的滾滾浪潮中,緊跟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的變化步伐,在網際網路不斷發展的趨勢中練就自己的硬本領,才能在人生賽道中實現彎道超車,過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給中國的商業模式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回顧從90年代初至今,商業模式經歷了4個階段的變遷:
第一階段(90年代-2000年)實體經濟時代,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興起,很多人下海經商,曾經的「92一代」王石、潘石屹、任正非、柳傳志等等,無疑是抓住了時代脈搏的佼佼者。而現在我們經常會聽到「振興實體經濟」,說明實體經濟的紅利期已經過去。
第二階段(2000年-2010年)這10年可謂是風起雲湧,網際網路開始走進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四大門戶網站(騰訊、網易、新浪、搜狐)的出現,BAT的崛起,各大電商平臺湧現。2009年淘寶舉辦了第一屆「雙11」,從此將網上購物變成了一場全民式的大狂歡,一路暢行。廣大的消費者一邊享受自嗨式購物的消費快感,一邊親切地叫著「馬爸爸」,而抓住這一波時代紅利的人無疑是那些最早在淘寶上開店的店主。
第三階段(2010年-2020年)伴隨著3G\4G網絡的發展,網際網路從PC端轉入了移動端,從而出現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社交新媒體」。基於海外的facebook、instgram和twitter等,我們也產生了自己的社交新媒體,微信、微博騰空而出。
同時,基於微信平臺的新的商業模式—微商開始出現,最早加入微商大軍的那批人,也通過這樣一種新興的商業渠道發家致富。而那些沒能抓住趨勢積極轉型的網際網路公司,無疑被無情的拋棄了,比如搜狐、諾基亞,曾經看過一段張朝陽的採訪視頻,他略顯遺憾地說,搜狐的確市場敏銳度不夠,錯失轉型機遇。
諾基亞2014年被微軟收購,CEO約瑪.奧利拉含淚說的那句話仍記憶猶新,他說「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聽來不禁讓人唏噓,因為我們的人生中曾經都有一部「諾基亞」。
第四階段(2020年-2030年)2020年是第四代商業模式的元年,站在起點,我們不禁要思考,接下來的趨勢是什麼?回想2015年的直播大戰,2017年的短視頻大戰,2018年抖音快手超短視頻大戰,以及2019年的「公私之爭」(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什麼是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呢?
微博抖音知乎一直播,公域流量是指所有人都可以觸碰到的流量,比如:微博、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直播平臺(一直播、騰訊直播等等)、知識付費平臺(知乎、喜馬拉雅)等等,而私域流量指在初次產生「關係」基礎上相對封閉的信任流量,如微信。
網際網路平臺的戰爭無疑是對流量的爭奪,哪裡有流量哪裡就有商業價值。基於這樣的背景,我們可以說未來10年是基於社交新媒體時代人與人之間產生信任基礎的零售時代,我們稱之為「社交新零售」。
「社交新零售」 的商業模式最終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從公域流量獲取的粉絲引入到私域流量,通過在私域流量中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信任,最終達成成交,實現流量變現。社交新零售時代的個人就是一個超級個體,通過對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的駕馭,吸引源源不斷的粉絲,而你的粉絲可以成為你的客戶,也可以成為和你共同創業的合作夥伴,不論是哪一種,最終都是基於信任的基礎而產生的變現渠道。
此外,社交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形態可以是「左手有課、右手有貨」,將無形產品與有形產品進行完美融合,所謂「左手有課」是指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賣知識」,2016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知識第一次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被不斷進行重複消費與傳播,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右手有貨」則是區別於傳統微商時代的囤貨壓貨,而是從源頭解決供應鏈問題,無需壓貨,輕資產零成本開啟創業之路。
回到我們想要談論的主題,社交新零售時代,想要通過網際網路創業的個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素質及硬本領呢?以下幾點是必備的,個人IP的打造能力,社群運營的能力、銷售能力、團隊管理能力、演講及寫作的能力等等。可能有人會說,這些能力我一個也不具備,那我是不是沒有辦法開啟自己的網際網路創業之路呢?
當然不是,因為當你想要擁有某一項能力的時候,環境的倒逼是最有用的。更何況網際網路時代是一個如此複雜多變的「邊界環境」,身在其中需要更強的適應性和承壓能力。所以,只有參與其中,當這些能力成為創業之路上必備的技能時,自然會倒逼自己去學習、去掌握、去升級思維和能力。
2020年,我們站在一個新的商業周期的起點,每個人擁有平等的機會,但是否人人都能抓住網際網路的時代機遇實現華麗逆襲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為成長就意味著痛苦,成長就代表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回首過去的30年,我們錯過了房地產、錯過了淘寶、錯過了微商,錯過了太多的機遇,機會總是轉瞬而逝,當機會來臨,沒有抓住,它也必將一去不返。
社交新零售時代,是一個原點時代,請記住,原點時代,人生沒有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