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是中國中北部的省份,由於特殊的氣候和水草,形成了獨特的大草原風光,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民族生活的地域。在內陸誕生了輝煌的農耕文明,在草原誕生了特殊的遊牧文明。兩種文明在歷史上一直摩擦不斷,直到近代才實現了和平的共同發展。兩種文明相互影響,構成了華夏文明的豐富性。內蒙一鎮變「猛將」,由3個區「合併」而來,號稱「沙漠第一鎮」!
內蒙古的許多人們,應該比較嚮往著草原的發展還相對比較不均衡,部分地方還相對落後,但部分地區已經先富裕起來,因此,其發展還非常激烈。這裡介紹的巴丹吉林鎮是內蒙古的「生猛」小鎮,小鎮的很多情況都可以用「生猛」來形容,首先是巴丹吉林鎮的經濟發展。
巴丹吉林鎮是全國前1000強鎮,不僅經濟綜合實力在內蒙古突出,在全國也得到認可,所以這裡的經濟發展「生猛」。然後鎮域的面積也非常的「生猛」,充分有6640平方公裡,一般1個小町也吧,內蒙古100平方公裡左右的小町的面積是有點大,6640平方公裡也太誇張了吧。
另外,巴丹吉林鎮是一個以沙漠的名字命名的小鎮,同時位於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被稱為「沙漠第一個鎮」,非常「生猛」。2018年,這個小鎮的戶籍人口為12361人,雖然不算多,但這樣的少數人口卻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鎮上只有4家工業企業,但4家都是規模以上的大企業。
當然,巴丹吉林鎮的發展,除了工業企業的帶動,還有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的支持。這裡主要是鐵礦儲量較少,金、金紅石、鉑金等貴金屬也有開發價值,還有特殊的礦瑪瑙、水晶石、冰州石等。煤炭儲量約為3517萬噸。農業和畜牧業也佔了小鎮經濟的很大比重,特別是羊和駱駝的飼養,屬於當地的特色產業。
最初沒有巴丹吉林鎮,隨著牧民移居而逐漸形成規模,再由額健呼都格鎮、巴音溫都爾蘇木、額日布蓋蘇木3個地區合併而成。另外,由於這裡靠近巴丹吉林沙漠,2011年改名為巴丹吉林鎮並沿用至今。小鎮逐漸興起,更被列入全國千強鎮,有「沙漠第一鎮」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