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發展是國家大計,近日,軟科發布了中國大學造就傑出醫學校友排名,華中科技大學以116名傑出醫學校友總數位列榜單第3。
提到中國的醫學名校,總是繞不開"北協和、南湘雅、西華西、東齊魯、中同濟"(即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這五校作為中國最早引入西醫建立的一批醫學院校,堪稱我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源地。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其前身為德國醫生寶隆博士於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後發展成為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是全國首批同時擁有國家級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三大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兩所院校之一。
學科實力雄厚,科研成果突出
目前,同濟醫學院9個學科進入ESI國際科學排名前1%,其中,臨床醫學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擁有9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1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生物學、公共管理進入A類,其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醫學工程進入A+;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科學同時進入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計劃。
多年來,同濟醫學院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不僅繼續保持全國醫學高等教育第一方陣,而且面向國際醫學科學前沿,面向健康中國發展需求,重注醫工、醫理交叉,構建和完善了覆蓋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等學科領域的重點科研平臺。
同濟醫學院建有2個國家級科研基地,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8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工程實驗室。累計獲批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湖北省創新群體11個。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20項,省部級科技獎399項,其中一等獎87項。
近20年來,同濟醫學院共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6項,國家"863計劃"38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1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46項,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90餘項等,累計到帳科研經費近30億元。2014年以來連續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批數突破300項。
擁有頂尖人才梯隊,傑出校友輩出
2012年至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在頂尖人才梯隊建設方面實現了巨大突破:"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5人,國家教學名師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5人。
113年來,歷代同濟人與中華民族復興同舟共濟,始終堅持"團結嚴謹、求實奮進"的院訓,堅守以教書育人及服務人民健康為己任,不斷擦亮"學醫在同濟"金字招牌,累計為國家培養了9萬餘名優秀醫藥衛生人才,其中2位校友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有16位校友分別當選中國、美國、德國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院士、侯雲德院士,中國兩院院士裘法祖、吳旻、陸道培等,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胡丙長、明國莉等都是傑出校友代表。
裘法祖(1914年-2008年),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稱為外科全才。他在腹部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領域均有很深造詣;近70年的醫學生涯,技術上的千錘百鍊和豐富的經驗累積,造就了"不多開一刀,不少縫一針"的"裘式刀法"。
吳孟超,1922年8月生於福建,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前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1年5月,中國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2012年2月3日,吳孟超光榮當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
吳孟超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他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的新見解,在國內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
陳孝平,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肝膽胰外科研究所所長等職務。1953年6月出生,1982年和1985年分別獲得同濟醫科大學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當選"最美科技工作者",也是去年醫療界的唯一入選者。
陳孝平從理論到實踐首創了親屬間輔助性部分活體肝移植;首先提出了可行肝癌切除聯合脾切除手術治療等,一系列原創技術讓我國在肝移植領域不斷突破技術瓶頸。他從事外科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40餘年,已施行和指導施行各種肝膽胰手術2萬多例,含肝癌手術1萬多例,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多年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為國家輸出了一大批具有崇高道德的優秀人才:"全國愛滋病防治專家""感動中國人物"桂希恩;"全國道德模範""小處方醫生"王爭豔;"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白求恩式的好醫生"韋加寧;"全國勞動模範""白求恩獎章"獲得者戴宗晴;"中國最美醫生""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中國最美醫生"朱蘭;"人民好醫生"蔡常春;"2015年中國消除貧困獎"姚尚龍;"2016年中國法治人物"劉良……
抗疫大戰貢獻"同濟力量",將打造國家級醫學中心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同濟醫學院迅速發揮醫科綜合性學科優勢,針對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學、快速診斷檢測與試劑、藥物疫苗研發、臨床診治規範、疾病防控機制、公共衛生治理、病人心理幹預等重大科學問題,組織專家學者開展應急科研攻關,積極為政府建言獻策,為疫情防控與患者診治提供"同濟方案",貢獻"同濟智慧"。
11所附屬醫院成為全國新冠肺炎抗疫軍團中投入最大、貢獻最大、犧牲最大的臨床醫療集團,共投入病床近萬張,管理方艙病床近6000張。3.4萬名醫護人員不計報酬、不畏生死,懷"醫者使命"走向抗疫最前線,以保衛人民健康為己任,冒著生命危險搶救患者,築起了守護人民健康的防護線,湧現出張定宇、李文亮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抗疫英雄。
由於同濟醫院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突出表現以及綜合實力,今年4月26日,國家衛健委就下文,決定以同濟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這是首個在北京、上海之外設置的國家級醫學中心,也是第六個國家級醫學中心。
展望未來,同舟共濟、追求卓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將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德醫雙馨、同濟風格"的卓越醫學人才為目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實現醫學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於健康中國戰略而昂首前行。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