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綁」這個能夠引起較多聯想的詞,在耳機玩家眼裡則意味著可能是最「硬核」、最「HIFI」的一種便攜玩法:便攜音樂播放器外接解碼器/耳放,兩層起步,上不封頂。只要你有想法、有決心、有臂力,比體積重量,讓「索六萬」甘拜下風也不是難事。曾經便攜音樂播放器選擇較少且水平有限的年代,「捆綁」是包括我在內的每一個追求「極致」的便攜玩家的必由之路。
不過這種玩法在近幾年內迅速地從發燒友圈子中過時、邊緣化掉,便攜解碼器/耳放也鮮見新品。原因很簡單,便攜音樂播放器日益強大的解碼與放大性能令便攜解碼器/耳放不再具備顯著的音質優勢,付出高昂的便攜性代價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音質回報。不客氣地說,便攜解碼器/耳放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了的落後產品形態。
然而並非所有便攜音樂播放器的驅動力都能令人滿意,比如(尤其是)WALKMAN。從ZX1開始,堅持使用S-MASTER全數字放大器的WALKMAN就一直因為「又不是不能聽」的驅動力被玩家詬病。即便到了相比前作們驅動力有了明顯加強的ZX300這一代,仍然不能滿足多數頭戴耳機與部分比較難推的耳塞的需求。
BA300S的厚度比ZX300稍高一些,兩條鋁錠疊在一起的厚度當然會超過絕大多數主流便攜音樂播放器,不過總體積與重量控制得還好,在旗艦產品動不動400g+的今天,ZX300+BA300S仍算得上「輕量級」選手。
BA300S的充電接口為正被主流安卓手機所迅速淘汰的Micro USB接口,即便作為一臺耳機放大器的BA300S無需考慮數據傳輸,Type-C接口在便利性與可靠性方面的優勢也會令我感到有一點點惋惜。以我個人為例,手上的設備除了iPhone外全部都使用Type-C接口,BA300S採用過時的Micro USB接口意味著我要多準備至少一條Micro USB充電線(至於為什麼要強調至少,當然是因為Micro USB插頭太容易壞了啊)。
哦,對了,你還得為ZX300單獨準備一條WALMAN線。想像一下一大團數據線凌亂如麻地糾纏在一起,本強迫症患者已經開始揪頭髮了。
輸入/輸出均為4.4mm平衡口,並標配一條4.4mm to 4.4mm對錄線用以連接ZX300的平衡接口,官方也有推出3.5mm與2.5mm的對錄線供其他設備使用,不過需要用戶額外購買。僅有4.4mm平衡輸出意味著3.5mm單端/平衡或2.5mm平衡線的用戶需要搭配轉接頭才能使用。
BA300S正面開了一小扇玻璃窗,透過小窗可以看到內置的電子管以及他們工作時亮起的紅色輝光。蓋板拆卸起來也很輕鬆,方便你仔細觀察這兩支用於前級放大的6N16B-Q電子管。
既然是電子管,工作起來當然會產生較大的熱量,尤其是同採用純數字放大器幾乎不會發熱的ZX300相比,其發熱量就更加明顯。發熱量較大的BA300S的續航表現自然也不是很理想,充電3小時約可以使用7小時,雖然作為便攜耳放來說是比較中庸的成績,但在能夠連續播放二三十個小時的ZX300面前就顯得有些可憐了。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已經選擇了「捆綁」這種更加「HIFI」的玩兒法,我想BA300S的用戶們對發熱與續航問題也不會特別敏感。
評價便攜耳放這種功能非常單純的產品,音質表現當然是壓倒一切的要素。但是在這之前,有必要強調一個事實:ZX300沒有line out接口。這意味著ZX300本身性能較為平庸的模擬放大部分仍然被完全保留下來工作著,而不能像擁有lineout接口的設備連接耳放那樣由耳放至少部分替代掉前端的放大電路工作。簡言之,即便BA300S的性能顯著優於ZX300本身的放大電路,二者的失真最終仍然會疊加在一起——也就是BA300S並不能提高ZX300的保真度的意思。
那麼BA300S能夠為ZX300帶來的變化就只有兩方面:增加推力與改變音色。使用同一副耳機對比BA300S與ZX300的4.4mm平衡口的聲壓差只有5-10格音量,單從聲壓的角度看提升相當小,驅動興戈ET1000的話流行曲目尚且沒問題,錄音電平低的古典曲目就顯得不太夠響了。
當然,推力的強弱並不能僅以最高聲壓的大小評判,同樣聲壓下的表現差異更有參考意義。測試山靈ME100、FINAL LABII和興戈ET1000三副耳機並搭配平衡線,對比BA300S與ZX300的4.4mm平衡口,在相同的聲壓下前者都能夠提供更紮實清晰的結象力與稍好的動態。所以說ZX300連接BA300S後驅動力的提升是有的,但不能算特別大,ZX300本就可以推到能聽的耳塞加上BA300S以後表現會更好一些,而ZX300原本就完全搞不定的耳機接上BA300S仍是枉然。
不過說到底,推力提升不太大這口鍋還是得ZX300自己背好,即便同樣使用耳機口連接BA300S,其它便攜播放器如山靈M5S、Astell&Kern SP1000就沒有這個問題。
所以ZX300接BA300S意義不大咯?並不。BA300S這款便攜耳放在我看來,其主要價值在於比ZX300更加細膩考究的音色。與黑黃鸝等Oriolus產品類似,BA300S的音色尤其人聲部分精緻甜美具有一定的識別度,人聲和樂器結象對比ZX300均要清晰不少,高低頻更凝練乾淨,整體顯得通透清澈卻仍然飽滿流暢,有那麼一些「膽味兒」的意思在。
而ZX300自身的音色就非常有近兩年WALKMAN產品的特點,低頻偏肥厚鬆散拖沓,這樣的聲音倒是很容易討得到普通用戶的青睞。但是更「HIFI」也更有修養的BA300S音色顯然更受大多數發燒友的歡迎。
繼續嘗試搭配山靈M5S和Astell&KernSP1000,因為本身的素質和音色都較ZX300出彩,連接這兩臺機器的BA300S能夠更明顯地發揮出前述的音色特點。
也就是說,儘管BA300S是一款為ZX300量身打造的便攜耳放,但如果你持有比ZX300更加優秀的便攜播放器,BA300S便能夠給出再上一階的表現。不過要提醒的是,BA300S本身不能調節音量,而絕大多數的便攜播放器並不能自由調節line out輸出電壓,仍要採用與ZX300相同的方法由耳機輸出口連接BA300S。
並非發燒友的普通ZX300用戶不大可能選擇BA300S這麼一款發熱明顯、續航不長、體積增倍而且價格跟ZX300差不多的配件。而對於發燒友,又要分兩種情況來看:
如果你並沒有ZX300,打算入手ZX300+BA300S這一套,說實話因為BA300S身為純耳放並不能在硬素質方面給ZX300帶來太大的改善,價位相當的便攜播放器如Astell&Kern SR15、樂彼L4等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你已經持有ZX300,那麼BA300S帶來的提升是能夠值回票價的,音色倍顯「貴氣」的同時,對不同風格耳機的搭配性與多樣音樂類型的適應性都更加友好。只不過要說清楚,那些原本在ZX300上就推不響的耳機,在BA300S上仍然好不到哪裡去。
然而我並不想僅以「WALKMAN配件」的身份給BA300S蓋棺定論。將BA300S同手上的播放器搭配一圈下來,無一例外都能迴避ZX300上存在的問題並不同程度地更加凸顯BA300S的水準與特色。放下對身份的成見,僅把BA300S視為一臺普通的便攜耳放,2380元的價格其實挺美好。
至少對我而言,如果ZX300與BA300S只能保留一臺,我當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