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大這位學長的科研成績單: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TOP期刊

2020-12-11 校園快報

孫俊龍,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2020屆博士畢業生,師從李明洲教授和楊淞副教授。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在SCI TOP期刊,累計影響因子27.089,尚有外審英文論文2篇,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物理排名第七);研究內容涉及動物抗逆生理及大口黑鱸健康養殖等領域;目前已通過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選擇川農,追隨「川農大精神」

2015年,碩士畢業的孫俊龍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毅然選擇了繼續讀博深造。

就讀碩士時,他就已了解到四川農業大學在動物遺傳育種方向的卓越學術成就,尤其是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的行業翹楚李明洲教授,這一切都成為了他選擇加入川農,在動物遺傳育種領域深耕的動力和緣由。

然而,那一年他並沒有成功,頂著壓力再次複習準備,終於在2016年成功考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談起他的導師李明洲教授,孫俊龍非常敬佩:「他年輕,有活力,最讓我折服的是他活躍的科研思維。31歲就可以成為二級教授,真的很讓我佩服,我也在心裡萌生了一個想法: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像李老師一樣的科研工作者。」

然而,剛剛進入課題組,他就面臨著研究方向的選擇,李明洲教授一直專注於豬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研究,但孫俊龍碩士期間主攻魚類相關研究。巨大的差異讓孫俊龍感到力不從心,在和李明洲教授的一次深談中,也提出了自己在研究方向的困惑。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在李明洲教授看來都不是問題,而是更希望他能夠繼續做喜歡的研究,並為他聯繫了水產系楊淞副教授作為專業指導老師。

孫俊龍說:「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之前我並不了解什麼是『川農大精神』,在兩位老師身上我看到了相同的品質——勤奮、忘我、嚴謹、務實。在跟隨兩位老師搞課題、做項目的過程中,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我想,這就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川農大精神』。現在我也即將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名教師,我也會將這種川農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激勵感染我未來的學生們。」

科學研究,絕非紙上談兵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選擇具體的研究方向成了孫俊龍的第一場戰役。開始,他只是通過大量閱讀國內外文獻來尋找靈感,但李明洲教授的一句話讓他茅塞頓開「好的研究方向,是應該做到能讓一個『外行人』感興趣。」

為了找到一個能讓「外行人」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他跟著楊淞副教授到養殖場、飼料廠調研,實地了解養殖戶在生產上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反覆討論、總結,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才確定了自己在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動物抗逆生理。進入到實驗階段後,孫俊龍發現,對於環境脅迫實驗同樣存在很多問題——如何進行環境脅迫?脅迫的強度如何確定和脅迫時間要多長時間才最合適?這在發表的文獻中只有簡單介紹,只有先進行多次的預實驗和實驗裝置的多次調整,才能開始正式的實驗。

他開始明白,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科學問題絕對不是僅僅通過閱讀幾篇文獻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要通過不斷的實驗嘗試和調整才能逐一攻破。科研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條道路上必將遭遇失敗和挫折,而調整好心態正確地認識這一切,在不斷試錯中,才能追尋到正確答案。

SCI論文,不能急功近利

對於大多數博士研究生來說,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是在攻讀博士期間的關鍵和必須。截至畢業前,孫俊龍已發表8篇SCI論文,成為了同屆中的佼佼者,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卻鮮有人看到——博士三年級時,他面臨著發表論文的瓶頸期,撰寫的第一篇英文論文,前後被5家期刊拒稿,最讓他感到崩潰和打擊的是,有一家期刊在他投稿不到5分鐘,就直接拒稿。

但當他冷靜下來進入反思,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被拒稿這說明研究還存在著缺點,審稿人每一次給出的審稿意見,其實對自己的文章和未來的研究非常有幫助。現在經歷這樣的磨鍊,其實也是在幫自己提高論文的水平、甚至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帶著這樣的想法,他反覆揣摩審稿意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撰寫的論文,並再次作出修改。

孫俊龍經常對師弟們說「論文發表真的不能急功近利,重要的是要在沉澱的文章中,看看自己的科研思維和寫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得,是因為在2019年,本該畢業的孫俊龍,當時只發表了2篇SCI,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任何優勢,他對於畢業甚至未來的工作發展,都感到無比失落。此時,他想到可以快速開展一些實驗,用來發表論文。但是經過與兩位指導老師的及時深談,李明洲教授的一句話點醒了他,「我的競爭力並不是進行動物實驗,而是分析問題、解析數據和論文撰寫的能力。」

從那天起,孫俊龍決定暫時放下快速發文章的捷徑,而是潛心投入進行數據分析。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對已有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在後來的一年裡,他先後發表了6篇SCI論文,其中5篇為SCI TOP期刊。他說:「對於在讀的碩士、博士,我的建議是努力積累、沉澱自己,首先,要加強自己的數據分析、觀點總結和論文撰寫能力;其次,每次獲得的審稿意見都要認真對待;最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相信只要論文能寫出來,就一定會有發表的那一天。」

不忘初心,傳承科研事業

作為李明洲教授的課題組一員,「細節決定一切」是孫俊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對於科學研究的各個環節,不論是在規劃、樣品採集,還是在論文撰寫、數據分析、圖表製作都要做到細緻入微、盡善盡美,這已然成為每個團隊成員潛移默化的習慣,也成就了整個團隊的高質量發展。

孫俊龍說:「是這幾年不斷的努力和堅持,讓我取得了如今的成果,這離不開兩位導師的悉心指導,他們給了我充分自由的施展空間,也同樣離不開我的老師、同學、師弟、師妹以及家人的幫助。川農帶給我勤奮、忘我、嚴謹、務實的科研品質,也讓我深刻明白: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2020年,孫俊龍順利通過了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的面試和答辯,即將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來源: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院 動物科技學院 編輯:王瑤 責編:萬藝媛

相關焦點

  • 川農博士發表8篇SCI,其中5篇top5期刊
    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在SCI TOP期刊,累計影響因子27.089,尚有外審英文論文2篇,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物理排名第七);研究內容涉及動物抗逆生理及大口黑鱸健康養殖等領域;目前已通過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 本科生發表14篇SCI論文,一作9篇發在一區top期刊
    累計發表SCI二區以上論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9篇,並且都發表在一區top期刊上,4篇被選為封面論文;兩項國家專利正在資質審查中;收到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多倫多大學PhD
  • 科研榜樣:他發表學術論文13篇,SCI8篇,說,科研一定要腳踏實地
    目前共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SCI論文8篇,領域Top期刊論文2篇,中科院JCR一區期刊1篇,二區期刊5篇,機器人領域國際頂級會議2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作為學生中主要參與人員參與橫向課題1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每一次困難都不輕言放棄,成了彭知南探索位置領域成功的基石。
  • 佩服:他從科研小白逆襲科研大神,2年發23篇SCI論文,12篇TOP期刊
    據浙江農林大學消息,該校一名碩士研究生在過去的兩年讀研時間裡,竟然發表了23篇SCI,其中12篇TOP期刊!這種成果是什麼概念?相信大家都明白。這樣的成績,不僅超過很多厲害的博士,就連很多有多年科研經歷的高校老師可能也不能比——你說厲害不厲害!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只是僅讀了兩年的碩士研究生!
  • 8篇孿生科研造假論文的背後,論文工廠明碼標價,SCI期刊要價高!
    101篇論文涉嫌其中。而最近伊莉莎白·畢克再次在網絡曝光中國科研學者的造假論文,再次印證了中國有專門助推科研造假的論文工廠,因為有8篇論文,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癌症種類,不同的蛋白表達,結果卻做出一模一樣的結果,發表了8篇科研論文,被網友稱為喪心病狂,簡直能讓人窒息,並且希望這些論文的作者不是中國人,結果這8篇科研論文全部出自中國,分別是南京醫科大學、河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2篇、鄭州醫科大學、青島大學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2012年中國發表SCI論文4020篇 80%發表於國外期刊
    原標題:2012年中國發表SCI論文4020篇 80%發表於國外期刊  2012年,SCI收錄的176個學科領域中的高影響力期刊論文總數中,我國科技人員發表論文數為4020篇,其中80%的SCI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協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數據。
  • 四川"超牛"博士!一年發6篇SCI,其中5篇頂刊,畢業就被211名校引進!
    一年時間裡,孫俊龍先後發表了6篇SCI論文,其中5篇為SCI TOP期刊。作為今年四川農業大學的博士畢業生,他還通過了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孫俊龍的科研之路看似順利,實則也經歷過許多艱難的時刻——一篇論文前後被5家期刊拒稿,更有一家期刊在他投稿不到5分鐘,就直接拒稿。那孫俊龍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績的呢?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賣掉兩篇論文就是一輛車 副教授的生意經 背後是研究生的不景氣
    近日,有媒體報導發表「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因論文發表一年多仍未有機構實現「重複實驗」而在2017年8月主動向期刊撤回論文。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公布於2017年8月啟動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的結果,稱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同時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而後,在該媒體在獲得的一份錄音資料中,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表示,博士畢業後,因為「沒錢掙」,他與人一起代寫論文,「一個博士論文收費7000元,一個碩士論文收費是4000-5000元」,直到到了高校工作後仍然「還有人找」。
  • 四川「最牛」本科生:發表7篇SCI,任國際期刊審稿人
    呂鈞煒,中共黨員,先後發表SCI論文7篇(第一作者3篇)、CSCD論文2篇>(第一作者1篇),實用新型專利1項,承擔或參與省部級以上重點科研項目8項,獲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
  • 「送」5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
    不過,相比男主的送房、送車,大家更關心的是他「送」了5篇SCI論文給女主。對於頭懸梁錐刺股、只為發表一篇SCI論文的博士們來說,5篇SCI論文真的太有震撼力了,其中還包括一篇發在《自然》子刊的論文。5篇SCI論文對於博士意味著什麼?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送了哪5篇論文?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如發表在一區的稿子,影響因子6.3,價格6.5萬元。發表在二區的稿子,影響因子2.9,價格則是3.5萬元。」   據悉,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指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
  • SCI期刊發表論文加分標準
    本文內容介紹的SCI期刊發表論文加分標準以邢臺學院為例,由歐譯學術中心編輯摘自作者提供的邢臺學院下發的文件,僅供參考。sci檢索論文賦分標準:被SCI收錄本專業論文,按照發表期刊當年的影響因子分為兩個標準。標準一:數學-1.35;物理-4.29;化學-4.82;生物-6.72;農林-1.76;地球-2.51;工程-2.80;環境-3.74;管理-1.35;醫藥衛生-4.92;綜合-9.50。
  • sci期刊發表論文比國內核心複雜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比國內核心複雜嗎?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是兩個不同的分類,每個分類中都包括很多本符合篩選標準的期刊,不同的期刊對於收錄發表的論文有要求。在不確定具體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時,誰發表論文更複雜,很難說清。
  • 英文論文發表期刊【期刊論文】英文論文發表期刊
    sci是一種期刊索引目錄類型的刊物,是由南京大學引進並成為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評價的一類刊物。SCI收錄的期刊涉及各個領域,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發表SCI論文有什麼用呢?小編歸納了SCI論文撰寫的五個原則,即5C:正確(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簡潔(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滿足這5點,一篇合格的SCI論文也就完成了。
  • 科研榜樣:他以第一作者發表8篇SCI論文,籤約國內知名高校!
    以第一作者發表8篇SCI期刊文章,主持陝西師範大學博士自由探索項目,積極參加國內學術會議,連續三年獲得學校科研單項獎。「學長真的很厲害,他常輔助導師管理小組工作,負責組內儀器調研與購置、組員工作協調與管理,學長的科研做得很好,還經常幫助我們這些低年級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提到王江,他的學弟學妹這樣說。因為夢想,因為熱愛,因為努力,讓王江一路成長,他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上發8篇文章,其中3篇一區論文,總IF共33。
  • 皮膚科SCI論文都發表在這些期刊
    這篇推文,我們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排列了皮膚科最新1萬篇論文的發表期刊;同時,解析出研究熱點、最活躍的研究者,以及最有影響力論文。皮膚科論文概況全球已經在皮膚科領域發表了214,648篇Medline收錄的文獻。2000年,皮膚科發表了3,393篇論文;到2020年,就達到了23,196篇論文;二十年增長了6倍。
  • 職稱全國論文發表【期刊論文】全國論文發表
    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和發表的第一步。如果你想寫一篇好論文,想更輕鬆地發表論文,好的選題無疑是有力的推手。在醫學論文中,選題更為重要。如何選擇更好的話題?醫學論文題目有兩個主要來源:文獻和臨床。結果表明:新生兒食管閉鎖易患先天性心臟病,其中相當一部分聽不見雜音。因此,這篇文章發表在CSCD核心期刊上。      2研究對象從各科室臨床標本中選取。      說到標本,你是否會本能地想到驗血?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大大提高水平。事實上,臨床標本如此之多,這取決於你如何充分利用它們來尋找新的切入點。一個常見的例子:化膿性闌尾炎。眾所周知,化膿性闌尾炎必須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