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龍,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2020屆博士畢業生,師從李明洲教授和楊淞副教授。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在SCI TOP期刊,累計影響因子27.089,尚有外審英文論文2篇,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物理排名第七);研究內容涉及動物抗逆生理及大口黑鱸健康養殖等領域;目前已通過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選擇川農,追隨「川農大精神」
2015年,碩士畢業的孫俊龍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毅然選擇了繼續讀博深造。
就讀碩士時,他就已了解到四川農業大學在動物遺傳育種方向的卓越學術成就,尤其是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的行業翹楚李明洲教授,這一切都成為了他選擇加入川農,在動物遺傳育種領域深耕的動力和緣由。
然而,那一年他並沒有成功,頂著壓力再次複習準備,終於在2016年成功考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談起他的導師李明洲教授,孫俊龍非常敬佩:「他年輕,有活力,最讓我折服的是他活躍的科研思維。31歲就可以成為二級教授,真的很讓我佩服,我也在心裡萌生了一個想法: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像李老師一樣的科研工作者。」
然而,剛剛進入課題組,他就面臨著研究方向的選擇,李明洲教授一直專注於豬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研究,但孫俊龍碩士期間主攻魚類相關研究。巨大的差異讓孫俊龍感到力不從心,在和李明洲教授的一次深談中,也提出了自己在研究方向的困惑。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在李明洲教授看來都不是問題,而是更希望他能夠繼續做喜歡的研究,並為他聯繫了水產系楊淞副教授作為專業指導老師。
孫俊龍說:「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之前我並不了解什麼是『川農大精神』,在兩位老師身上我看到了相同的品質——勤奮、忘我、嚴謹、務實。在跟隨兩位老師搞課題、做項目的過程中,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我想,這就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川農大精神』。現在我也即將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名教師,我也會將這種川農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激勵感染我未來的學生們。」
科學研究,絕非紙上談兵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選擇具體的研究方向成了孫俊龍的第一場戰役。開始,他只是通過大量閱讀國內外文獻來尋找靈感,但李明洲教授的一句話讓他茅塞頓開:「好的研究方向,是應該做到能讓一個『外行人』感興趣。」
為了找到一個能讓「外行人」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他跟著楊淞副教授到養殖場、飼料廠調研,實地了解養殖戶在生產上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反覆討論、總結,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才確定了自己在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動物抗逆生理。進入到實驗階段後,孫俊龍發現,對於環境脅迫實驗同樣存在很多問題——如何進行環境脅迫?脅迫的強度如何確定和脅迫時間要多長時間才最合適?這在發表的文獻中只有簡單介紹,只有先進行多次的預實驗和實驗裝置的多次調整,才能開始正式的實驗。
他開始明白,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科學問題絕對不是僅僅通過閱讀幾篇文獻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要通過不斷的實驗嘗試和調整才能逐一攻破。科研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條道路上必將遭遇失敗和挫折,而調整好心態正確地認識這一切,在不斷試錯中,才能追尋到正確答案。
SCI論文,不能急功近利
對於大多數博士研究生來說,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是在攻讀博士期間的關鍵和必須。截至畢業前,孫俊龍已發表8篇SCI論文,成為了同屆中的佼佼者,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卻鮮有人看到——博士三年級時,他面臨著發表論文的瓶頸期,撰寫的第一篇英文論文,前後被5家期刊拒稿,最讓他感到崩潰和打擊的是,有一家期刊在他投稿不到5分鐘,就直接拒稿。
但當他冷靜下來進入反思,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被拒稿這說明研究還存在著缺點,審稿人每一次給出的審稿意見,其實對自己的文章和未來的研究非常有幫助。現在經歷這樣的磨鍊,其實也是在幫自己提高論文的水平、甚至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帶著這樣的想法,他反覆揣摩審稿意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撰寫的論文,並再次作出修改。
孫俊龍經常對師弟們說「論文發表真的不能急功近利,重要的是要在沉澱的文章中,看看自己的科研思維和寫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得,是因為在2019年,本該畢業的孫俊龍,當時只發表了2篇SCI,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任何優勢,他對於畢業甚至未來的工作發展,都感到無比失落。此時,他想到可以快速開展一些實驗,用來發表論文。但是經過與兩位指導老師的及時深談,李明洲教授的一句話點醒了他,「我的競爭力並不是進行動物實驗,而是分析問題、解析數據和論文撰寫的能力。」
從那天起,孫俊龍決定暫時放下快速發文章的捷徑,而是潛心投入進行數據分析。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對已有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在後來的一年裡,他先後發表了6篇SCI論文,其中5篇為SCI TOP期刊。他說:「對於在讀的碩士、博士,我的建議是努力積累、沉澱自己,首先,要加強自己的數據分析、觀點總結和論文撰寫能力;其次,每次獲得的審稿意見都要認真對待;最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相信只要論文能寫出來,就一定會有發表的那一天。」
不忘初心,傳承科研事業
作為李明洲教授的課題組一員,「細節決定一切」是孫俊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對於科學研究的各個環節,不論是在規劃、樣品採集,還是在論文撰寫、數據分析、圖表製作都要做到細緻入微、盡善盡美,這已然成為每個團隊成員潛移默化的習慣,也成就了整個團隊的高質量發展。
孫俊龍說:「是這幾年不斷的努力和堅持,讓我取得了如今的成果,這離不開兩位導師的悉心指導,他們給了我充分自由的施展空間,也同樣離不開我的老師、同學、師弟、師妹以及家人的幫助。川農帶給我勤奮、忘我、嚴謹、務實的科研品質,也讓我深刻明白: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2020年,孫俊龍順利通過了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的面試和答辯,即將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來源: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院 動物科技學院 編輯:王瑤 責編:萬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