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育好水,好水育好人。」在肥東縣橋頭集鎮好山、好水的孕育下,一支支「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隊伍壯大,一個個充滿正能量的好人湧現,好人「人人敬」、「人人幫」、「人人學」的風尚,已成為山水風景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溫暖著山鎮人民,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
重視幹部隊伍建設
加強年青幹部和後備幹部培養,在黨員發展、外出培訓、生活關愛、重要崗位鍛鍊等方面向年青幹部傾斜,加強「七種」能力培養,營造「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良好氛圍,為打造「巢湖這張合肥最好名片」 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保證。
2019年以來全鎮發展黨員21名、提拔使用幹部28名。2020年實行村(社區)調整合併工作,由原來的18個村(社區)調整為10個社區,配備了34名社區後備幹部,為基層黨組織提供新鮮血液和新生力量。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
挖掘群眾身邊好人
全鎮湧現出助人為樂好人張春梅、趙瓊、葉三忠,孝老愛親好人劉玉成,誠實守信好人倪本榮。
助人為樂好人張春梅
張春梅一家助人為樂,熱心公益,尤其他們情系貧困女童、關心照顧綴學女童宋宜及雙胞胎妹妹近一年時間,得到了眾人的廣泛讚譽。
2011年9月,正值學校開學之際,張春梅像平常一樣送兒子昂俊賢報到上學。報到結束時她發現已病故街坊王仁紅的孩子沒有來學校報到。經過走訪才得知,原來三個孩子的父親外出打工至今未歸,三個孩子的生活起居沒有大人照料,竟成了無人問津的「孤兒」。
張春梅在得知鄰居三個孩子的狀況後,將她們接回自己的店裡一起吃住,還把她們送回學校讀書,儘自己的努力給他們最好的照顧,使她們的基本學習和生活得到保障。張春梅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女性,卻用一顆充滿母愛的心為三個可憐的孩子撐起一片藍天,讓她們感受到了暖和希望,在三個孩子的心裡,張春梅就是她們的「最美媽媽」。
孝老愛親好人劉玉成
劉玉成家庭夫妻和睦、互敬互愛,32年來照顧雙目失明的劉傳文沒有一句怨言。丈夫劉傳榜工作繁忙,劉玉成承擔起了照顧兒女和小叔子的重任,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丈夫的工作,幫助鄰裡。兒女在她和丈夫的言傳身教下,孝順善良、事業有成,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融融。
長嫂如母,在生活上,她當起了劉傳文的「第二雙眼睛」,為他引路,照顧他起居,冬天為他細心添置被褥,夏天幫他祛除蚊蟻,做可口的食物幫助他增強營養。在劉玉成的細心照顧下,劉傳文身體一直很好,閒暇時,他就坐在門口幫嫂子照看家裡的小賣部,聽嫂子講訴外面的精彩世界和人情風貌,有時還幫嫂子接接電話。
由於工作繁忙,丈夫很少能顧及家庭,農忙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妻子劉玉成一人在家,家裡種有7畝地,都是她一個人辛苦勞作,即便是如此辛苦,劉玉成還擠出時間為村裡的貧弱村民收割作物。
誠實守信好人倪本榮
「我只要答應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說這話的人叫倪本榮,是肥東縣誠實守信道德模範,也是遠近聞名的農機大戶。
倪本榮常說的一句話是:「要講信用,講質量,不能昧著良心掙鄉親們的血汗錢。」十多年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開展農機作業服務時,他始終堅持「用戶至上,信譽第一,誠信為本」的原則。開展作業前,總要親自對機械進行認真檢修保養,保證機械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作業;進行作業時,他認真負責,從不敷衍、怠慢,特別是在耕、耙、旋地時,「邊、角」地塊的作業質量要求十分嚴格,不管是幾畝地的小活,還是幾十畝的大活,對待每塊地都非常講究作業質量,常常和自己「斤斤計較」。倪本榮更是個熱心人,很多外縣區的農民都會慕名請他幫著修理農機。
肥東縣橋頭集鎮將繼續用好人的典型事跡教育身邊的人,營造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群眾向上向善向美。進一步傳承抗戰、解放、抗美援朝等老戰士的紅色基因,為打造「巢湖這張合肥最好名片」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持續道德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