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他們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隨時隨地的教材,他們的言行舉止都被孩子當成了學習的內容,可以說孩子的很多方面都是在複製父母的特性,從而也反映出父母的自身形象。
前幾天在杭州的某培訓機構內,一名10歲的小女孩在玩耍的過程中,不小心將自己帶來的起泡膠粘到了頭髮上,老師擔心這種膠水不好清理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於是在跟孩子的奶奶溝通好的情況下,將孩子頭上粘上膠水的那一撮頭髮剪掉了,並且監控中顯示,在剪的過程中孩子並沒有不愉快情緒而產生反抗。
正當大家覺得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老師的處理方式也合情合理時,沒想到孩子的爸爸居然找了過來,大發雷霆,質問老師為什麼要私自剪下女兒的頭髮,要求學校退還學費並賠償2萬元,或者將自己女兒的頭髮一根一根接回去,要麼就將老師的頭髮剪了,而且給出的理由也很奇葩。
孩子的父親說自己的老家安徽黃山有個習俗,孩子剃頭是要擺酒席的,這個費用誰來出?女孩的頭髮隨便被老師剪了,會害他做不成生意。對於孩子的父親這種做法老師也表示很無奈和委屈,建議孩子的父親走法律途徑,並且孩子的父親也將該情況反映給了當地的教育部門。
事件曝光以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大部分的網友對於孩子父親的做法不贊同,很多人認為這是在變相碰瓷。「窮瘋了吧」,「無理取鬧」,「敲詐勒索」,「身為安徽人從來也沒聽說過這種習俗」……
古語說:「言傳身教」。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尤其是模仿父母。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父母從中看到的都是高仿的自己。你是什麼樣,將來你的孩子就是什麼樣;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將來也會成為類似的人。因此,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自身的修行,我們殷切地盼望自己孩子能夠優秀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對於孩子的影響呢?
一、思想上的影響
家長的思想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如果家長給孩子傳達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跟父母一樣,努力經營自己的人生,通過不斷地提升自己來改變現狀,這種積極的心態會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堅定自己的信念,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取。
如果家長給孩子傳達的思想是消極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家長的影響而產生自我否定,埋怨家庭、生活,對於現狀不滿卻不想從自身出發去做改變,一味地怨天尤人,想從周圍的環境和他人身上獲取想要的,這種教育方式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二、行為上的影響
中國有句俗語:「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證了父母的行為處事對於孩子的影響。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後來習慣和性格的養成,都是父母日常行為在孩子身上的體現。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懂禮貌、孝順、勤快、懂事……但是反過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呢?其身正不令人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孩子做好的,父母首先要盡力做好,特別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孩子的一生。
三、言語上的影響
在中國的家庭中,父母的地位都是處於「領導層」,很少有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謝謝」,明明是自己錯了卻拒絕跟孩子道歉,跟孩子交流缺乏耐心、鼓勵,甚至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爆粗口、動手。等到發現孩子有類似「沒教養」的情況時,又各種找原因,殊不知孩子的行為舉止、習慣、脾氣、性格的形成70%以上都來自於父母。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時時刻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父母說話待人謙遜有禮,孩子自然溫文爾雅;父母兇神惡煞咄咄逼人,孩子自然也會尖酸刻薄。孩子本身就是一張白紙,他的大部分的行為言語都是模仿自己的父母學來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做好示範和榜樣,那麼孩子也會有一學一,將父母的一言一行全部都繼承下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想要孩子變得好,父母一定要先管好自己。教育這條路任重而道遠,父母還需耐心、細心,更重要的還要用心有恆心。
本文由青媽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