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產生霧化謠言?到底還敢不敢給寶寶做霧化了

2021-01-09 十月呵護

我們總會因為對寶寶無比強烈的愛,而由個別事件導致對一些醫療名詞的妖魔化:比如抗生素,比如疫苗。

最近,「霧化」又在微信群裡炸開了鍋,「霧化有毒」、「霧化比輸液更可怕」等等說法四起,讓無數爸爸媽媽陷入恐慌。十月菌微信群裡媽媽們也開始轉,並各種@我,要求我說兩句。

我在網上搜了一下,沸沸揚揚的「霧化有毒論」起源於這樣一段話:

還是熟悉的套路,還是熟悉的味道,它又一次利用媽媽們對寶寶強烈的關切而傳遍了全宇宙的社交工具。一時間大家提霧化而色變,好像霧化裡真有魔鬼在騰雲駕霧,吞吐著各種「有害成分」瀰漫在寶寶的鼻腔、呼吸道和肺裡。

也和之前一樣,大家不願意多查一下,多想一番,長按轉發的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豈不知在發送那一瞬,霧化沒有成為魔鬼,霧化的言論倒真成了魔鬼。

可大家真的了解霧化嗎?

說起霧化,這就先要從我國高居不下的呼吸系統疾病數據說起。

……最高!

……最高!

……最高!(呼吸科的同事已經一口老血吐在了鍵盤上)

看看這些刺眼的數據,大家除了咒罵空氣汙染問題,可有想過這麼多呼吸系統疾病是如何給藥和治療的呢?

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給藥方式

一般有4種

口服:這種方式每個人都玩過吧,藥物吃進口中先經消化器官,處理並吸收後,再由血液循環將藥物輸送到肺部,達到治療目的。

肌肉注射:想想小時候不堪的記憶,是不是屁股和上臂的肌肉都隱隱顫抖呢?注射劑會先進入肌肉組織,再從組織液進入毛細血管網,匯入靜脈,經血液循環進入肺部。

輸液:靜脈注射直接一些,藥物直接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被「護送」到肺部。

顯然,前3種都是需要經過血液循環,藥物的有效成分通過進入血液,由體循環間接抵達呼吸系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而第4種給藥方式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霧化:

霧化治療:是指通過霧化裝置將藥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細小的霧滴(或微粒),懸浮在氣體中。這些小微粒隨著呼吸,進入並沉積到呼吸道表面、或者肺部,實現精準的消炎、祛痰、解痙作用。

霧化的迷霧被撥開了一點點沒有?

實際上,「霧化」和吃藥、打針一樣,就是一種給藥方式而已。前3種方式,藥物通過血液循環到達病灶位置的同時,也會到達全身各處,屬於全身用藥。而霧化則屬於精確打擊,不經任何過濾直接吸入呼吸系統,屬於局部用藥,不但起效快,用藥量也只有全身用藥的1/5,副作用自然也少得多得多。

OK,現在菌菌可以大聲說出我的立場了:

霧化是一種又好、又快、又安全的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方式!

媽媽們放心,別被謠言忽悠,也別當了這條謠言的快遞員。

懟霧化最兇的三句話

◆第一句:霧化藥劑裡激素很多,可不敢給寶寶用!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被這類謠言毀掉的還有抗生素等,謠言的邏輯很簡單:

↓↓↓

抗生素被妖魔化!

激素被妖魔化!

疫苗、霧化同理!

大家看出問題了吧?

首先,菌菌希望大家明白一個藥物觀:任何一種藥物和治療手段,都沒有絕對安全無副作用的,注意,是任何!否則,這種「藥物」就不是藥物,而是

(食物吃多了也不好)

激素、抗生素確實是有副作用,但不是一刀切的不能用。

其次,菌菌再希望大家明白一個醫療原則,即有利原則。通俗講就是在治療中,兩善相權取其大,兩惡相權取其小,雖然一些藥物和治療手段有副作用,但是在具體臨床情形要求下,醫生會根據兩惡相權取其小的有利原則,先控制、緩解寶寶的病情再說。

最後,其實用來做霧化的藥物類型較多,不一定非得是激素。而且就算是激素類藥物,也是微劑量、定點作用,對寶寶而言的安全性也是最高。

201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專家組為了推進霧化治療,專門制定了《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在《共識》中指出,用於霧化治療的一般有以下4類藥物:

◆第二句:霧化要吸10分鐘,會導致寶寶吸入大劑量藥物?

這個只能說大家仍只看到表象了,一般霧化時的用量都是有嚴格的標準。

從輕度哮喘急性發作來講,一般吸入布地奈德的起始量在0.5~1.0mg,等寶寶病情穩定,維持劑量就會降到0.25~0.5mg(0.5mg以下均為小劑量),對寶寶來講不良反應極小,即使有也是輕微的咳嗽、喉嚨乾澀等,並無大礙。

霧化藥物的使用劑量在《共識》中也有明確說明,大家也可以按照這個劑量監督醫生用藥:

◆第三句:(如開頭那條微信截圖裡說的那樣)霧化傷「嬌髒」?

如果說「賣萌」是指刻意顯示自身的萌的話,那麼這句話簡直就是在「賣嬌」了。

通過前文給大家闡述的霧化治療原理,菌菌已經說得夠明白啦,說霧化都傷嬌髒的話,其他的治療方法豈不是要傷「全髒」了?

So,對這種中醫說辭,菌菌就不解釋了。

為什麼會產生霧化謠言?

一. 治療好像看不到效果,寶寶症狀似乎沒有緩解。

其實不是治療沒效果,而是大家愛寶寶的心太急切。

有些霧化治療的周期是比較長的,比如感染後咳嗽,治療要持續3周用藥,而經常有些家長帶著寶寶來醫院做了3天霧化,後面就不見人影兒了。輾轉反覆了好一陣子,寶寶病情變得更嚴重了又來看,此時的治療難度比第一次就大得多了。

希望媽媽們對醫療和寶寶都更有耐心一些:治病不像立杆就見影,呼吸系統疾病也不像外科手術一般,救活了沒救活下了手術臺就一目了然。很多疾病就是需要要講療程,循序漸進,不明顯≠沒療效!

二. 醫院的不規範用藥。

醫學不斷發展,治療手段、藥物也在迭代更新,霧化也一樣。

早些年的一些效果不好的藥劑,比如地塞米松、茶鹼、中藥注射液等,現在已經不推薦或停止使用了,尤其是我國現在常規已經不推薦抗菌藥物用於霧化治療了。但個別沒能及時更新知識的醫生,採用不規範用藥導致治療效果差,從而讓霧化背鍋,被大家亂棍打死。

三. 因為種種原因,部分家長自行在家霧化,不規範操作導致治療失敗,便怒懟霧化。

「霧化一次就得100塊,還要去那麼多次,花錢不說,家長的時間還賠不起,不如買個治療儀在家裡就做了,省錢省事。」

相信這是大家的普遍心態,但在醫院做過霧化的媽媽和在家裡做過霧化的媽媽是否有個感覺:在醫院裡霧化3天就見效,但在家裡搗鼓一周寶寶還是老樣子。為什麼?

1. 現在市面上的霧化泵大多是達不到要求的,合格的霧化泵需要將藥物分散成直徑0.5-5um的微粒。直徑大於5um的微粒,進不到小氣道內;直徑小於0.5um的微粒,隨吸氣進入小氣道內,隨呼氣又出來了,沒有治療效果。

2. 霧化操作看似不複雜,但需要注意的點極多,比如霧化流程對不對呀?霧化面罩戴對了嗎?寶寶症狀是輕度還是重度啊?藥物的量怎麼搭配啊?治療前後怎麼護理啊……菌菌要把這敲完,手估計就斷了,此處省略1萬字。而醫院裡,醫生看似輕描淡寫的操作,實際上是輕車熟路,按照標準治療規範來做,才能起到好的治療效果。

十月菌說

霧化和很多其他的治療方式一樣,從實驗室研發、臨床實踐到最終的普及治療,無一不經歷了歲月和臨床數據的考驗,無數醫生學者前赴後繼、苦心鑽研,政府和社會也為此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到大家都能熟悉地叫出它們的名字時,這些治療手段其實已經治癒了數不清的病人。

但這些,我們卻不太容易記住,留不下什麼印象。而只要社會的某個角落爆出一句反對的聲音,很多人就開始方寸大亂、避而遠之、奔走相告。大家沒有沉下心來仔細想想:由於家長跟風聽了霧化謠言,該霧化時不霧化,打針吃藥輸液的副作用會讓多少孩子白白承受?如果聽了疫苗謠言,該打的疫苗不打,置多少孩子的健康安全於不顧?不用說,無論出多壞的結果,醫生、醫療又會惹來新一輪的咒罵。

每想到這裡我就憂心忡忡。雖說只在家長帶著孩子來到我們診室的那一刻,我們彼此才產生了聯繫。但是,醫生和所有家長一樣:希望帶給孩子最好的治療,希望儘量減少治療手段的副作用,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地走出這滿是消毒水的房間!

在醫學這條路上,醫生和患者是一起前行的,「醫生在背著患者過河」。往大了說,醫學的進步除了醫生的鑽研,更需要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疾病疼在患者身上,也擋在醫學前進的道路上。如果所有的醫生都把病人放進心裡,把責任穿進白大褂裡,而所有的患者也都給予信任、積極配合,不信謠,不傳謠,給醫生和醫療多一點的理性和耐心,那多年的醫學研究、多少醫生的辛勞和心血才能實現其最大價值。這,一定是我們共同的期待!

我已伸出我的手,等你來握。

相關焦點

  • 闢謠:寶寶做霧化比輸液還可怕?醫生告訴你真相
    每到換季必逢流感,最近在早教班上班的閨蜜跟我說,他們班裡已經有好幾位小寶寶生病了,基本都是咳嗽、發燒的症狀,而且寶寶的咳嗽是最不容易好的,老師家長都揪心。可能很多父母都發現到醫院給寶寶看病時,醫生經常用到霧化吸入給寶寶治療咳嗽,效果也不錯,結果網上卻流傳寶寶不能用霧化,霧化比輸液危害更大的謠言,這可讓寶媽們坐不住了,不知道寶寶到底要不要做霧化治療,今天們就來分析一下霧化這個方法究竟可行不可行。
  • 霧化比輸液還可怕?給寶寶霧化前一定要知道這些!
    這天冷了,寶寶咳咳咳的讓老媽子們心疼啊!不少寶寶,還三天兩頭就要做做霧化。聽到霧化,一些家長不免開始擔心了霧化是不是用藥很猛?做霧化副作用會不會很大,甚至比輸液還可怕?霧化治療到底有沒有效果?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霧化的那些事兒。什麼時候需要做霧化?
  • 醫生,我聽說霧化比輸液更可怕!謠言!
    說到激素,很多家長會聞之色變,霧化藥物中用到的「布地奈德」,它的確是一種激素類藥物。 但是!霧化使用的劑量很小,局部抗炎作用強,而且該激素幾乎不產生副作用。 另外,我國沒有專用的霧化用抗菌藥物、中成藥。一旦用不能霧化的藥物,不僅起不到治療作用,還可能增加不良反應。
  • 寶寶能做霧化嗎?在家做霧化需要注意什麼?
    前不久立秋了,雖然降溫什麼的還不明顯,但兒科門診感冒、發燒的孩子漸漸在增加,還有不少咳嗽來就診的孩子。面對咳嗽的孩子,兒科醫生可能會推薦進行霧化治療,一些家長不了解霧化治療,會比較牴觸霧化治療。那到底霧化治療可不可以做呢?
  • 霧化比輸液副作用還大?寶寶究竟要不要做霧化?可以在家做嗎?
    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高發,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和老年人,最近幾年,給寶寶做霧化似乎成了治療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凡有感冒、咳嗽、咳痰、呼吸不暢,去了醫院十有八九都會讓做霧化,但是關於霧化的一些傳言卻總讓人對霧化信任不起來,霧化真的有那麼神奇嗎?霧化藥物到底會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 霧化有毒危害大?關於霧化的 3 個真相,家長一定要知道
    ,準備給孩子做霧化的也不敢做了。,那麼大家最關心的霧化用藥,真如謠言中那般可怕嗎?霧化會產生依賴性,其他的常用霧化藥物也同樣不屬於依賴性藥物,長期使用不會產生依賴性。,不像口服和靜脈注射,需要經過血液循環。
  • 寶寶做的霧化含抗生素?霧化有啥副作用?爸媽關心的,醫生怎麼說
    那麼,小南就來說說霧化到底是怎麼回事吧、首先,霧化是什麼?霧化吸入是一種局部治療方法,用快速氣流將液體藥物打成霧狀顆粒,隨呼吸進入人體呼吸道。所以,這也是一到冬天,霧化室裡寶寶們扎堆的原因——很多爸媽覺得這個好。然後回到爸媽最關心的「有沒有抗生素?對寶寶有沒有副作用?」霧化吸入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一般是不含抗生素的,部分藥物含有少量激素,但也是安全的。因為用量很小,很快會被寶寶新陳代謝掉。
  • 孩子做霧化到底安全不?
    寶媽寶爸們對兒童霧化治療都不陌生,有人認為霧化治療比吃藥、打針更有副作用,霧化治療藥物就是糖皮質激素,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那麼,霧化到底安不安全?真的有副作用嗎?如何合理使用霧化治療?中國醫大一院兒科專家和您說說!
  • 寶寶咳嗽要霧化?掌握這5個護理要點,寶寶做霧化吸入媽媽不慌張
    妹妹臉紅了紅:「這不是佳佳沒做過霧化吸入嗎?那怎麼做啊?好配合嗎?」 我看出妹妹對霧化吸入不了解,就點點頭說:「咱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霧化吸入吧。」 我對妹妹說:「霧化吸入的這些不良反應雖然很少見,但是,我們在給寶寶做霧化吸入時,還是要反覆觀察和詢問寶寶的反應,如果出現心動過快、頭暈、頻繁咳嗽、氣道痙攣等情況時,要立即停止霧化治療。咱們今天在醫院給佳佳做第一次霧化吸入,看看她有沒有不舒服的表現,要是反應不大,明天在家做的時候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 給寶寶做霧化吸入治療,這些注意事項你必須要知道
    霧化後是要給寶寶洗臉和漱口 寶寶霧化吸入後不舒服原因多很多霧化藥水都含激素,絕對不可忽視治療後「擦乾口鼻」這一小事。家長應在每次霧化吸入後都要用擰乾的溼毛巾輕輕地擦乾寶寶面部及口鼻部分。
  • 霧化治療對寶寶的傷害比輸液還大?並非如此
    (原標題:霧化治療對寶寶的傷害比輸液還大?一直以來,關於「霧化對寶寶身體傷害很大」的消息時不時出現在,讓許多爸媽們對霧化治療產生了質疑。那麼,霧化治療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種治療方法真的不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孩子咳嗽、肺炎能不能做霧化?不是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可用霧化
    當寶寶出現咳嗽、痰多、甚至咽喉水腫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狀時,醫生常常會要求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有的家長會心存疑問:為什麼不打針而選霧化?吸入的什麼藥?是不是有激素?對孩子有傷害嗎?尤其最近網上還流傳著一些關於「霧化」的說法,如:霧化裡的成分都很可怕,霧化對寶寶的傷害比輸液還大……一時間讓很多給孩子做過或正在做霧化的家長,變得心神不寧,惶恐不安。那麼,霧化到底會不會給寶寶造成傷害?哪些情況不適合做霧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霧化的真面目!為什麼給寶寶做霧化?
  • 霧化比輸液還可怕?對寶寶的愛被人說是「無知」的感覺真是不太好
    近段時間,網上流傳霧化比輸液更可怕的言論,這不禁讓許多給寶寶做過、正在做或將要做霧化的媽媽心頭一緊為之擔心不已,給寶寶做霧化對身體真的有害嗎?別著急,這篇文章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有媽媽留言說:醫生要給咳嗽寶寶做霧化,但聽說霧化有害,非常擔心,到底要不要做?我一驚,啥時又說霧化有害啦?
  • 霧化治療要人命?事實是這樣的
    各種「霧化傷害」「霧化致命」的言論,搞得人心惶惶。更有甚者,還有讀者在後臺diss我,問我敢不敢講講霧化治療…… 我雖然是佛系藥師,不愛打嘴仗,但闢謠的工作還是要做的,等我放下雞腿,給你講上三天三夜……來,拿好小板凳,聽我講講霧化的故事。
  • 霧化比輸液可怕?孩子一咳嗽就做霧化?關於霧化的幾個誤區,媽媽們別...
    入冬開始,咳嗽的寶寶就多了起來,在治療過程中,有些寶寶因為病情需要,得做霧化,這不免讓爸媽們擔心起來: 聽說霧化比輸液還可怕? 霧化藥物是激素,不能給娃用? 是不是咳嗽都能做霧化呢?
  • 耳鼻喉科申力:寶寶咳嗽不願意吃藥打針,可以試試霧化治療
    今年的氣候冷的比較早,家長們也要時刻關注寶寶們的健康。天氣一冷孩子就容易感冒咳嗽。寶寶一旦咳嗽了之後還不容易好,這讓家長挺揪心的。爸爸媽媽應該會發現目前孩子患了咳嗽到醫院之後,越來越多的醫生喜歡用霧化吸入的方法治療咳嗽,效果也是比普通的輸液治療好。
  • 孩子咳嗽就該去做霧化嗎?家長了解這些知識明明白白做霧化
    孩子生病是常見的事情,因為他們還小,對於外界環境的抵抗力還不夠,孩子發燒感冒是爸媽們感到很棘手的事,特別是呼吸系統導致的疾病。孩子咳嗽了一定要通過做霧化治療嗎??醫生為什麼給寶寶做霧化?因為霧化具有藥劑量、副作用小的優點,但在治療的過程中霧氣會不斷的往外,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病菌汙染到房間而導致感染。所以,當家長們帶孩子去做霧化的時候,孩子很容易因為別人在做霧化時感染。
  • 如果醫生用這些藥給寶寶霧化,一定要說不!
    家長帶寶寶去看病,醫生往往會建議採用霧化治療。但同時,「霧化比輸液更有害」、「霧化有毒」的說法在朋友圈裡卻頗為盛行。家長難免要問,這霧化治療到底安全嗎?但在一些小診所或基層醫院,仍然存在不合理使用霧化藥物的問題。比如醫生會開出如地塞米松、慶大黴素、α-糜蛋白酶以及中成藥等藥物用來霧化,但這些藥物目前在國內尚無霧化劑型,這種用法屬於超說明書用藥,並不推薦。
  • 月嫂科普: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能給幾個月的小寶寶做霧化嗎?
    天氣變冷後,很多寶寶就更容易生病,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尤其是咳嗽真的讓給家長很焦心,白天咳,晚上咳,咳的厲害了娃都睡不著覺,甚至咳吐了。用霧化真的治咳嗽嗎?霧化對寶寶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什麼是霧化?然而很多家長一看到霧化的設備,內心就自帶牴觸情節,再加上寶寶不配合,總擔心會有副作用,認為霧化不如吃藥打針安全。寶寶霧化,有沒有副作用呢?
  • 霧化吸入,你的寶寶做對了嗎?
    而且,越來越多的家屬選擇在家進行該項治療,但是往往因為患兒依從性差,家屬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或是指導不當,不但降低了療效而且還易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所以我們為大家總結了一些關於霧化吸入的小知識,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什麼是霧化吸入    霧化吸入就是通過儀器裝置將藥液分解成細小霧化氣體,患兒經口鼻將霧化吸入呼吸道或肺部,直接起效,從而幫助患兒稀釋痰液,緩解支氣管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