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蘇軾來說,影響最深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就要數歐陽修了。蘇軾年輕赴京考試,歐陽修讀他的文章,大為嘆賞,本來想提為第一名,又擔心是他門人曾鞏所作,為避嫌而改為第二名。後來在與梅堯臣的信中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蘇軾盛名得以遠播,與歐陽修的大力舉薦密不可分。再加上歐陽修自己也是德藝雙馨,道德和文章也都極為高尚,因此蘇軾終生俯膺,執弟子禮甚恭。

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是歐陽修任職揚州時所建,蘇軾此前已經兩次經過平山堂,這次再經過揚州,想起了恩師歐陽修,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西江月》: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三次經過平山堂,來憑弔恩師,時光流逝,如彈指一揮間。想不到十年前的會面,竟成永訣,平山堂上還有您的墨跡,看著你的遺草,如龍蛇飛動。瞻仰恩師平山堂前的詞作,耳聞歌女演唱這首詞,不禁又想起恩師的事跡,感念恩師的恩德。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又想起老師的遭遇,心生感慨:「恩師已經仙逝,一切皆已成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終歸一切成空。

據《石門題跋》記載蘇軾作這首詞時四周站滿圍觀的仕女,「看其落筆置筆,目送萬裡,殆欲仙去耳」。千年之前,蘇軾讀歐陽修的詞,感慨半生彈指一揮間;現在,我們再讀蘇軾的詞,千年之前的情景恍如昨日,不得不讓人感慨「萬事轉頭都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