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西江月》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2020-12-17 史讀書

對蘇軾來說,影響最深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就要數歐陽修了。蘇軾年輕赴京考試,歐陽修讀他的文章,大為嘆賞,本來想提為第一名,又擔心是他門人曾鞏所作,為避嫌而改為第二名。後來在與梅堯臣的信中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蘇軾盛名得以遠播,與歐陽修的大力舉薦密不可分。再加上歐陽修自己也是德藝雙馨,道德和文章也都極為高尚,因此蘇軾終生俯膺,執弟子禮甚恭。

歐陽修

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是歐陽修任職揚州時所建,蘇軾此前已經兩次經過平山堂,這次再經過揚州,想起了恩師歐陽修,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西江月》: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平山堂

三次經過平山堂,來憑弔恩師,時光流逝,如彈指一揮間。想不到十年前的會面,竟成永訣,平山堂上還有您的墨跡,看著你的遺草,如龍蛇飛動。瞻仰恩師平山堂前的詞作,耳聞歌女演唱這首詞,不禁又想起恩師的事跡,感念恩師的恩德。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又想起老師的遭遇,心生感慨:「恩師已經仙逝,一切皆已成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終歸一切成空。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石門題跋》記載蘇軾作這首詞時四周站滿圍觀的仕女,「看其落筆置筆,目送萬裡,殆欲仙去耳」。千年之前,蘇軾讀歐陽修的詞,感慨半生彈指一揮間;現在,我們再讀蘇軾的詞,千年之前的情景恍如昨日,不得不讓人感慨「萬事轉頭都是空」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西江月.平山堂》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大明寺側,是歐陽修於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時修建。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從徐州調到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詞人由過平山堂,而念及舊人,想及恩師歐陽修的種種事跡,越發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經歷,想到了恩師的某些不如意的遭遇,自然生出了萬般感慨: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身在夢中。蘇軾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常常習慣於用佛家的色空觀念來看待事物。
  • 蘇軾一首詞極富禪意玄思,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西江月·平山堂 宋代:蘇軾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蘇軾則有更深的認識:「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蘇軾深受佛學思想影響,習慣用色空等觀念看待事物,他對人生有一種空幻、悔悟和淡漠感,同時還攜帶著禪意玄思的人生感喟。回首往事,歐陽修與蘇軾既存師生之誼,又具文友之情。他們雖相差三十歲,卻能結為忘年交,真誠坦率的交遊,使他們優勢互補、彼此受益。
  • 蘇軾的記夢詩文|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
    蘇軾在《西江月·平山堂》中化用了其中的一句,寫到:「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夢似乎與蘇軾的詩詞文緊密相連。他在另一首《西江月》寫「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 是非成敗轉頭空?
    那時,——直到現在,我都是喜歡議論的,看到詞中有一句「是非成敗轉頭空」,我就覺得這個說法不對,於是就在紙上寫了一千字,說了我的看法。但是,我覺得我寫的主題太空虛,沒有把我的意思闡述出來,千字文雖然提出來命題了,但是人家說的怎麼不對,自己還是沒有寫到點子上。
  • 蘇軾詞雪意留君君不住,轉頭山上轉頭看
    轉頭山上轉頭看,路漫漫,玉花翻。雲海光寬,何處是超然?知道故人想念否,攜翠袖,倚朱闌。走到轉頭山上時,你回過頭望著這故土,只見到長路漫漫,雪花飛舞。雲海茫茫,看不見超然臺在哪裡。是否知道老朋友正在思念你?你的紅顏知己正倚著欄杆朝你離去的方向一直遙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