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香港的優勢,使得深圳與香港學校交流也日漸增多。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獲悉,近日深圳有10所學校與香港的10所學校正式締結為姊妹學校。據了解,深圳實施深港學校締結姊妹學校計劃8年以來,不少姊妹學校已實現學校管理層、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乃至師資教材的互換,甚至還有在家庭和社區層面的交流。在肯定兩地學校間密切交流合作的同時,有教育專家也提醒,這種交流合作不應只停留在感性認識上,而應該更加深入,通過交流、理解、融合,從而達到提升自我的目標。
姊妹學校合作形式多樣
近日,深圳市福田區園嶺外國語小學、南山區海灣小學、明德外語實驗學校、寶安區翻身實驗學校、龍崗區龍嶺學校、深圳實驗承翰學校、龍翔學校、新華中學、龍華新區高峰學校和展華實驗學校10所學校,赴港參加深港姊妹學校籤約儀式,與香港的10所學校正式締結為姊妹學校。
深圳實驗承翰學校校長馬新禮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只是與香港的學校見了面,籤訂了初步合作協議,具體的合作交流內容及項目還需接下來再商量。「辦學要有開放的胸懷和眼光。香港有很多教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分享,這種校方之間的合作交流是好事。」馬新禮評價。
事實上,深港學校締結姊妹學校計劃已實施了8年,涵蓋深圳各區的小學、初中、高中,參與的學校既有公辦學校也有民辦學校。
福田小學是深圳最早一批與香港學校「締結姊妹學校」的學校之一,該校校長張丕發介紹了開展此項活動的原因,「七八年前深圳與香港的融合,包括經濟、文化、教育交流融合已是趨勢,深圳離香港很近,彼此間有很多經驗值得交流合作,以便取長補短,提升教育質量。」
在張丕發看來,香港和深圳的學校在不同背景下,各有其優勢。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香港小學的機制體制,政府只參與學校的資源配置,並不參與直接管理。將辦學自主權交給社會、校理事會,由他們聘任校長,依法對學校管理。在這種體制下,老師的選擇、學校經費的使用、課程的安排等都比較靈活。此外,香港小學的課程、教材選擇自由度較大,有些課程甚至老師就能自主選擇。香港學校規模、班級規模也較小,這有利於對學生實行個性化教育。有利於保證每一個孩子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而深圳學校老師的分科教學、學科專業發展的專業性方面也令一些香港老師羨慕,「香港很多學校實行老師包班,一個老師教這個班級的很多課程,工作強度比較大,也相對雜一些。」張丕發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10個區已有143所學校與香港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和合作項目也是多種多樣。
多數交流停在形式層面
在張丕發看來,深港學校合作應該分四個層次:首先是交流,包括人員往來、信息互通、課程交流、開展論壇等,以便雙方互相了解;其次是在交流的基礎上達到理解,「要清楚你是誰,你需要什麼。而我又需要什麼。找到彼此的優勢和劣勢。」然後在此基礎上融通,彌補各自不足;最後則是提升,「通過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發展,或者把自己不足的地方改進,使自己得到提升,這才是目的。」
雖然深圳很多學校與香港學校開展了很多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但張丕發認為,「目前更多的學校與香港學校的交流合作還只停留在『交流』、『理解』的層面上,比較注重形式,但交流是為什麼?追求什麼?可能有些還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沒有把它上升到一定高度。」
張丕發說,深圳的學校首先要清楚為何要交流,「交流不只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回來後覺得人家的這種特點、發展局面是在它特定的體制下形成的,我學不到,回來後又無動於衷。或者當時激動一陣子,回來後又還是老樣子。現在很多的交流都是這麼一種狀態。」在他看來,真正最難動搖的是思想、理念層面的東西,只要理念層面理解了、融通了,才有空間可以改善,才有可能在行動中去作為。
他同時強調,交流合作也要因地制宜,要清楚哪些可以改變,哪些不可以改變。在融通中要注意掌握度,不能失去自我,失去個性。香港的學校之所以被外界認可,「千校千面」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交流學習主要是學本質的東西,就教育而言,我們要追求的是營造怎樣的教育環境,追求怎樣的教育目標,通過怎樣的教育途徑才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化的開發,讓他們的綜合素養得到良好提升。」
-個案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
港校授課靈活
獲得很大啟示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和香港聖母玫瑰書院自2011年開始締結姊妹學校,截至目前,雙方共進行了三次互訪交流活動。據該校相關負責人李方介紹,2011年他們第一次訪問時,包括學校管理人員和各科骨幹教師在內的28人代表團赴香港聖母玫瑰書院,通過參觀校園、聽課、教學經驗交流會,對學校管理、課程設置、生源狀況和學生畢業升學狀況有了初步了解。
在去年第二次姊妹學校交流活動中,該校教師分為兩組參加了聖母玫瑰書院課程試聽。其中,四年級學生的英語話劇課通過課堂戲劇表演、小組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和實際情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課後,授課教師和部分學生一起,與深圳學校訪問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就英語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
「姊妹學校形式多樣、氣氛活躍的授課方式以及開放靈活且富有創造性的課程設置給了我們很大啟示。」在李方看來,香港姊妹學校校園學習氛圍很好,文化積澱比較深厚,比如,校園裡隨處可見文明標語、名言警句。再者,與校園裡偶遇的學生交談,孩子們很懂禮貌,學生素質普遍較高。
據介紹,去年4月份,香港聖母玫瑰書院60位教師也應邀對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進行了回訪,深圳二外為每位老師配備了一名學生,一方面為了鍛鍊學生的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姊妹學校更好的了解本校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
據悉,深圳二外與香港姊妹學校之間除了定期的訪問交流活動外,還會進行師資與教材互換流通,通過教材引進和雙方互派教師,推動彼此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深入學習,促進教學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