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交流停在形式層面 深港姊妹學校合作有待加深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毗鄰香港的優勢,使得深圳與香港學校交流也日漸增多。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獲悉,近日深圳有10所學校與香港的10所學校正式締結為姊妹學校。據了解,深圳實施深港學校締結姊妹學校計劃8年以來,不少姊妹學校已實現學校管理層、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乃至師資教材的互換,甚至還有在家庭和社區層面的交流。在肯定兩地學校間密切交流合作的同時,有教育專家也提醒,這種交流合作不應只停留在感性認識上,而應該更加深入,通過交流、理解、融合,從而達到提升自我的目標。

  姊妹學校合作形式多樣

  近日,深圳市福田區園嶺外國語小學、南山區海灣小學、明德外語實驗學校、寶安區翻身實驗學校、龍崗區龍嶺學校、深圳實驗承翰學校、龍翔學校、新華中學、龍華新區高峰學校和展華實驗學校10所學校,赴港參加深港姊妹學校籤約儀式,與香港的10所學校正式締結為姊妹學校。

  深圳實驗承翰學校校長馬新禮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只是與香港的學校見了面,籤訂了初步合作協議,具體的合作交流內容及項目還需接下來再商量。「辦學要有開放的胸懷和眼光。香港有很多教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分享,這種校方之間的合作交流是好事。」馬新禮評價。

  事實上,深港學校締結姊妹學校計劃已實施了8年,涵蓋深圳各區的小學、初中、高中,參與的學校既有公辦學校也有民辦學校。

  福田小學是深圳最早一批與香港學校「締結姊妹學校」的學校之一,該校校長張丕發介紹了開展此項活動的原因,「七八年前深圳與香港的融合,包括經濟、文化、教育交流融合已是趨勢,深圳離香港很近,彼此間有很多經驗值得交流合作,以便取長補短,提升教育質量。」

  在張丕發看來,香港和深圳的學校在不同背景下,各有其優勢。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香港小學的機制體制,政府只參與學校的資源配置,並不參與直接管理。將辦學自主權交給社會、校理事會,由他們聘任校長,依法對學校管理。在這種體制下,老師的選擇、學校經費的使用、課程的安排等都比較靈活。此外,香港小學的課程、教材選擇自由度較大,有些課程甚至老師就能自主選擇。香港學校規模、班級規模也較小,這有利於對學生實行個性化教育。有利於保證每一個孩子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而深圳學校老師的分科教學、學科專業發展的專業性方面也令一些香港老師羨慕,「香港很多學校實行老師包班,一個老師教這個班級的很多課程,工作強度比較大,也相對雜一些。」張丕發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10個區已有143所學校與香港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和合作項目也是多種多樣。

  多數交流停在形式層面

  在張丕發看來,深港學校合作應該分四個層次:首先是交流,包括人員往來、信息互通、課程交流、開展論壇等,以便雙方互相了解;其次是在交流的基礎上達到理解,「要清楚你是誰,你需要什麼。而我又需要什麼。找到彼此的優勢和劣勢。」然後在此基礎上融通,彌補各自不足;最後則是提升,「通過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發展,或者把自己不足的地方改進,使自己得到提升,這才是目的。」

  雖然深圳很多學校與香港學校開展了很多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但張丕發認為,「目前更多的學校與香港學校的交流合作還只停留在『交流』、『理解』的層面上,比較注重形式,但交流是為什麼?追求什麼?可能有些還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沒有把它上升到一定高度。」

  張丕發說,深圳的學校首先要清楚為何要交流,「交流不只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回來後覺得人家的這種特點、發展局面是在它特定的體制下形成的,我學不到,回來後又無動於衷。或者當時激動一陣子,回來後又還是老樣子。現在很多的交流都是這麼一種狀態。」在他看來,真正最難動搖的是思想、理念層面的東西,只要理念層面理解了、融通了,才有空間可以改善,才有可能在行動中去作為。

  他同時強調,交流合作也要因地制宜,要清楚哪些可以改變,哪些不可以改變。在融通中要注意掌握度,不能失去自我,失去個性。香港的學校之所以被外界認可,「千校千面」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交流學習主要是學本質的東西,就教育而言,我們要追求的是營造怎樣的教育環境,追求怎樣的教育目標,通過怎樣的教育途徑才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化的開發,讓他們的綜合素養得到良好提升。」

  -個案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

  港校授課靈活

  獲得很大啟示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和香港聖母玫瑰書院自2011年開始締結姊妹學校,截至目前,雙方共進行了三次互訪交流活動。據該校相關負責人李方介紹,2011年他們第一次訪問時,包括學校管理人員和各科骨幹教師在內的28人代表團赴香港聖母玫瑰書院,通過參觀校園、聽課、教學經驗交流會,對學校管理、課程設置、生源狀況和學生畢業升學狀況有了初步了解。

  在去年第二次姊妹學校交流活動中,該校教師分為兩組參加了聖母玫瑰書院課程試聽。其中,四年級學生的英語話劇課通過課堂戲劇表演、小組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和實際情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課後,授課教師和部分學生一起,與深圳學校訪問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就英語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

  「姊妹學校形式多樣、氣氛活躍的授課方式以及開放靈活且富有創造性的課程設置給了我們很大啟示。」在李方看來,香港姊妹學校校園學習氛圍很好,文化積澱比較深厚,比如,校園裡隨處可見文明標語、名言警句。再者,與校園裡偶遇的學生交談,孩子們很懂禮貌,學生素質普遍較高。

  據介紹,去年4月份,香港聖母玫瑰書院60位教師也應邀對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進行了回訪,深圳二外為每位老師配備了一名學生,一方面為了鍛鍊學生的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姊妹學校更好的了解本校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

  據悉,深圳二外與香港姊妹學校之間除了定期的訪問交流活動外,還會進行師資與教材互換流通,通過教材引進和雙方互派教師,推動彼此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深入學習,促進教學資源共享。

相關焦點

  • 深港姊妹校交流:玩轉英閱體藝科技
    在深港兩地教育局的關懷指導下,深圳坪山區同心外國語學校與香港伊斯蘭鮑伯濤小學的學子們繼去年首度牽手交流後,今年再續前緣,一同玩轉英語閱讀、閃避球,學習版畫製作,並參訪北大深圳研究院和深圳科學館,體驗科創的神奇,感受藝術的魅力。
  • 走進香港 締結友好姊妹學校——市二中2016年赴香港姊妹學校學習交流
    為加強內地與香港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地學校間的相互理解和資源共享,2016年4月21日至25日,在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長吳春雪女士的帶領下
  • 姊妹學校情誼濃,深港兩地牽手行 ——我校師生前往香港趙聿修紀念中學交流訪問
    2015年12月15日,在廣東省教育廳以及深圳市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局的牽線搭橋下,兩校在廣州籤約,正式締結為姊妹學校。三年來,兩校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姊妹關係,不定期開展多形式的教育交流活動。在課堂體驗中,我校學生全程參與,積極融入課堂,主動與趙聿修紀念中學的師生一起合作,一起交流,回答老師提問,體會著兩種不同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差別與碰撞,感受著互動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快樂。
  • 【校際交流】沙朗民族實驗學校與香港學校結為姊妹學校
    為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之間的交流交往,促進五華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在雲南省港澳辦大力推動下,沙朗民族實驗學校與香港聖保祿學校、胡忠中學結為姊妹學校,為兩地基礎教育資源共享、協同發展搭建了重要平臺。11月26日至30日,沙朗民族實驗學校14位師生赴香港保良局何壽南小學、胡忠中學、香港聖保祿學校考察學習,並與當地師生交流。
  • 【灣區追夢】締結姊妹學校 建立教育合作 珠澳4對學校「雲牽手」
    &nbsp&nbsp&nbsp&nbsp據悉,截至目前,珠海、澳門兩地共有43對學校(幼兒園)結為姊妹學校(園)。&nbsp&nbsp&nbsp&nbsp珠海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珠澳雙方教育交流合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但是雙方教育部門依然堅持把締結姊妹學校作為首要工作進行推進,努力搭建珠澳教育交流合作平臺。按照雙方教育部門共同商議的工作計劃,預計在本年度締結3-5對姊妹學校。
  • 2018粵港姊妹學校締結活動在廣州舉辦,又有47對學校結成「姊妹花」!
    中國教育在線訊12月4日,內地與香港姊妹學校經驗交流活動暨2018粵港姊妹學校締結活動在廣州舉行,47對姊妹學校現場籤署締結協議,締結學校將會在教學研究、學校管理、課程研發、師生互訪等方面學習互鑑,共同為粵港兩地教育事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 達成深港青年人才交流合作
    羅湖區副區長左金平與安永大中華區業務主管合伙人畢舜傑代表雙方籤署了《深港青年人才交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羅湖區區長劉智勇,區委常委、區委統戰部部長吳歡等共同見證。劉智勇認為,「安永深港青年人才交流」計劃與深圳經濟特區新的發展時期「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定位非常契合,羅湖熱忱歡迎香港各類青年才俊前來紮根發展,打造港人創新創業的熱土。
  • 姊妹學校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來我校參觀交流
    香港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與我校共建姊妹學校關係。
  • 深港文創產業交流日益密切
    原標題:深港文創產業交流日益密切   近日,「20……43香港設計事情」博覽會深圳站在前海深港創新中心開幕,展覽持續至12月10日。博覽會精選43個來自不同設計領域、不同合作模式的設計案例,展現香港與內地的文化設計合作成果。
  • 「粵港姊妹學校」手拉手 ——玉小師生赴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交流學習
    ‍‍‍5月11日上午,玉律小學師生‍一行44人在英語科組組長杜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香港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進行第四次姊妹學校交流學習活動
  • 「唱響愛國情,共築中國夢」 ——2019年黃閣中學與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粵港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報導
    2019年12月19日,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吳偉洪老師、張月萍老師、楊珍珍老師、羅展燁老師、何竣賢老師帶領40名學生蒞臨南沙黃閣中學開展粵港姊妹學校師生交流活動。下午13:00時左右,黃閣中學陳麗雲書記、麥毅鋒副校長帶領學生代表在校門口迎接到訪的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師生,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 羅湖與安永籤約合作 共推「深港青年人才交流」計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18日訊(記者 劉嘉敏)12月18日上午,羅湖區政府與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安永」)籤訂深港青年人才交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羅湖區區長劉智勇與安永中國主席陳凱一行就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推動人才交流進行了深入洽談。
  • 聚力同心 前海深港合作開啟新篇章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港澳聯誼中心也正式揭牌。該聯誼中心位於前海嘉裡中心,將為港澳知名人士在前海交流合作提供平臺。前海也將探索港澳聯誼工作長效機制,通過加強與港澳商務交流合作,努力把更多資金、項目、技術和管理經驗推介到前海。
  • 【世界眼】溫州外國語學校與美國費蒙特州人民中學籤訂姊妹學校合作協議書
    2018年4月18日,由美國費蒙特州南拉莫伊爾教育局局長Tracy Werend 女士帶領美國人民中學(Peoples Academy school )一行11人的師生交流訪問團到訪溫州外國語學校甌江口校區,並與溫州外國語學校籤訂姊妹學校合作協議書。
  • 深港創新 灣區驅動 | 深港物聯網企業家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12月10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主辦,香港物聯網商會支持的「深港澳科技交流活動——深港物聯網企業家交流活動」在深圳東華假日酒店隆重舉辦。本次活動以「深港創新·灣區驅動」為主題,聚焦當前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核心技術熱點以及創新應用成果,邀請了來自深港兩地的知名專家、學者,就深入探索物聯網產業生態圈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推進大灣區深港合作步伐
  • 「姊妹校」背後的珠港澳基礎教育融合發展實踐
    從已有的合作形式看,珠港澳姊妹學校創建環境較為寬鬆。珠海中小學可與港澳兩地學校「自由戀愛」,通過教育教學活動或社會活動等渠道了解對方,自行結為姊妹學校;也可通過廣東省教育廳、珠海市教育局「牽線搭橋」,促成珠港、珠澳中小學締結姊妹學校。記者梳理發現,兩年多時間,珠海與港澳地區締結的中小學姊妹學校已發展到31對,涵蓋珠海小學、初中、普高、中職、特校等學校。
  • 中國和芬蘭將加深體育交流與合作共同備戰冬奧會
    他透露,經中芬冬季運動年聯委會第六次會議協商確定,雙方同意面向2022年冬奧會繼續加深雙邊體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體育人文交流,其中包括:雙方將繼續在兩國冬季項目運動員備戰冬奧會方面加強合作,共同備戰冬奧會。除共同備戰冬奧會外,雙方還將在以下四方面開展合作:一是健全合作機制。
  • 香港航海學校來訪推動我校深港合作項目新發展
    下午香港航海學校老師們兵分兩路:學科教師進入高一高二的課堂觀摩,並與我校學科科組長進行教學座談;生活老師則參觀了我校學生宿舍和食堂,並和我校生活老師一起討論了學生宿舍文化和宿舍管理問題。參觀食堂本次香港航海學校的來訪,對我校粵港教育合作項目具有重要意義。在深港教育合作的大背景下,相信今後我校和香港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 鄭州中學與香港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締結姊妹學校
    在廣州市南沙區資訊園迎賓樓內,教育部與香港中聯辦主辦的2017年度內地與香港基礎教育合作與交流研討活動如期舉行。會上,鄭州高新區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姚五洲在內港姊妹校籤字儀式上代表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區做發言,鄭州中學與香港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喜結姊妹學校。
  • 廊坊與韓國加強合作交流展現友好情誼
    此行訪問目的是就我市文化、旅遊、教育、媒體等與韓國長期以來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解和探討。 8月13日下午首先對我市第八高級中學訪問,就八中的韓語國際班教學及開設形式進行了解,並與校方領導進行了友好會談。據了解,廊坊市第八高級中學是我市唯一的外國語學校,也是河北省開設韓語班唯一的公立外國語學校,為彰顯外國語辦學特色,2015年韓國大學名校班正式設立,韓語班實行單獨編班,授課內容是高中全學科+韓語課程, 經過三年的高中學習及韓語培訓從而達到韓國知名大學錄取的條件。目前韓語班已有五屆近百名學生進入韓國知名學府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