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啟發學生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感悟親人、朋友、社會和國家的給予,在心靈上達到一次震撼,在行為上能夠感恩,我校八年級召開了「感恩社會、國家、親人和朋友!」的主題班會。
班會伊始,班主任播放了高思恩的勵志、感恩視頻。山西獨臂女孩高思恩的故事讓人淚溼雙眼,心疼不已。24年前,她的親生父母因為她出生就沒有左臂,將她裝進紙箱遺棄。58歲的獨身老太高佔仙將小思恩抱回家撫養,24年來,在鄰裡、政府、社會、國家的幫助下,高思恩不僅奪取多項田徑冠軍,2017年還考上了研究生。高思恩歷經磨難,卻又無比幸運,她感恩親人、朋友、社會和國家的傾力相助,立志將這份感恩繼續傳遞。
同學們認真傾聽著高思恩的講述,很多同學都忍不住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觀看視頻後,同學們抑制不住自己震撼和感動的情緒,紛紛發言,並寫了觀後感。
學生發言:高思恩說,「生活的艱辛讓我知道了一切的來之不易,讓我懂得去珍惜,去感恩。因為有愛的陪伴,我懂得了去愛生活,愛這個世界,因為愛,我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嚮往,不忘初心,為愛向前,將愛傳遞。」我們也應像她一樣,珍惜生活,懂得感恩,將愛傳遞。
學生發言: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隨之而來的精神生活反而枯燥了,而一個民族的振興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去付出,去努力,去奮鬥。只有保持昂揚的鬥志,才能實現偉大民族的復興。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體現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心存感恩,能奮發向上。但是現在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優越,使學生覺得父母、社會、國家的給予是應該的,面對別人給予的幫助漠然,面對別人的求助無視,即所謂的缺失感恩,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我們更應該重視感恩教育。
學生發言: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一片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少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係冷淡,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
學生發言:懷著感恩的心,回報社會之恩吧——是社會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和自由生活的舞臺,更是這個美好的社會讓我們有機會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特長,而我們在這個社會的關懷和支持下,取得了累累碩果。
學生發言:「知恩不報非君子」,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應該時時、天天、年年直至永遠;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美德,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
學生發言:感恩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從小就要學會感恩,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感恩是一種文明,是一種品德,是幸福之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人能感動,就能幸福」,其實快樂就在你的心田。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感謝父母做起,感念親恩。在感恩父母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將感念親恩擴大為對朋友,社會及國家的感恩。對父母、對老師、對朋友說一聲「謝謝」,哪怕是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是對他們的一種讚譽。社會給予我們很多,能心懷感恩,努力學習,做一名誠實守信、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公民,是對社會和國家最好的回報。
張喜紅主任對各班班會進行了指導。
此次主題班會的召開,深度喚醒了學生的感恩意識,讓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索。同學們一致認為,感恩,應從現在做起;感恩,應伴隨我們的一生;感恩,應不斷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