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個大瀘州,西南第三大城市,現在又要做成渝地區第三大城

2020-12-24 慢遊赤水

瀘州,一座上千年的州府。從南朝梁大同年間(公元535-546年)置瀘州府起,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這座位於長江和沱江交匯處的古老城市,依託其便利的河運與繁雜快捷的陸路通道,一直是蜀中盆地與南面、西面、東面山地交往的中心。到了隋唐和兩宋時期,瀘州號稱為「漢夷門戶、蜀南糧倉」,其發展進入了歷史上的第一個巔峰時期,一躍成為與成渝比肩的西南第三大城市。

繁華的市井

這個時期的大瀘州,(唐代的時候)轄瀘川縣、富義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五個縣,州府駐地與瀘川縣縣城同城,地域範圍涵蓋了現今屬於貴州省遵義市的赤水市、習水縣、仁懷市,屬於四川省宜賓市的江安縣、長寧縣、興文縣、高縣、珙縣,屬於四川省自貢市的富順縣,屬於四川省內江市的隆昌市,屬於重慶市的榮昌區。

唐代的瀘州州府轄區

這個大瀘州在當時很是繁華的,是蜀中漢族與黔中道(現今的貴州省)、戎州(現今的宜賓市)、南詔及後期的大理(現今的雲南省)等周邊地區各少數民族經濟交往的中心。

古代的瀘州城

瀘州在繁華幾百年後,在南宋末年蒙元的進攻和屠戮下,衰敗成為了必然。由於戰亂,瀘州對於南部赤水河邊遠地區的統治變得薄弱。赤水河中遊的小土司迫於播州(現今的遵義)土司的強大壓力,逐漸向其靠攏做其藩籬。到了元代,由於播州土司的擴張,原為瀘州轄地的現今赤水、習水、茅臺、仁懷等地便開始轉隸播州。

大明王朝的建立後,沉寂一時的瀘州,再次因為地處川南中心、毗鄰雲貴的地緣優勢發展起來,崛起為當時的全國33個商業中心(大城市)之一,再次同成都、重慶並列為西南的三強城市行列。

明末清初,戰亂再次來臨,由於張獻忠和滿清的屠川,造成了瀘州城市幾乎毀滅性的凋敝,這也是瀘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衰敗。而後湖廣填四川,瀘州第三次崛起,成為了盆地內川南的經濟中心。

1960年,瀘州所屬的市縣全部劃歸宜賓。瀘州降級為縣級市,這是瀘州建立上千年以來,在行政建制上最低的時期。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史中,行政區劃的級別也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當時是計劃經濟體制,四川省的發展重點首先是成都和重慶,其次才是地州所在地城市,最後才是縣級城市。瀘州作為宜賓下轄的一個縣級市,開始逐漸被川內的其它地州所在地的城市超越。1983年瀘州重新建立地級市以後,才開始得以扭轉相對衰落的態勢。現在瀘州的鐵路邊緣化狀況,也許就與那五十多年前的行政區劃降級有一定關係吧。

目前瀘州市轄3個區、4個縣,分別是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相比歷史上曾經的轄區,面積大為縮水,是縮小版的瀘州。

瀘州市,西南地區唯一與川、滇、黔、渝四省市都接壤的城市,歷來是四省市結合部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歷史上瀘州三起三落,數次問鼎西南地區在成都和重慶之後的第三大城市。現在瀘州再次依託其極佳的區位優勢,發力第四次崛起。

成渝地區第三大城市的目標就在前方,瀘州請你加快前進,再現輝煌!

相關焦點

  • 瀘州建設成渝城市群第三大區域中心城市
    今年5月,國務院批覆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將瀘州定位為成渝城市群第三大區域中心城市,到2020年實現「雙兩百」目標。
  • 誰是成渝 「 第三城 」?
    「 兩心兩地一極一源 」 新定位,標誌著地方推進了多年的成渝地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受益的不僅是成渝兩大國家級中心城市,還包括圈內18個二級城市(區)、近1億總人口。作為對照,中國東部三大城市群(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的這種「階梯狀」分布格局並不明顯。「 第一集群 」 的五個城市 —— 綿陽、宜賓、南充、瀘州、達州(上圖紅色部分,均在我們大四川)緊跟成渝腳步,也是各自的區域中心。
  • 瀘州大學數量全省排名第4,知道瀘州有幾所大學嗎?詳解瀘州高校
    四川警察學院目前有瀘州和成都兩個校區,瀘州校區坐落於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龍透關路,成都校區坐落於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雲嶺路。,大力發展瀘州各行各業的同時,更要引進及發展更多高等教育院校,有人才注入,瀘州才能更快速的發展起來,才能更好的融入成渝經濟圈,才有成為四川省經濟副中心的可能。
  • 成渝第二城能真正成為成渝地區第三大城市嗎
    目前,南充正在積極打造成渝第二城,爭創四川省副中心城市。那麼,南充是否能完成這一目標呢?我們先來看看南充的地理位置,南充位於川東北地區,嘉陵江中遊,享有川北心臟的美名。南充作為四川的重要交通樞紐,鐵路四通八達,更是有高坪機場。
  • GDP大調整之後,成渝雙城經濟圈第三城呼之欲出
    典型如第三大經濟強省山東,2018年GDP被調減了9820億,與江蘇的差距被拉大到近3萬億。除此之外,黑龍江、吉林調減幅度達到了20%以上,全國排名已被雲南、廣西、山西、貴州超過。而同一個省內,GDP數據的重新修訂,也會影響區域內的城市格局。
  • 我國經濟增長的「第4極」將來臨,成渝經濟圈「第三城」初具雛形
    四川省成都一直是一匹狼,幾乎沒有城市的威脅,成都在全國排名中名列前茅,今年是全國第7位,四川省一共有21個市州,去年各城市的GDP相繼發表,人們在談論重慶經濟圈的誰是名副其實的第三城,這個答案越來越明確了,成渝雙城市經濟圈已被國家提名,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僅次於京津翼、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
  • 重慶成都之外,成渝第三城呼之欲出?
    尤其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誰能夠勝出,關係到未來在國家戰略中的站位,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一座城市的城運。其中,綿陽無疑是呼聲最高的城市之一。作為目前成渝雙圈中的第三大經濟體,綿陽的確是成渝「第三城」的有力競爭者。值得關注的是,綿陽最近收穫了多個好消息。
  • 成都繼續做強做大,七大中心城市正式就位
    很顯然,成渝雙圈要邁上一個新臺階,要真正撐起第四極,就必須著力破除這個弱點。而繼「一幹多支」戰略之後,這次決定將川內城市分為四類,可以看作是四川方面對於構建成渝雙圈次級支撐的一種戰略部署。由於數量較多,這些城市的重要性,要結合川渝毗鄰地區的分布才能看得更明顯。四,川渝毗鄰地區:達州、自貢、瀘州、內江、宜賓、廣安、遂寧、資陽。這一類,由部分區域中心城市和部分節點城市組成。
  • 西部大開發之下的盆地新格局,誰是繼成渝之後的第3城呢?
    四川盆地內的競爭格局逐漸由成渝角逐的場景轉換為「成渝合作」;而一向平靜的四川地級市逐漸走上了相對競爭的舞臺上,四川盆地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推動下正處於發展的「活躍期」;一場不亞於三線建設的扶持力度正悄悄的降臨盆地。
  • 補短板 做強項 提品質 奮力把榮昌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
    榮昌將肩負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戰場、「橋頭堡」使命和擔當,對標對表《中共中央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堅持壯大自身實力和擴大對外合作「兩手抓」,努力打造創新發展新平臺、產業經濟新高地、開放融合新格局、綠色宜居新家園,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什麼?兩座特大城市終於名正言順抱在一起!
    西南腹地,成都和重慶是最耀眼的雙子星。光芒之下,讓人再也看不見其他城市。而有些啼笑皆非的是,兩個城市的人即便嘴上不說,心裡也多少對彼此不甚服氣。如果非得找個最合適的名詞來形容兩者關係,「冤家」必入選。報導截圖按照最正規的說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聚集千萬人口,是繼「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的第4個國家經濟戰略增長極,是西部發展黃金地帶,將會帶來交通大發展
  • 「十四五」新目標定了:瀘州,就這麼幹!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瀘州以什麼樣的姿態邁步新徵程?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新目標?03建成四川第三大航空港雲龍機場,瀘州港作為四川第一大港的功能更加完善,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達509公裡、居全省第三位,川南城際鐵路正線全面貫通,渝昆高鐵(四川段)開工建設,瀘遵高鐵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 西南商貿城成為瀘州城區老舊市場外遷承接地
    四川新聞網瀘州8月16日訊(陳建)放眼瀘州大地,現代商貿物流業正加速發展。但由於歷史條件、城市布局的局限性,瀘州回龍灣商圈等舊有商貿市場存在著經營模式落後、交通不便、災患不斷等系列瓶頸急待突破。如何儘快改變這一現狀?老舊市場該往何處去?廣大商戶怎麼辦?先看政策導向!
  • 成渝經濟圈「第三城」初具雛形,川東北和川南2個市成最大贏家
    ,不過這個答案已經越來越清晰,成渝雙城市經濟圈已經被國家點名是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僅次於京津翼、長三角和珠三角,所以只有成都和重慶是遠遠不夠的,第三城正初具雛形。早在2018年四川就明確提出要建設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7個區域中心城市,這7個城市也就成了最具實力的全省經濟副中心競爭者,今年四川各城市的GDP發布後,從調整量看有3個城市上調超過300億,為成都、宜賓、綿陽,調增100億以上的城市,還有南充、瀘州、達州,而調減的城市有德陽、內江、攀枝花、資陽,特別是後兩者攀枝花調減300多億,資陽200多億
  • 西南地區第三大城市,貴陽、昆明這兩個,哪個最有希望呢
    像我們這樣廣袤的國土上分布著許多城市和省份,其中東部地區的城市經濟發展良好,東部地區的發展基本上是國家放手一搏,所以這幾年國家重點扶持中西部地區,有國家的支持,但也有中國的西南城市。很多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好,其中成都和重慶絕對是第一和第二,西南第三,而昆明和貴陽則相對更有希望,這兩個城市之間的競爭也更激烈,貴陽是貴州省的省會,而貴州省則是前幾年的山村大省,直接成為旅遊大省,經濟實力,綜合實力都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交通,現在縣通高速,貴陽是貴州省的省會城市,經濟實力當然是省內最好的,在國家支持下,成為中國唯一的大數據中心,網際網路的發展帶動了這個城市的發展
  • 西南地區三大城市,昆明強勢崛起,攜手成都、重慶入選新一線
    新一線城市中,中國近年來無論都市群,他們的實力之後,四大一線也在各自的地區影響力,擁有15個新一線城市,開始地區的城市佔了全體的一半,借經濟發達的西南地區也被選中,他們分別是三城,成都,重慶,昆明,其中百分之二十都是新一線的穩定的成員,昆明首次入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西南地區三大城市昆明蓬勃崛起
  • 收官2020 第三屆瀘州國際車展開幕,抓緊3天搶相因
    12月11日上午,2020第三屆西南(瀘州)汽車博覽會在瀘州國際會展中心宣布啟幕。瀘州市副市長徐利、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經管會委員、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總編輯曹峰博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本屆車博會以「惠民興業,智領未來」為主題,設置有豪華車品牌展館及合資品牌、中國品牌車展館。車博會招商啟動以來,得到了眾多汽車品牌廠家、川內經銷商集團和瀘州當地汽車經銷商的大力支持。參展品牌中,既有特斯拉、寶馬等新能源和豪華品牌,也有上汽大眾、東風本田、廣汽豐田等主流合資品牌,以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中國自主品牌。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受關注 「雙城記」引企業「淘金熱」
    一場公園草坪上的特殊分享4605億元三大投向先進位造業項目 65個現代服務業項目 94個都市現代農業項目 9個成都引資300多家企業相關負責人來到現場,見證168個共計約4605億元投資金額的項目籤約。每一個投資者都是敏銳的市場觀察者,會場人氣最旺的展板前,圍著不少舉著手機拍照的參會嘉賓。而這張展板上,通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正「描畫」出成都對外發布的城市機遇。
  • 劉超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把綿陽建成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綿陽是中國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一張張響亮的名片,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特色,也體現著這座城市在四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中舉足輕重的分量。
  • 瞭望周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中國經濟隨後開啟了長達40年的黃金期,GDP年均增速超9%,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東部沿海增長極。21世紀20年代開局之年,時代的羅盤指向中國西南。年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