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瑋瑋 通訊員 郭斯嬋 文/圖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東尼奧和夏洛克是自願籤訂契約的嗎?對於最後判決,大家認可鮑西亞的判案方式嗎?」12月14日,由共青團深圳市福田區委員會、福田區司法局、蓮花街道普法辦聯合主辦,景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福景外國語學校協辦的「老百姓家門口的法學院」民法典專題講座在福景外國語學校舉行。
來自維德法律服務中心的志願律師秦惠泓講授《民法典:社會生活的指南針》及《威尼斯商人與民法典》兩個課時的內容。蓮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吳鐵祥,共青團福田區委員會聯絡部科長楊娜,福田區司法局廖海珠,蓮花街道綜治辦副主任、司法所所長羅來超等出席講座。
講座中,秦律師首先向現場觀眾講解民法「定分(名分)止爭」的作用,並介紹了《民法典》7編1260條的內容概況。「《民法典》清楚界定了人們『從出生到墳墓』各個階段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項權利,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秦律師表示,《民法典》所擁有的主體平等和保護私權兩大特點,將有效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並對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起到保護作用。
隨後,秦律師通過以案說法形式,以《威尼斯商人》為引子向現場觀眾講解《民法典》自願、平等、誠信、公平、合法和公序良俗、生態文明等六大基本原則。在提問環節,針對現場觀眾對故事中的情節設置與《民法典》的法律延伸存在疑問,秦律師表示,《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同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其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承誠實,恪守承諾。
會後,許多參與活動的學生表示,此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法律意識,日後將努力成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先鋒模範,帶動更多人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
據介紹,本次講座是「老百姓家門口的法學院」民法典專題講座的第三場,此前已成功舉辦兩場,主題分別為「生活中的民法典」以及「企業家必須知道的《民法典》十大影響」。該系列講座通過「線下+線上」宣傳方式,在「深圳新聞網」官網進行同步視頻直播,讓網友通過「雲課堂」和現場觀眾一起學習《民法典》知識,共吸引「線上+線下」近20萬市民共同參與。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民眾對《民法典》的認識,讓《民法典》切實走到民眾身邊、走進民眾心裡。
近年來,蓮花街道堅持校內普法與校外學法相結合,普法宣傳與法治實踐並重,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方位青少年普法教育格局,切實將青少年普法工作落到實處,不斷提升青少年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其中景田社區作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與福景外國語學校合作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積極打造「家門口的法學院」,為推進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常態化、規範化、陣地化邁出了堅定步伐。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