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如何寫出這千古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020-12-12 逸聞趣史

導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是李白《將進酒》中的名句,用婦孺皆知來形容這兩句的話的出名程度也一點也不過分。雖然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將進酒》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只看到開頭兩句話的字面意思,就知道多麼的氣勢磅礴。

▲辛柏青扮演的李白

「黃河」、「天上」、「大海」等等詩中的每一個關鍵詞都體現了出了李白思想上的高度,那麼李白是為什麼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呢?今天我們就以此為話題來探討一下。

李白在何時創作著名的《將進酒》

●李白為自己在職場中的遭遇而鬱悶之時

《將進酒》是李白創作於天寶年間,道士吳筠在唐玄宗面前推薦李白,所以李白被招進皇宮工作,但是皇宮中的政治紛爭不斷,李白也因此受到了影響,最後也失去了工作離開了京城。

▲李白畫像

就這樣李白又變成了「無業游民」,他知道自己才華橫溢,還被逐出京城,所以心裡十分的鬱悶,這一點從這首詩中也能發現出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上面也是《將進酒》中的一句話,如果大家仔細地分析「天生我材必有用」中這句話的語境,就好比李白再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也從側面體現出了李白高度自信且十分鬱悶的心理特徵。

▲舞臺劇中的「李白」

李白和好朋友喝酒傾訴,在他醉酒之時

為什麼說李白喝醉酒呢?我們細細來分析一下。「酒壯慫人膽」是大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其實在古代一個國家帝王的尊嚴是不容挑釁的,就算權貴也是一樣。而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側面意思就是暗諷當時的朝廷,所以一個人如果在清醒的時候是不會這麼囂張的。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上面的詩句是《將進酒》中李白勸自己兩位好朋友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的話,「杯莫停」就已經說明了他的兩位好朋友已經喝到點上了,他們三人之前很有可能已經喝了不少酒,所以李白在對自己的好朋友傾訴自己的職場遭遇的時候,他已經產生了萌萌的醉意。

▲舞臺劇中的「李白」

《將進酒》的創作離不開他的兩位好朋友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李白之所以能夠創作出這流芳百世的著名作品,離不開他的兩位朋友的幫助,那就是岑夫子和丹丘生,同時他們兩位也是《將進酒》這首詩中的主角。

▲李白和兩位好友一起飲酒的畫像

丹丘生又稱為元丹丘,他是李白的驢友,也是道友,他們曾經一起在嵩山上隱居,他們的關係可以說非常的好,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李白給這位基友送了有十幾首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義了。例如:《題元丹丘穎陽山居》、《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居》、《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等等。

辛柏青扮演的李白

對於李白的另一個好友岑夫子,李白也曾為他創做了許多的詩句,除了這首《將進酒》,另外還有兩首詩也記載著岑夫子,分別是《送岑徵君歸鳴皋山》和《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這裡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但是由此可見,李白的朋友圈可不是普通人能夠進入的。

李白的這兩位朋友在李白的思想變化和很多的文學創作之上,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李白的雕像

《將進酒》只是理想上的高度,缺乏現實感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上面是節選《將進酒》中部分,也是為了讓他的兩位朋友喝酒而找的理由,大概意思為:不要管錢夠不夠,儘管喝個夠,把名貴的「五花馬」和價值千金的「裘皮」都拿去賣了換成美酒來喝。可是李白不知道「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李白的畫像

判斷一個人是否正常,不可忽略的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如果真如李白所說,就算變賣資產也要喝酒,把喝酒當成了消愁的唯一手段,他這樣的理念在現在的社會連個老婆都娶不到,所以李白的這個部分是沒有現實意義的,只是為了勸酒而說的話。

李白的雕像

《唐詩廣選》引楊升庵曰:「太白狂歌,實中玄理,非故為狂語者」

楊升庵對於這首詩的評價中「實中玄理」也體現出了這一點,所以在李白《將進酒》的裡面只能體現出來李白的豪邁之情,而缺乏現實觀念。

喝酒的行為只是表面,為什么喝酒才是重點

喝酒的人都知道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而且都深知一個道理「喝酒的行為只是表面,為什么喝酒才是重點」。

雖然李白的這首《將進酒》是一首勸酒的詩,但是我們不應該把關注點放在他們三人如何飲酒,飲到什麼程度上,而是要關注喝酒的背後的情況。

李白的雕像

天寶後期,像李白一樣的詩人如果在朝廷內工作是非常受排擠的和打壓的。這一部分的文人,他們的理想和偉大抱負都不能順利實現,所以才會經常飲酒來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

而當時的李白已經為朝廷獻出了大把的時光,在這種情況之下的「炒魷魚",又加重了李白的悲憤情緒了,所以流芳百世的作品《將進酒·君不見》就誕生了。

相關焦點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究竟好在哪?【大師說文】
    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寫得很有氣勢,也很優美,但它具體美在哪裡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質上,很不簡單。涉及到詩歌意象的結構以及如何分析的問題。分析的對象是矛盾,但是,詩句是天衣無縫的,水乳交融的。這就用得上還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不是天上來的呢?不是。
  • 黃河長江之水天上來,途經中國的23個省,快來看看都有哪些省?
    曾經年少時李白的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勾起了很多人的無限遐想,都知道黃河水最後是奔流到海不復回,但是黃河水到底是從哪兒來? 中途又去了哪兒?如今我們已不再年少也領略了不少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就像歌寫的一樣最美的還是不過中國的兩條巨龍,黃河和長江。
  • 飛花令——海,33首含「海」的古詩詞名句回顧,欣賞海濱風光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樂府《長歌行》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蘇軾《儋耳》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李白的一首詩道盡豪邁,人生不如意又何妨!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李白志向非常大,他的人生目標是當宰相。然而人生不得志,他並沒有得到機會。李白擁有巨大的期待想要實現人生目標,然而現實卻給他了巨大的失落。李白的這首《將進酒》把他對自己的失望,與對前途的希望,全部糾結在一起。一會充滿了失望,一會充滿了希望。
  • 創作千古名篇,詩句天才,政治空白,嚮往自由的他,唯獨李白
    在詩詞的世界裡翩翩起舞,他飲酒後詩興大發,千古名篇,一氣呵成。有人說他「一片詩,一鬥酒,一曲長歌,一劍天涯。」在喝酒後他思緒泉湧,多少名篇都是在他喝酒後著成,流芳千古。他是另一種浪漫,他是異常灑脫,不局限於時世。與李白結緣,還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那本頁數不多《媽媽教我學唐詩》裡,我第一次見到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歷來就有許多文人騷客面對黃河有感而發,那麼,都有哪些描寫黃河之景的唐詩呢?一起來看看吧。這首詩借著吟詠黃河對晚唐以科舉制度為代表的整個社會政治進行了影射和諷刺,句句扣緊黃河,寫得形象生動,故事連篇;但又句句話外有話,表現了羅隱對當時黑暗政治的憤慨與不平。《使至塞上》錘鍊有力,獨絕千古《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 李白詩詞風格多樣化,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最好的評語
    灑脫飄逸這四個字用來概括李白唐詩的特點是在合適不過的了。在他的詩歌中,多有同音重新的表達方式,以此加強所抒發的情感,增強詩歌的氣勢。以最為著名的《將進酒》為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 【語言文字】李白詩詞欣賞:將進酒
  • 當詩仙李白遭遇詩鬼李賀,各寫下一首同名詩,千年來難分高下
    《將進酒》(節選)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首兩句,兩個君不見,都是人間所難見之景象。黃河之水天上來,只有天上的仙才能一覽全局,奔流到海不復回,人間也絕難有所見聞。而朝如青絲暮成雪,也似乎只有天上才有可能實現如此劇烈的變化。
  • 三談古人如何寫愁?值得收藏!
    讀了這麼過古詩詞,發現古人寫愁大多會以月亮,水,草,梧桐,動物叫聲,柳,雲等來言愁。今天為大家整理一下,值得收藏!!對自己將來詩詞的創作會有一定幫助!!一,月亮月亮時圓時缺,時暗時明,它的這一特徵引起了詩人們的悲歡離合之感,人世滄桑之喟。
  •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後令人振奮
    如白居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便是一首具有啟迪人生作用的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美稱的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非常熟悉。
  • 這首詩是李白失意之作,《慶餘年》範閒為何背他?作者用意不簡單
    天生孤傲,對自己自信有才學的李白,在面對屢屢不順的仕途依然鬥志昂揚。 開頭就用了兩組排比長句,氣勢恢宏,一下就能震懾住讀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你難道沒有看見,那黃河濤濤從天上奔瀉而來,卻投入到大海中再也不能回頭。
  • 「曾經滄海難為水」——十首古詩詞,一開頭就讓人驚豔
    隱娘說:曾經同過患難的妻子已然去世,想起往日種種,他長嘆一聲,說「曾經滄海難為水」,在我心中,你似滄海一般浩渺,見識過你的風姿,再好的水也比不上你。多少後來人,不斷吟詠,不斷玩味這句詩,何嘗不是在懷念那心中的某一個人呢?
  •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唐詩千古經典鑑賞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首句出人意表,先描繪出如此奇特的畫面:蜿蜒奔流波翻濤湧的黃河,如同一條飄飛的長長絲帶高掛白雲間。這真可謂神思妙想,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詩人的這種描繪,並非隨心所欲,而是根據了繪畫中特有的透視法。透視法的視覺印象是,凡視線以下的物體,距離愈遠,它在畫面上的位置愈高。
  • 李白號稱詩仙,為何七律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專家:詩壇之幸
    而在這眾多名號中,「詩仙」二字分量特別重。頂著「詩仙」之名,按道理水平自然要比一般的詩人高明不少,但事實上,有一種詩體李白卻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這就是七律。唐代詩壇七律寫得最好的幾個人包括杜甫、李商隱、杜牧等名家,李白的七律長期輸給杜甫也就罷了。當年還沒寫幾首詩,充其量只是二流詩人的崔顥寫了首《黃鶴樓》,據說硬是讓李白擱筆了。
  • 「主人何故言錢少」丹丘生請李白喝酒,李白寫詩罵他小氣你怎麼看
    丹丘生請李白喝酒,李白寫詩罵他小氣,你怎麼看待?將進酒中,主人何故言錢少,呼兒將出換美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第一次讀李白的這首《將進酒》,開始我還以為李白是寫感恩父母的。但當看到,那天是丹丘生請李白喝的酒,才忽然明白。
  • 李白最難超越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7字,便驚豔了世人千年
    全詩如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首詩是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後寫的,全詩洋溢著一種哀而不傷,憤而不怒,灑脫豪邁,狂傲奔放的情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即使再過一千年怕是也無人能及。詩歌開頭兩句便是兩組排比長句,如驚濤駭浪,驚豔了世人。黃河自古便是中華的母親河,李白以此發端令人倍感親切。
  •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黃河和長江,河水都東流入海而不會再復回了嗎?
    黃河和長江的河水哺育了中華兒女,長江中下遊地區和黃河中下遊地區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產業活動最為集中的區域。我們在黃河和長江邊看到滾滾降水,奔流入海,一刻不停歇,為什麼數千年來黃河和長江中的水都不會流完呢?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說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這句詩句中,李白說的前半句是對的,而後半句卻是錯的。
  • 李白《將進酒》詩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是漢樂府的曲調,李白重新填詞,寫出《將進酒》這首傳世詩篇。詩歌字面上是在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實際上是詩人理想破滅之後,對無力改變現狀的發洩與反抗,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就寫了很多詩賦,得到社會名流的推崇,於是開始拜訪名流。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三十歲的時候拜見了許多王公大臣,但也並沒有被推薦做官。三十一歲的李白在長安窮愁潦倒,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後逐有隱居之意。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的這首詩,是在天寶年間的時候離開京城以後,周遊列國,他在路上遇見了很多的舊友,肯定也喝了很多的酒,寫下的。《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這首詩被稱之為是無人之境,詩句中句句都是經典,震撼古今,為什麼說這首詩比較狂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