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頭長達近兩米的亞麻色捲髮如瀑布般傾瀉而下,澎湃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頭頂一株向天而生的樹枝向整個世界昭示著它的頑強和勃勃生機。11月27日,江蘇衛視《蒙面唱將猜猜猜》盛典夜,譚晶化身阿凡達妹妹蒙面壓軸登場,就那樣靜靜地站在舞臺中央,一如從草原雪山深處走出的聖女,佇立在天地之間,深情注視著腳下的這片土地。
帶著原生態、搖滾範和國際元素的一曲《蒼狼大地》終了,在現場層層疊疊的掌聲和讚嘆中,譚晶平靜揭面,解開了3個月來困擾著流行樂壇、引發全民搜索的懸念。
作為一位早已無數榮譽加身的殿堂級全能歌者,譚晶出人意料地走進電視綜藝節目,過往的3期節目,6首歌曲下來,她用無懈可擊的紮實唱功激起無數漣漪,並一直安靜站在漣漪中心。她享受純粹唱歌的狀態。歌聲勝過任何傾訴的語言。
榮耀揭面之後,譚晶接受記者專訪,坦言蒙面唱歌的初衷,回顧其成長往事,也講述了她音樂事業即將迎來的新節點。
站在娛樂節目的舞臺上,心裡裝的卻是一個並不娛樂的表達
在《蒙面唱將猜猜猜》的舞臺上,譚晶「玩得很嗨」,在搖滾《海闊天空》、民謠《貝加爾湖畔》、電音《吉米來吧》、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之間轉換自如,歌劇花腔、美聲共鳴、國語粵語印度語全都信手拈來,以至於猜評團成員認定:「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歌手,而是一位殿堂級的藝術家!」連巫啟賢、陶子這樣的歌壇老江湖,也只能望她興嘆:「可能她真的是來自外星!」
連續12年放歌春晚,先後站上亞運會、奧運會、世博會的舞臺,並多次為涉及國計民生、抗震救災等國家大型公益活動中代言主唱。這樣的殿堂級歌手,真的會來參加流行歌曲的綜藝節目麼?
出人意料地決定接受《蒙面唱將猜猜猜》節目組的邀請,母親一開始感到不解,「她覺得我已經很好了,沒有必要參加。但我覺得通過這個平臺,我可以和大家走得更近。」譚晶一直認為,歌者傳達自己思索和態度的唯一途徑,只有歌聲。不管你站在什麼樣的舞臺,不管舞臺大小,敢於嘗試永遠是驅動一位歌者前進的動力,這既是熱愛,也是責任。
一位朋友回憶,那段時間,譚晶突然邀請他們一起聚聚。在KTV裡,譚晶點了《野子》、《假行僧》、《江南》、《默》等這一類的歌曲,一口氣唱了好久。大家在邊上聽著,覺得她把那些歌唱出了譚晶的味道。
亮相《蒙面唱將猜猜猜》前,導演組讓譚晶取個「藝名」。她和先生都喜歡看電影,有一天身份科學家的先生說「你可以叫阿凡達啊」。但「阿凡達」這個名字涉及版權問題不能直接用,所以譚晶就在後面又加上了「妹妹」。於是,「阿凡達妹妹」就這樣誕生了。
第一期節目播出的時候,譚晶的父親還被蒙在鼓裡。在母女倆一再要求下,譚晶父親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節目的重播。「我爸還奇怪呢,說為什麼非要他看這個節目。我帶著面具和假髮唱《慢慢》,他說這聲音怎麼耳熟,後來鏡頭拍到我助手一個畫面,他才知道『阿凡達妹妹』就是我。」譚晶說。
蒙面唱歌的決定,同樣讓朋友門很意外。參加《蒙面唱將猜猜猜》以來,譚晶的朋友圈一陣轟動。好友黃曉明發來微信,語氣遲疑:阿凡達妹妹?她只回了個偷笑的表情,不承認也不否認——顯然,這是個令無數人抓狂的回答。而在微博上,「阿凡達妹妹」成為熱搜詞彙,引發全民競猜。
站在娛樂節目的舞臺上,譚晶心裡裝的卻是一個並不娛樂的表達。
揭面之夜,譚晶邀請著名新銳音樂人劉洲合作,重新演繹騰格爾的舊作《蒼狼大地》。原生態的蒙古族風韻開聲,繼而以搖滾的聲腔表現大自然的力量,最後在一聲長調之中戛然而止。歌聲裡的感染力,讓很多人一度「聽出了雞皮疙瘩」。用譚晶的話說,這是一首「聽起來很心酸」的歌曲。她希望這首歌能夠喚起人們對自然遭受破壞的反思,更加關注環保問題。在她的眼中,歌聲是一種態度,包含著歌者的思考;歌聲同樣是一種力量,激發著聽者的共鳴與擔當。
「在這世界上,人類有兩種東西不能抗拒,一個是大自然,一個是愛。」唱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心中的愛,是譚晶給自己設定的高度。
在北京的錄音室排練《蒼狼大地》時,譚晶與來自蒙古族的塔爾樂隊反覆磨合。排練的時候,一度練習到晚上11點,不斷修正、調整歌曲的風格和演繹方式,希望呈現出最震撼人心的狀態。他們反覆演唱了6次,當時製作人劉洲問她,「用不用休息一下」。譚晶深吸了口氣,果斷地搖了搖頭。
精心排練的歌曲,成就了《蒙面唱將》盛典夜最壯觀的一場表演。演出現場,馬頭琴、彈撥、潮爾、羊皮鼓齊奏,一曲《蒼狼大地》蒼涼悠遠,豪情四溢。
退學考中國音樂學院,去更廣闊的音樂天地闖蕩
「媽媽,您好!下面由女兒晶晶為您演唱……我唱的第一首歌是《牽牛花兒像喇叭》。」老式「磚頭」錄音機裡傳來稚嫩的歌聲,咬字間有些漏氣——因為演唱者剛剛掉了門牙。
這是一封特殊的家書。1984年,譚晶的母親前往中國音樂學院進修。譚晶告訴記者,她讓爸爸錄下了自己演唱的20多首歌,為遠方的母親送去思念。譚晶人生中的第一張「專輯」,獻給了母親。
譚晶1977年出生在山西侯馬市,母親身懷六甲時,依然輾轉各地演出,直到臨近分娩才請假休息。譚晶的音樂之旅,從那時就開始了。
譚媽媽曾向媒體講述,女兒一兩歲還在咿呀學語時,便展現了天賦。當時電影《小花》席捲全國,大街小巷的廣播裡,響徹著李谷一的《妹妹找哥淚花流》。有一天,在沒有人教的情況下,小譚晶輕聲地哼唱起旋律,雖然稚嫩,竟然一個音不錯。
譚晶8歲時,父母節衣縮食地拿出了2000多元,購置了整個小城第一架鋼琴。譚晶家的窗前,總能傳來陣陣清亮歡快的鋼琴聲,那是她追夢的節拍。
譚晶第一次正式登臺僅僅9歲,和媽媽合唱《洪湖水浪打浪》和《媽媽教我一支歌》。能夠穿著漂亮的禮服、畫著漂亮的妝歌唱,小譚晶已經很滿足。但母親告訴她:「北京才是你的舞臺。」
譚媽媽結束進修從北京回到侯馬,帶回了好幾箱專業書籍。她籌辦的聲樂培訓班上,譚晶是第一個,也是年齡最小的學生。譚晶回憶,母親總是讓女兒來做示範。稍有差錯,譚媽媽就毫不留情地批評,譚晶常常被說得一邊含淚一邊唱。
16歲那年,譚晶提前參加藝考,被山西大學音樂系破格錄取。女兒音樂上飛速的進步,令譚媽媽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退學,前往中國音樂學院求學,去更廣闊的音樂天地闖蕩。譚晶告訴記者:「這個決定影響了我的音樂生涯。」
這場「進京趕考」的路途中,既有母女間的溫情,也伴著遺憾。譚晶告訴記者,回過頭看,正是這場磨鍊升華了她的音樂。
1994年,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在全國只招收14個學生。對17歲的譚晶來說,退學重新參加高考,是個巨大的壓力。母女倆就租住在音樂學院附近的地下室裡。陰暗的環境下,譚媽媽得了重感冒,依然早起陪著譚晶去學校琴房練聲,一天都沒落下。
考場上,幾乎所有考生都比她大兩三歲,有人甚至已經連續考了六年。無論是歌唱技巧還是穿著打扮,都比她成熟許多。而最終的結果,卻如同一根柔軟的刺,扎在她的心裡隱隱作痛。因為要照顧少數民族和附中直升的名額,原本排在公費生名單的她,變成了自費生,這意味著要多交5000元學費。很長一段時間,譚晶都處於情緒的低谷。
「別人也許沒有看不起我,但我自己心裡覺得很自卑。」她對記者說。她深知家中的壓力。為供自己學習音樂,父母的負擔已經很重。她一度打算重考。交學費的時候,別人的父母「刷刷」點出幾張百元大鈔,而輪到母親的時候,卻怎麼點也點不完。好強的她止不住眼淚,錢沒交完便奪門而出,跑回地下室,大哭了一場。
這個挫折,令譚晶一直想證明自己。
不受束縛敢於創新,在歌聲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味道
正值1994年,中國流行音樂史上最輝煌的時刻。搖滾迎來難以逾越的高峰,崔健和「魔巖三傑」在這一年推出新專輯,紅遍香港。1994年也是中國校園民謠的元年,高曉松、老狼為代表的校園民謠音樂人,集結出版了作品集《校園民謠》,從地下走上前臺。
從小喜歡流行樂的譚晶,在大學校園裡饑渴地吸收這些新事物。漸漸的,她把在學校學到的民族和美聲技巧,活用在流行歌之中。但這種唱法,卻一度遭到母親的強烈反對,因為在專業民族唱法看來,這種唱法還沒有受到肯定,可能會影響前途。
在家人眼中,譚晶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女孩,但在音樂上卻一直有著自己的主見和倔強,那段時間,她瞞著父母和老師參加了不少歌唱比賽,同學們都參加民族組,譚晶只參加通俗組。
譚晶回憶,有一次她在走廊裡輕輕哼唱流行歌,恰好被一個師兄聽見,便介紹她進入了學生演出團隊,和零點樂隊同臺表演。後來,哪裡演出需要通俗歌手,總有同學推薦她:找譚晶,她唱得好。
一個不受束縛敢於創新的歌者,舞臺註定更加廣闊。大三那年,譚晶參加了七星杯中外歌手大獎賽。在激烈的層層角逐中,她用一首深情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亞洲區第一名。拿到7000美元獎金後,她最先的反應是「把大學四年的學費掙回來了」,她興高採烈地給父母匯去了這筆錢。
譚晶告訴記者,那時候,她終於感到一股如釋重負的輕鬆。
譚晶找回了自信。她的歌聲,也逐漸得到父母和老師們的認同。
從文化部組織的《亞洲之聲》預選賽回來後,寢室的閨蜜興奮地跟她說:「金鐵霖老師今天在課上誇你了,說都沒想到,譚晶通俗唱得那麼好。」
幾年默默努力,讓她迎來了機遇。1998年,總政歌舞團需要一位通俗歌手,他們相中了譚晶。她也成為當年總政招收的唯一一名獨唱演員,和從小在電視中看到的歌唱家前輩們,成了同事。
2000年7月,中央電視臺第九屆青歌賽通俗組的決賽之夜,15名選手魚貫登場,每一個都是青年歌手中的翹楚。
夜深了,時鐘的指針漸漸指向了12點。譚晶抽到最後一位出場。她身穿一襲反光的銀色短袖長裙,演唱了一首蒙古曲風、充滿原生態味道的《大地》。一曲終了,評委們亮出了整場比賽的最高分。
評委甲丁後來告訴媒體,當時感到非常興奮,終於看到了「好的跨界唱法」,譚晶給後來的青歌賽樹立了一個標杆。
譚晶說,她在歌聲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味道。
對歌者而言,音樂永無止境。
2002年,譚晶登上春晚演唱藏族曲風的《在那東山頂上》,漸漸家喻戶曉;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譚晶清亮的嗓音響徹鳥巢的上空。她的聲音,開始頻頻響徹於中國最重要的時刻。她的身影出現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現場,並在倫敦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辦了個人演唱會。
和譚晶合作過多次的作曲家趙季平曾告訴記者,譚晶的音樂很全面,完全不能單純用通俗、民族或美聲界定她,近年來她的表現力更加豐富,越來越成熟。
在參加《蒙面唱將》錄製期間的一個凌晨,譚晶陪著從美國出差回來的丈夫倒時差。東方既白,她仍未睡著。她還記得在蒙面盛典揭面的舞臺上,她向節目組請求,能不能把面具送給她,「這個面具很有魔力」。靜靜坐在梳妝檯前,她執筆寫下一首新歌,主題就是「揭面」。
「有些人害怕揭面,因為習慣了面具的掩飾和保護;但我很想揭面,我喜歡自己極少有機會表現的本真的一面,期望別人也能夠看到。」在這位從童年便與歌唱結下不解之緣的全能歌者看來,自己已經找到了與音樂相處的最佳狀態。譚晶告訴記者,她會一直唱響最純粹的歌聲。
揭面盛典的《蒼狼大地》只是一個起點,譚晶透露,接下來她將聯合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輕音樂人,繼續探索流行音樂、世界音樂、民族音樂以及中國原生態音樂等多種音樂形式的新玩法,並在推動本土音樂劇事業等方面做新的嘗試。
《蒙面唱將》結束後,她還準備推出新的單曲和專輯,「風格與過去的我和《蒙面唱將》之中的我都不同,但一定是流行的,與當下接軌的。」譚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