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資料都會以音譯來稱這座名不見經傳的英格蘭北方城市為達勒姆,而我還是喜歡早先人們對它約定俗成的名字叫杜倫。
大部分人並不了解英國這座城市,但如果你想送孩子到英國留學的話一定不會忽略這裡,因為除了牛津劍橋之外,就數杜倫大學最為知名,實際上這裡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大學城。
順便說一下,杜倫大學是英格蘭創立的第三所古老大學,是除了牛津和劍橋外的唯一學院制大學,
形式上也類似前兩個組織由十二個學院和兩個社團組成的聯合大學,世界百強學院,名副其實的貴族學院,英國名門望族子弟如果上不了牛劍,那杜倫大學就是必然選擇。
杜倫(Durham)一詞最早來源於它的拉丁語說法(Dunelm),圍繞城市歷史還有個古老傳說,公元七世紀諾森布裡亞王國有一位駐守在北部邊疆林迪斯法內島的大主教叫聖卡斯伯特,是當地最受尊敬的聖徒,
他去世十一年後僧侶們為他建造了一座新墓,想轉移遺骸時發現他的身體完好無損,好像睡熟一般,從此林迪斯法內島成了精神聖地,越來越多的朝聖者帶來了巨大財富,維京人知曉後前來洗劫,僧侶們便帶著聖卡斯伯特的遺體開始在北方遊蕩。
公元995年,僧侶們在一座山腳下停歇後,整整三天無法移動聖徒遺體,隨後聖卡斯伯特顯靈告之一位叫艾德默的僧侶帶他去Dunelm(基督教早期在歐洲傳播都使用拉丁語),迷惑的人們直到遇見一位正在尋找丟失母牛的擠奶女工,並被她帶到一座河流環繞的小島上,這裡就是Dunelm。
僧侶們終於找到了聖徒指引的最後棲息地,並以此為定居點開始興建教堂,隨著規模不斷擴大終成集鎮,就是今天的杜倫,而那條擠奶女工帶領僧侶走過的小路就是這座城市第一條街道鄧母牛巷。
1066年諾曼徵服後的威廉開始建造屬於自己的英格蘭,之前的一切也被損毀,1093年杜倫大教堂也被重新修建,1104年聖卡斯伯的遺體及棺槨殘骸、絲綢法衣、金石榴胸針等終於被安放在大教堂內,成為後人永遠緬懷的聖物。
老城停車場建設的非常巧妙,緊鄰威爾河,沿著樓梯登上1160年建好的艾維特老橋就能看到杜倫大教堂的尖塔。
然後順著石板路緩坡向上,穿過各個時代老式建築比鄰的街巷一眼就能看到綠色廣場對面大教堂的身姿。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更確切地說是西方建築史中從晚期羅馬式到諾曼式再到早期哥德式最經典的過度建築,尖拱、肋形拱頂和飛扶壁幾乎都是首次使用在這座教堂上,特別是保留了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大型石穹頂,這是當時建築設計質的飛躍。
杜倫這些年開始逐漸被關注的原因還得益於《哈裡波特》的成功,杜倫大教堂的庭院就是 《魔法石》裡的方形庭院,哈利在這裡放飛了那隻白色信使海德薇,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背景也都取自於大教堂各處,禮拜堂和迴廊中還留有斯內普教授身披鬥篷遠去的背影,耳堂《密室》裡迴響著麥格夫人教授變形課的嗓音,哈迷們當然不會放過小哈利學習的每個細微之處。
杜倫不僅是英格蘭重要的宗教場所,也是防禦蘇格蘭人進攻的重要前線,就在大教堂建立不久後,杜倫城堡也相繼落成,早先一直是大教堂主教及僧侶們的居所,到杜倫大學成立,這裡便成了學生宿舍直到今日。
杜倫城堡作為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建築同樣是世界文化遺產,可惜不對散客開放,只能提前預約並在導遊的帶領下參觀遊覽。
如今杜倫最熱鬧的活動除了學生畢業典禮,就是兩年一度的燈光節了,這個自2009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已然成為英國最大的燈光節,每次舉辦都會有一個主題,屆時全城標誌建築都會被照亮,而主場就是杜倫大教堂的燈光秀,內外輝映,甚是魔幻。
千百年來,杜倫的魅力幾乎凝固在教堂島上,區區五萬人圍此生,靠此長,仿佛世外桃源般閒情逸緻地游離於主流社會之外,也許這就是杜倫的個性,安靜祥和,幽邃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