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6日電(通訊員:黃婷婷)河南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網際網路+」助農脫貧暑期社會實踐團為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助力復工復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正式開展了「心系鄧州,情牽光山——脫貧攻堅,砥礪前行」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8月8日至9日,實踐團為線下活動開展收集並學習扶貧攻堅相關資料的活動,隊員們首先查找了鄧州、光山等地的相關信息,並且整理相關材料。在此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鄧州市政福保的扶貧政策。同時隊員們也學習了光山縣實施的教育扶貧新模式:開放大學辦進村,技能培訓育能人。
8月10日上午,實踐團的隊員們來到鄧州市渠首大道槐樹西「果果」果園,果園工作人員對隊員們的到來感到很高興,表示當代的大學生越來越希望把在校園裡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中。隊員們在果園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參觀了大棚下的火龍果,了解到因疫情,今年火龍果的銷售受到很大的影響,脫貧攻堅之路更加艱難。果園雖有線上銷售渠道,但並不廣泛,隊員們通過網絡為果園進行了線上宣傳,也幫助果農註冊了抖音帳號,進行網上直售賣,收益較好。
次日上午,隊員們乘坐大巴到達了九龍村村委會。首先隊員們採訪了村支書宋萬裡,九龍村基本上已經實現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並且也積極進行電商扶貧工作,在村內設置電商管理員,幫助貧困戶家庭藉助網際網路脫貧致富。
隊員們在村支書的帶領下到達貧困戶家中,小隊成員給貧困戶家庭講解國家對貧困戶的各種政策,村民們表達了黨和政府對他們的幫扶的感激。經過此次實踐活動,隊員們親身了解到黨對貧困人民的關心,正如村支書的一句話「黨現在就是在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貧困戶」。
8月12日上午,隊員們來到光山縣的靜居寺茶場,對其進行了特殊時期之下的市場調研。經茶農介紹,靜居寺茶場是一個集茶葉生產與科技推廣於一體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擁有標準化茶葉加工生產線,成立了紫雲茶葉專業合作社,並聘請信陽農林學院專家為科技顧問。
當地茶農帶領隊員從種耕、培土、施肥,到採摘、制茶,熟悉了一遍制茶流程。茶場帶動周邊茶農脫貧致富,助推精準扶貧,為引領光山縣茶產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之後,隊員們與茶場負責人就網際網路對線上銷售的影響進行了交流討論,工作人員表示與時代接軌很重要,茶場已經在淘寶上註冊了帳號「靜居寺茶場」,並且在網絡上進行了宣傳。
8月13日,隊員們來到麻鴨養殖場——金合歡林茶專業合作社。隊員在此參觀了麻鴨的生活環境,了解了養殖場的產品銷售模式,並且通過與麻鴨養殖員的交流,小隊成員了解到疫情期間,養殖麻鴨產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養殖戶也遇到了鴨蛋的銷售量下降、飼料購進不足等問題,小隊成員也向養殖戶提出可以通過網絡銷售鴨蛋,希望可以利用「網際網路」拓寬農民銷售渠道。
隊員們利用網絡知識,幫助養殖戶進行線上銷售光山特產——麻鴨,也對特色風俗文化進行線上宣傳,減小了疫情帶來的影響,同時也堅信政府會幫助養殖產業脫離現在暫時的困境。通過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了解脫貧攻堅所給貧困區群眾帶來的影響,隊員們以vlog的形式記錄過程,進行了宣傳報導。
扶貧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面對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實踐證明,黨發揮自身優越性和領導力,在扶貧考卷上寫下了經得起歷史檢驗、令群眾滿意的答案。
通過這幾天的實踐活動,隊員們不僅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地方的扶貧政策,還是明白了依靠「網際網路+」幫助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個與時代同步的方法。大學生應該利用所學知識,觀察分析身邊以及網上的成功案例,為自己的家鄉發展,祖國的建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為「網際網路+」脫貧攻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