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8月,就有雲南體育大學、西浦·光線電影學院、敦煌藝術大學等多所高校傳出籌建動態。小編整理了部分2020年傳出籌建計劃或有最新建設動態的高校,這些在當前環境下新興的大學能否對中國原有教育格局產生衝擊?這一類學校又能否代表國內大學乃至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呢?
2020年8月26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光線傳媒與江都區政府舉行了「西浦·光線電影學院」啟動儀式。三方攜手合作,共同創建長三角地區第一所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的電影學院。
「西浦·光線電影學院」項目首期設立5-7個系科,開設約10個專業,辦學規模預計達到本科在校生4000-5000人、教職工300人。該學院校區建設計劃於2021年啟動,預計整體工程於2023年建成。
西浦·光線電影學院項目啟動建設,是政校企三方合作、培養創新影視人才的一次全新探索,是揚州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高等教育與影視產業相融合的新標杆。相信未來會成為推動揚州影視文化產業向規模化、品質化、產業化發展的強勁動力。
8月21日,甘肅省政府在《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支持辦好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逐步培育孵化敦煌藝術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成立於2014年6月,經甘肅省教育廳批准、由西北師範大學和敦煌市人民政府共同創辦,是敦煌唯一的一所實施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院校,也標誌著敦煌文化教育基地高等院校建設工作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目前有駐校教師,兼職教師,客座教授60餘人,2019年在校本科生402名,碩士研究生4名。
學院致力於培養具有傳統學養、藝術心性、人文情懷、國際視野的敦煌文化傳承者、傳播者和創新創造人才。「逐步培育孵化敦煌藝術大學」也是打造文旅發展高地的舉措之一,更是充分發揮了「西進精神「,相信在未來可以為大漠帶來活力,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2020年8月19日,據湖北日報報導,利川市首座全日制大學武陵山康養學院籌建工作正在推進中。武陵山康養學院,由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峻江綠色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一所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和老年大學。
學校將著力構建「 以健康營養類學科專業為主體,以旅遊及管理類、生態及環境類學科專業為兩翼,多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爭取到2025年,規模達到各類學員兩萬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和永春裡學院—老年大學夏季學員各1萬人。
武陵山康養學院的建設不僅有利於培育鄂西少數民族地區大健康、大旅遊、大生態等特色產業,促進地方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有利於優化湖北高等教育結構,助推湖北實現走在全國高等教育強省前列的發展目標。
早在2019年11月21日,深圳市政協發布的《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報告》中就提到,要把深圳海洋大學打造成一流研究型大學,並藉助「建造海洋大學」的契機,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建設「全球最美海岸線」。今年8月17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於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20200748號提案答覆的函》中正式回復會加快協助籌建深圳海洋大學。
深圳海洋大學計劃被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學。現階段,在全國沿海各地,包括臺灣海洋大學在內,目前共有7所以「海洋大學」命名的高校。隨著深圳海洋大學的建成,未來廣東或將成為唯一擁有兩所海洋大學的省份。
今年8月,據廣州日報報導,東莞市將採用「大學+大學」的模式,以東莞理工學院作為合作辦學高校,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開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項目計劃總投資21億元,校區用地面積約524畝,建成後計劃招收學生6000人,其中本科生2400人,碩士研究生2600人,博士研究生1000人。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將被建設為超前的國際一流水平大學,吸納海內外人才,大力培養契合東莞市整體發展需要的國際化高端人才,帶動和支持東莞市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和辦學層次提升。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早在2019年1月,廣州交通大學的籌建工作已得到廣州市政府的正式批覆,廣州交通大學的選址定在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市政府的最新消息指,今年7月27日,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在會議上通過了《廣州交通大學籌建工作方案》,明確了籌建內容、建設模式、工作措施和要求、實施步驟。目前學校的籌建工作正在進行中。
廣州交大的建校規劃是, 以廣州航海學院為基礎,整合廣州地區交通類高等資源來創辦新的大學「廣州交通大學」。
「基本建設投入是62個億,要建交通科技創新平臺是30個億,包括引進人才、信息化建設等,大概總的投入是100個億。」廣州航海學院院長鄒採榮表示,依託交通院校、包括廣州大學等高校的支持,一定能建設出高水平的「廣州交大」。
早在2019年12月,據《西寧晚報》報導,西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曉容赴城北區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及謀劃儲備工作,調研中重點了解了西寧大學的建設。強調要依託青海大學、青海師範大學等高校資源,緊抓西寧大學建設的有利契機,配套好基礎設施、生活服務等,打造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大學城。開工建設西寧大學是青海2020年推進的重點項目。
今年4月2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印發西寧大學籌建方案的通知》,表示《西寧大學籌建方案》已經在省委第85次常委會議、省政府第33次常務會議中審議通過。
計劃建成後的西寧大學是一所應用研究型理工類大學,學科專業以工為主,理、工、經、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辦學層次以本科教育為主,並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留學生教育。
早在2019年12月,據新京報報導,湖北航空學院項目在點軍區正式舉行開工活動。湖北航空學院由武漢美聯地產集團與海航航空集團合資興建,規劃用地1000畝,辦學層次為普通本科。
2020年6月11日,據三峽日報報導,學校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湖北航空學院500畝校園主體建築將在今年底基本建成,預計2021年9月正式招生。
根據規劃,辦學專業達30個左右,基本實現萬人辦學目標。形成以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等為主要學科,管理學為輔助學科,具有航空特色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力爭建成2-3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
湖北航空學院是日前湖北省首個航空類普通本科高校,建成後將致力於培養服務於民航運輸產業的高層次人才,這大大彌補了目前湖北省航空航天類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新建大學或成高教資源的有益補充
我國許多省市都面臨著高考人數多,院校少,競爭壓力大的問題。從近期傳出籌建消息的學校名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新建大學都位於雲南、甘肅、山西等高校資源相對不足的省市,這對於當地的考生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光明日報》曾發文指出:「國家優質教育資源在省域之間存在的差異問題,將影響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步伐」。
東部地區興建「大學城」的熱潮,更使東中西部高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趨勢進一步加劇。而同是中西部省區的湖北、陝西、四川的高校,不論是整體水平,還是數量和質量要遠遠高於河南、山西、雲南、貴州、廣西、內蒙古、青海、寧夏等省區。
加上高校在這些中西部省區的錄取人數有限。新大學的成立,給了考生們更多選擇和機會。
同時,近年來「高等教育資源戰」愈打愈烈,頂級的高等教育資源成為了城市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強大引擎,不僅是吸引人才的利器,也是為自己導流的最好槓桿。
這些新大學的成立,將會給城市帶來新鮮血液和活力,未來發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