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廠價才108元一盒的駝乳粉竟被騙子以980元的高價賣給了不少老年人。(天笑/攝)
晚年生活太寂寞,於是熱衷於購買保健品,這成了曹老伯(化名)和老伴擺脫孤獨的主要方式,各式各樣的講座或者保健品銷售公司組織的旅遊讓老兩口的生活「熱鬧」起來。若不是近期姑蘇警方抓獲一個通過銷售駝乳粉進行詐騙的犯罪團夥要調查受害人情況,根本沒人知道他倆買了多少保健品。
走進老兩口的住處,民警被室內的場景驚呆了:從客廳到房間,除了一條只能供一人通過的過道外,其餘空間都被各式各樣的保健品塞滿。老人說,近些年的存款加上退休工資差不多有120萬元,基本上花在了保健品上。雖然「明知道保健品銷售是在騙人」,但看到「銷售員比親兒女還親」,他們不忍心不掏錢。
和曹老伯一樣深陷騙局無法自拔的老人不在少數,在旁人驚訝於他們為何如此痴迷保健品的背後,是老人們一顆顆孤獨的心。當不法分子揣摩、利用了老年人的心理,通過各種騙術銷售所謂的「特效保健品」牟取非法利益時,如何規範和有效地監管保健品市場,不再讓老年人成為受害者,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一盒駝乳粉980元,買了還能返現
50多名老人輕信「承諾」上了當
年初,陸續有受害人到姑蘇公安分局雙塔派出所報案,稱自己被騙。警方詳細了解後,發現被騙的老人們均是在轄區某寫字樓附近收到了路邊的小廣告。小廣告上稱,2016年12月30日該寫字樓610B室「裡仁健康」有大型健康養生講座,而且參加講座的人均可領取精美禮品一份。
面對免費健康講座和禮品,不少老人動了心,於是按照廣告上的時間和地點趕去。在講座中,講解人員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長壽的心理,先向老人們講解了一些疑難雜症的病症、成因、危害及防治難度,隨後向老人們推銷該公司的「主力產品」——某品牌駝乳粉。
據受害人說,當時講解人員告訴老人們,駱駝奶有很強的保健功效,既滋補又能「包治百病」。但駱駝奶十分稀缺,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參加講座的老人們聽後,都有一點動心。但一盒六罐、每罐120克的奶粉售價高達980元。
看到老人們有些猶豫,一名自稱該商貿有限公司的管理層人員當場表示,只要在座的老人願意成為公司產品的義務宣傳員,幫忙宣傳推廣該公司產品,即可享受「500+480」的買返活動。所謂的「買返」活動就是先以980元的價格購買奶粉,然後次月返還現金500元,再下個月返還現金480元,這樣就相當於白得一盒奶粉。
面對這樣的「福利」,現場的老人們紛紛掏錢購買。有人錢不夠,還特意向別人借錢。然而等到約定返現日期,老人們帶著收據到公司領第一筆返還款時,卻發現這家公司大門緊鎖,公司人員也聯繫不到,老人們這才意識到受了騙。
雙塔派出所接到報警後立即進行調查,經統計,共有50多名老人被騙。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警方調查中騙子已重新開張
辦案民警程立生介紹,調查中發現,由於老人們防範意識差,當時沒有留意工作人員的身份信息,更談不上核實公司的相關資質,只有少部分人當時草草看了一下公司的工商營業執照。一個月過去了,已經無人記得公司的名稱。
老人們提供的票據上印有「仁康商貿有限公司」的圖章,但是工商部門並沒有該公司的登記記錄。民警又到該公司所在寫字樓開展走訪工作。但由於該公司在寫字樓辦公時間短,幾乎不與外界接觸,因此也沒有其他有用的線索。但有報警人提及,當時收到的廣告宣傳單上印有「裡仁健康」字樣,於是民警到工商部門查詢,發現了一家註冊名為「裡仁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單位,註冊人為申某。隨後,民警對申某的身份信息進行調查,經受害人辨認,認定該註冊人申某正是當日收錢開具收據的人。
確定申某的身份後,警方立即對其行蹤展開調查,很快發現,嫌疑人申某在常熟市某商貿區出現過。為避免打草驚蛇,民警趕到常熟後進入該商貿區寫字樓,逐幢逐戶偵查,最終在某幢寫字樓裡發現了一家專銷老年人保健品的公司,該公司的運營模式和仁康商貿有限公司一模一樣。民警隨即喬裝成顧客進入該公司諮詢,接待民警的正是申某。民警當場將嫌疑人申某抓獲,後根據申某交代,在蘇州市區抓獲了同案人員林某。
保健品會銷員工跳槽單幹
駝乳粉換胚芽米,套路一模一樣
民警在現場查獲了8大箱某品牌「駝乳粉」,奶粉包裝上標明,該奶粉為120克一罐,製造商為甘肅慶陽市某奶業有限責任公司。據林某交待,他和申某銷售的駝乳粉是從南京進的貨。雙塔派出所副所長丁峰告訴記者,他們從廠家了解到,最初出廠時一小罐奶粉的售價僅為18元;貨發至二級分包商處,則變成6罐一盒的禮盒,一盒售價為180元;申某等人賣給消費者時,這6罐一盒的禮盒價格已經漲到980元。
申某等人利用老年人信息的閉塞及對駱駝奶認知的空白,虛誇駱駝奶的功效,以綠色、健康、稀缺產品等概念誤導消費者,並以980元一盒的高價出售。申某交代,因為光憑誇大商品功效不能吸引大批購買者,於是他們想到通過舉辦免費的保健品講座及贈送小禮品等形式吸引消費者,再通過「分批全額返利」形式誘導消費者上當,一旦消費者支付的錢款達到其預期金額,則立即捲款走人。據了解,在蘇州行騙的短短十餘天裡,50餘名受害人共花費5萬餘元購買了駝乳粉。
經查,申某與林某原為某保健品公司的員工,在工作中,兩人發現銷售保健品有暴利可圖,於是決定跳槽單幹。之後,申某牽頭在蘇州註冊了「裡仁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通過「買返」等營銷模式斂財。後來,林某擔心觸犯法律,提出中止合作。隨後,蘇州公司停止營業。而申某為了順利脫身,提前在常熟租好場地,在承諾發放第一筆返還款的日子到來之前,逃至常熟,準備尋找新的合伙人重新開公司,按老套路繼續行騙。
在常熟,申某將主打產品換成了燕麥片及胚芽米。申某被民警抓獲前,已經向相關部門提交了申請,但營業執照尚未辦理下來。而在申某已經布置好了的銷售場地,警方發現已經有16名老人填寫了客戶登記表。目前,嫌疑人申某、林某因涉嫌詐騙已被依法取保候審,案件還在進一步偵查中。
老年人成為保健品過度消費者
警方提醒不該讓騙子代替「行孝」
丁峰告訴記者,案件調查回訪過程中,他們接觸到了像曹老伯一樣「瘋狂」購買保健品的老人,且並非個別。有的老人退休工資每月八九千元,每月只留一千元用於日常開銷,其餘的錢全部用於購買保健品。還有一名上當的老人在這起案件還沒有調查結束前,又參加了另外一個保健品會議銷售機構組織的旅遊活動,並在活動中買了4000多元的遠紅外線保健內衣。
回訪中,不少受害者表示,他們知道保健品公司「沒安好心」,明白這些銷售員都是在騙老人花錢,可到了會議銷售現場,在保健品公司「講師」的慫恿和現場氣氛的刺激下,不知不覺就落入了「陷阱」。
其實,老年人有保健意識並非壞事,某種程度上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部分老年人購買保健品是為了「防未病」,降低生病風險。但遇到推銷保健商品,要保持冷靜。警方提示,不要輕易相信商家吹噓的所謂功效,可以向專業醫生進行諮詢。如果商家以免費贈品、「返利」等方法進行促銷,一定要提高警惕。
避免讓老年人成為保健品過度消費者,子女的作用很關鍵,老人的家屬應當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多加關心,不能讓騙子代替「行孝」,一旦發現老人遇到此類詐騙,應當及時報警。
相關連結
「保健講座」這些套路你得知曉
警方介紹,近年來,不少不法分子利用保健品、保健講座給老年人設「陷阱」,以此斂財。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義診」忽悠:有的老年保健品營銷機構常年設有「義診醫生」,而這些「義診醫生」會為老人免費測血壓、血脂,煞有介事地指出老年人有這樣那樣的健康隱患,然後推銷產品。實際上,這些「義診醫生」很可能是工作人員假扮的,只是穿了一件白大褂,根本沒有行醫資格。
健康講座:銷售者抓住老年人體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開設健康講座。先講一些疑難雜症的病症、成因、危害及防治難度,藉機誇大所推銷產品的效果,忽悠聽課者購買。據嫌疑人申某交代,他加入了幾個微信及QQ群,這些群裡有人專門有償幫忙辦健康講座班授課,500元一次。
饋贈誘惑:保健品經銷商往往會通過免費發放小獎品的形式吸引人氣,甚至還提出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可以贈送旅遊等大禮包,以誘惑老人購買保健品。申某便是通過讓老人到蘇州公司領取20斤大米,達到了短時間內吸引大量人氣的目的。其後期在常熟的營銷計劃中,民警發現他將高額消費送旅遊的策劃列入了方案。
僱「託」誘騙:通過招募推銷員,推銷其產品;請所謂「專家」「學者」「權威」在公開場合介紹產品的「特殊療效」,發布「權威檢測報告」;指使他人假借患者名義寫感謝信、送錦旗、現身說療效;在銷售現場製造搶購假象誘騙消費者購買等方式,營造出熱銷、一物難求的假象。在上述案件中,就有不少老人填寫了《西域金駝傳播大使》的申請表,在自己購買產品後,又介紹親友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