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3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張為夷 公益時報中華彩訊
近日,一則彩民賒帳後跑路的新聞引發了記者的注意。與以往的賒欠行為不同的是,這筆違規賒銷彩票的交易發生後僅一分鐘時間,賒帳彩民便在銷售員的眼前皮底下直接逃走。
該事件發生在8月21日,福建泉州的彩票銷售人員鄭女士的彩站來了一名男子,該男子讓鄭女士打出12注號碼並且追加20倍的投注,總票款金額480元。當時距離開獎僅有一分鐘時間,該名男子告訴鄭女士開獎之後再付錢。原本應該見錢出票的鄭女士考慮到該名男子就在店裡也沒多想就打出了彩票,然而開獎後該男子得知自己並未中獎,隨即轉身騎摩託逃走。
鄭女士的遭遇確實令人同情,但是她之所以有此遭遇,與她違規賒銷不無關係。賒銷,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一再被禁止,然而在彩票銷售行業裡卻一直屢禁未止。
根據《彩票管理條例》第二章第十八條「彩票發行機構、彩票銷售機構、彩票代銷者不得以賒銷或者信用方式銷售彩票」的規定,彩票銷售人員賒銷彩票的行為屬於違規操作。彩票機構也一再宣傳,禁止賒銷。但是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彩票賒銷現象一直普遍存在。而且,很多彩站都有彩票款難以收回的經歷,也有很多彩票站主因為彩票款難以回收而和彩民打起官司。賒銷的受害方通常為彩票銷售人員,但即使這樣,依舊有很多彩票銷售人員「鋌而走險」。
既然賒銷可能面臨難以回本的局面,為何還有人冒險?
01
彩站銷量好「權衡利弊」後的違規
記者發現:越是銷量好的彩站越容易跌入賒銷的深坑。因為銷量好,彩票銷售人員會在內心「權衡」一番,認為賒帳回款後的「收益可能更大」,這時賒銷行為就容易發生。
山西彩站銷售人員李女士曾因為賒銷和彩民鬧到了派出所。談起自己的經歷,李女士說:「銷量好的時候一天銷售個幾萬元,賒出去幾千塊錢的彩票款的『勇氣』還是有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心理,導致自己遭遇損失。」
02
為了維護彩民「不得已」的違規
由於彩票市場競爭壓力比較大,在產品無差異的情況下,很多彩票站都會格外注意自己的服務,然而很多彩票銷售人員卻把服務的範圍模糊化了,將賒銷定義為好服務的一種。
「為了『不得罪』客戶,真是有時候沒底線,賒銷只要開始了就容易不撞南牆不回頭,最後爛帳無法回收才知道自食惡果。」安徽亳州彩票管理員李先生說。
03
為了留住大戶「一切都值」的違規
還有一些賒銷行為發生在一些購彩大戶身上,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購彩大戶提出賒帳後,彩票銷售人員往往不會拒絕,但是殊不知這些大戶卻經常成為最難要帳的彩民。
「遇到一兩個大戶太難了,一般他們提出賒帳,我都很難拒絕的,畢竟覺得他們給我創造過銷量,我也受益了,這個時候真的是很難拒絕的。」湖南彩票銷售人員孟先生說。
專家提醒:賒銷的背後,助長的不僅是問題彩民的滋生,甚至可能引發犯罪!
彩票專家表示:彩票不同於其他商品,可以以信用為基礎進行銷售,普通商品買賣雙方通過籤訂購貨協議可以分期完成付款。但是彩票嚴禁賒銷,是對彩民和彩票銷售人員的雙重保護。因為彩票具有不具名、不掛失的特性,而彩票是兌領獎金的唯一憑證。就如發生在泉州這起賒銷案例來看,在開獎的那一刻,如該12注彩票中得大獎,而彩民沒有提前支付購彩金,鄭女士完全可以成為該彩票的所有人,這很容易引發扯皮現象。
所以無論彩票機構也一直強調彩票銷售人員一定要「見錢出票」,雖然近年來彩票賒銷的現象得以控制,但還是時有發生。這與彩票銷售人員的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很多「賒帳成癮」的彩民就是利用彩票銷售人員礙於情面不好拒絕的性格特點,專門賒小帳,久而久之彩票銷售人員不好意思要帳,這些小帳就堆積成了大帳爛帳,對於彩票銷售人員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而對於這部分嘗到了「甜頭」的彩民來說,養成了賒小帳的習慣,這家被拒就去另一家。而這種沒有根據自己的經歷能力量力而行的彩民也很容易成為問題彩民。更有甚者,還有人成為了專門到處賒帳的老賴。更嚴重的是,比如類似泉州鄭女士遇到的這種情況,彩民通過這種行為得逞後,難免可能還會進行二次操作。
所以,向賒銷說不,是對彩票銷售人員和彩民最大的保護!
賒銷小調查:
●●●●• end •
本文為公益時報中華彩訊原創首發,歡迎轉載
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得授權
轉載請標註「來源:公益時報中華彩訊」 違者必究
文丨張為夷
圖 | 網絡圖片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原標題:《賒銷真香?上一秒賒帳,下一秒開溜 !》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