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沒有牛校?

2020-12-14 騰訊網

封面

國外大學的「網課族」所學習的資源要比國內的廣泛

臺下聽哈佛大學Niall Ferguson教授演講

在中國, 多數老師有時還是單方面的傳聲筒,學生是被排除在外的

「網課」風靡,原來人文也性感

歷史找到了梵谷,但我們錯過了多少梵谷?

人文學科,不就是紙面上的那些東西嗎?都是浮雲。

教育者傳授的不單是知識,還有道德、審美、智慧、倫理。

好在,有網際網路這個分享的平臺,公平、公益、自由、免費則是分享的要義。這群在幕後為我們搭起知識轉接橋梁的人,從個人到字幕組,從網站機構到愛好者,因為共同的理想聚合在一起:把門打開,讓知識進來。

(季天琴)

名校公開課,今天你淘了嗎

記者/邵樂韻

你知道2006年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講師是誰,去年最火爆的新生公共課又是哪門嗎?你知道耶魯大學那個半仙一樣盤腿坐在講臺上大談死亡哲學的大鬍子老頭嗎?你知道即便不能坐在鼎鼎大名的常青藤院校課堂裡,在家照樣能夠免費聆聽大師的授課、理化工商文哲醫史任君選擇嗎?

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率先拉開了網絡公開課程的序幕,計劃將該學院的全部課程資料都在網上公布,讓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裡的任一網絡使用者都可以免費取用。嗅覺敏銳的人驚呼: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正在卸下門鎖、拆掉圍牆,這是教學史上繼遠程函授之後又一令人激動的創舉!

果然,麻省理工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耶魯、哈佛、劍橋、牛津等世界名校以及財力豐厚的基金會的陸續加入,猶如水滴匯成浪花,將「公開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運動推向了正軌,並且一發不可收。

2002年,臺灣青年朱學恆第一次在網上知道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如今,朱學恆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經歷了最初幾年的鮮為人知,到今年年初網際網路資源分享平臺VeryCD與美劇字幕組聯合推出中文版網絡公開課,再到網易、新浪等加入,國外網絡公開課的漢化工程出現「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熱鬧場面。

不用點名,不用佔座,沒有考試,沒有學分,想上就上的國外名校課程讓中國的高校學生、白領階層趨之若鶩,大聲宣稱——以前愛逃課,現在愛「淘」課!

大家都來OER

經濟學家託馬斯·弗裡德曼老早就說過,世界是平的。課堂也不例外。

83歲的瑪麗安·戴蒙德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解剖學已有50載。她授課的教室是學校最大的講堂,能容納736個人,學生們還是需要早作準備才能找到座位。但是有了網絡視頻,他們不再煩惱。

2005年以來,全球已經有150萬人次在YouTube上瀏覽過戴蒙德教授的網絡課程「綜合生物」。除了她以外,還有許多世界頂級學校的大師——比如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當代行為金融學主要創始人羅伯特·希勒、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幸福課」的講授者泰勒·本沙-哈爾、耶魯大學的哲學「大仙」雪萊·卡根等,都成了走出校園、走向世界的網絡新一代學術明星。

「我看起來上鏡嗎?不然我們可沒辦法開始。」麻省理工學院哲學系教授歐文·辛格如此幽默地開始他的《愛情哲學》課。

麻省理工學院72歲的物理學教授瓦爾特·勒溫同樣因為網絡開放課程成為千萬學子頂禮膜拜的對象。這位身高188釐米,滿頭白髮的教授,為了介紹鐘擺的周期與吊掛物體的質量無關,曾躺在從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讓自己像鐘擺一樣擺蕩。「各位請看,這可是鐘擺之母。」接著他在講臺上蕩來蕩去,然後喊道:「物理學果然不假!」教室立時爆出歡呼聲,這段畫面也通過網絡傳遍全世界。

以歐美高校為主的公開課免費傳播儼然成了一種時尚,分門別類的講座錄像、教學大綱、課堂筆記就這樣大方地擺在各校的官網上,任人分享。而自從2006年蘋果公司開放了iTunes U(U代表University,大學)學習頻道,把喬治·華盛頓大學、杜克大學、密西根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課程資料集中起來後,更像是開闢了一塊新的知識自由市場,截至去年年底,iTunes U已經突破了1億的下載量。

英國公開大學(Open University)的開放課程經常出現在iTunes U下載排行榜前五位中,課程依難度分為「導論、中級、進階、研究」四個等級。該校名譽副校長瑪丁·比恩說,公開大學的網絡公開課程已經有1600萬人次的下載量,其中英國以外的下載量佔到89%。有6000名左右的學生在嘗試了免費網絡課程後,還購買使用了非免費課程。

有數據顯示,麻省理工開放課程的使用者中,42%是在校註冊學生,43%是校外自學人士。耶魯大學的情況也類似,校外的資源使用者佔到了69%。

正如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威廉·博文所說:「越來越多的大學,包括那些最頂尖的學校,正使用新技術讓世界進入它們的『轄區』,再也不可能緊鎖『大門』了。」美國非營利服務機構Ithaka S+R專門幫助學術機構利用網絡技術進行調研和教學普及,調研經理羅傑·斯科菲爾德更表示樂觀:「如今大家都在搞OER(公開教育資源)。」

開放課程雖然免費,但打造這樣一個平臺卻是耗錢的。OER運動主要資助者William&Flora Hewlett基金會在過去8年投入了逾1.1億美元,有1400多萬美元投給了麻省理工學院(該校另一資金支持者是Andrew W. Mellon基金會)。目前為止,麻省理工已經開放了1975門課程,其中33門課有網絡視頻版,另有百餘門課程配有動畫等多媒體教材,剩下的課程提供簡單的文字版如教學大綱、課堂筆記、閱讀材料、問題設置、課餘作業等。

耶魯大學網絡視頻課程製作的主要資金來源也是William&Flora Hewlett基金會,每門課的視頻錄製要3萬到4萬美元。這筆費用包括攝影師、字幕製作,還要確保「耶魯公開課程」負責人黛安娜·科萊納所強調的「高質量」——正是上乘的視頻質量讓耶魯公開課成為特別受追捧的對象。明年秋季,耶魯將實現36門課程數位化的目標,而且計劃製作更多課程。

Ithaka S+R的斯科菲爾德估計,過去10年投在公開課程上的錢已經有1.5億美元,還有更多的基金會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像比爾·蓋茨夫婦創建的基金會就捐贈了800萬美元。當年從哈佛大學輟學的比爾·蓋茨曾說,未來最好的大學就是網際網路。在看了麻省理工的開放課《固態化學導論》後他留言,「我從這些講座和課程資料中學到了很多,謝謝你們把它放到網上。」——這句評價讓麻省理工也頗為得意。

OER在中國

網絡公開課在中國的走紅可以借鑑這樣一個例子:今年3月19日,復旦大學邀請哈佛大學的人文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麥可·桑德爾來講講《什麼是正義》,結果據到場的學生講,「場面從來沒有這麼火爆過」,能擠進講堂站著旁聽的同學已經是極其幸運的了——現場版如此爆棚,更不難推斷網絡版的受歡迎程度。

由於OER運動起自美國,大多數公開課程都是以英語形式傳播。iTune U、YouTube等國外資源平臺固然給力,但對於非英語國家的學習者來說,只有英語夠好的人才能先行嘗到甜頭,英語水平較低的網民則不免望「課」興嘆。

字幕組,讓語言不再是傳播的障礙。按照那些名校的版權解釋,使用者只要遵循CC版權許可協議,即Creative Commons(創作共用)協議,遵循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禁止演繹再創作和相同方式傳播(即基於CC產品產生的新產品仍遵循CC協議)四個條件,作品就可以免費傳播。

如果說朱學恆的OOPS計劃是華人界翻譯海外公開課程的先驅,讓網友們開始了解和接受這樣一種學習方式,那麼大陸的網際網路資源分享平臺VeryCD與美劇字幕組的合作,就是第二個裡程碑,讓網民有了更多選擇。

從今年4月份開始,VeryCD開始籌備這個新的教育頻道。夏宏毅找到著名美劇翻譯人人影視YYeTs字幕組,尋求長期合作——VeryCD提供課程資源和發布平臺,字幕組負責翻譯。起初,人人影視有些犯難,雖然這是個好東西,但翻譯難度比美劇大得多,非常耗時耗力。

在夏宏毅的軟磨硬泡下,人人影視終於答應「做一個試試看」。

5月28日,由人人影視翻譯的耶魯大學教授卡根的《死亡》課程出現在VeryCD首頁。一時間,網友的反應出於字幕組的意料——下載量遠遠超過熱門電影。人人影視開始大量招募一批精兵強將,專攻公開課程翻譯。不久,TLF字幕組、OOPS(提供部分翻譯,並與國外院校溝通)、內地的超星大學堂(負責提供國內院校課程)等也加入了協作的行列。

7月9日,VeryCD U正式上線。夏宏毅在公告帖中寫道,「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些課程的整理、發布、翻譯能夠帶動起網上學習的熱潮,如果還能自下而上的推動國內院校的積極響應,更是我們樂見其成的。」「2010年7月9日,我們回望1919年5月4日,會不會與有榮焉?」

中國網民的熱情被一下子激發了,從瀏覽量看,VeryCD U上各熱門課程的瀏覽量都突破了百萬,尤其是人文類課程,而且「很大一部分使用者是在讀大學、研究生」。論壇裡好評如潮:「有了這個等於免費無償的在家上國外名校啊!如果我們的大學也能做到那麼開放就好了!」「我也是超級支持,畢業後我就在這裡繼續充電,繼續我的『後大學』時代!」「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開源與開放對教育的幫助!」

相關焦點

  • 牛劍放水擴招?牛娃全拼理工科?雙語校不敵公辦校?解析2020牛劍放榜
    數據轟炸之後,我們收到更多家長的疑問▼ 家長A:為什麼和美國藤校相比,牛劍錄取人數這麼多?是不是擴招了?拼牛劍是不是更容易? 家長B:為什麼牛劍錄取的都是理工科?孩子走文科路線,是不是希望不大?
  • 真正讓孩子「牛」起來的不一定是「牛校」
    抓尖子,出狀元,提高重點高中的升學率,才是牛校的第一要義。從女兒這個開學考成績來看,似乎最終將是學校計算升學率時的「分母」,應該越小越好。作為一個從小城市來的插班生,在一個學霸雲集的牛校,沒有驚人的成績,其他一切都是浮雲,課都沒上完還想「逆襲」?「才華?才華是什麼鬼?能加分嗎?」看,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危機感來了,得想辦法補上落下的課程,咋辦?
  • 來看北京的公立牛校有多牛,到底牛在哪裡?
    想招國外好老師難度大就不說了,在北京這個地方招中國老師,也根本沒辦法和公立校競爭。因為這就不是一個錢多搞定一切的人才市場。進入公立牛校獲得增值的資源,就子女可以讀名校對優秀教師人才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話是沒錯,但京城牛校念書的娃,根本就住在羅馬好嗎?對中國很多孩子來說,大學畢業還未必出過國。
  • 中國最牛的航空大學,卻以工業大學命名,凝聚了4所強校的航空系
    中國最牛的航空大學,卻以工業大學命名,凝聚了4所強校的航空系 說起航空類大學,大家肯定會想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
  • 中國最牛的航空大學,卻以工業大學命名,凝聚了4所強校的航空系
    中國最牛的航空大學,卻以工業大學命名,凝聚了4所強校的航空系說起航空類大學,大家肯定會想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但殊不知,中國實力最強的航空類高校並非以上幾所,而是遠在西北偏僻的西北工業大學,一看到這個以「工業大學」命名的學校,實在很難將其與航空聯想在一起。但無論如何,西北工業大學的航空類專業絕對牛。
  • 「種牛凍精」第一股虧損近1億,中國為什麼沒有「牛周期」?
    怎麼到了牛養殖企業這裡,漲價就賺錢的邏輯卻偏偏行不通了呢?為什麼偏偏沒有「牛周期」?天眼查顯示,天山生物的上市主體是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地在天山下的新疆昌吉州。我國的牛養殖行業中小型養殖戶佔大多數,其分布分散、養殖規模小。據中國肉牛協會的統計數據,2016年我國年出欄量500頭以上的養殖戶出欄量佔比僅為8%,低於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下遊的屠宰端前10大企業的產量佔比不足20%,而在牛肉出口大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等國,屠宰環節的CR10均為60%~70%。
  • 淺談北京城六區的低調牛校高中
    說起北京的牛校,大家最熟悉的自然是六小強,四金剛,除此之外,還有東城的二中,五中和神秘且高大上的景山學校,以及北師大附中和朝陽的八十中。然而除了以上大家耳熟能詳的牛校之外,還有很多名氣比不上以上的牛校,一直以來低調行事,但實際實力非常強大,有一些甚至不弱於以上所列名校的的高中。
  • 博實樂英國上「牛劍」,美國進「藤校」
    >博實樂實現英國上「牛劍」,美國進「藤校」的卓越!美國「藤校」錄取率低至1%博實樂Offer為何不減反增?美國名校以常春藤盟校為代表,錄取率連年創新低。雖然大學沒有明文規定的錄取分數線,但Top20學校錄取的學生成績一般都能得到SAT1530分以上,託福113分以上。
  • 馬略卡學校與中國「最牛」中學籤訂姊妹校協議
    7月15日,由巴利阿里中國會秘書長,華悅教育中心負責人劉夏琳女士領導的西班牙馬略卡中學師生團隊參加以河北衡水中學,簡稱衡水中學、衡中,是一所位於中國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河東街道的寄宿制高級中學,該校因其優異的高考成績聞名全中國。
  • 牛津劍橋大學為何偏愛青島這所「牛校」,竟培養了101名牛劍學子!
    累計101名牛津劍橋學子北方地區「牛校之最」每年,牛津大學在中國大陸地區錄取人數僅有70-100人左右,劍橋大學的錄取人數是70-120人左右。牛津劍橋所有錄取學生中,中國學子約佔3.1%。記者了解到,培諾教育是英國愛德思考試局(Pearson Edexcel)授權的國際課程學術考試中心,在國際教育領域有口皆碑,從2010年的「牛津姊妹花」盧曉雨、常嘉瑋和劍橋「考霸」顧吉特,到今年16封牛劍預錄offer,培諾教育已累計培養出101名牛津、劍橋學子,700餘名世界TOP10學子,3300餘名世界百強名校學子。
  • 有哪些牛校?
    有哪些牛校?  學歷史等於挖墓考古?學哲學常常高深莫測?學數學口算能力「爆表」?你可能對基礎學科還不了解!文史哲、數理化這些基礎學科卻常被忽視。這些專業好就業嗎?都有哪些牛校?有哪些牛校?文史哲、數理化這些基礎學科你都了解嗎?好就業嗎?有哪些牛校?
  • 國內25所計算機「牛校」排名,電子科大超越同濟和中科大
    與此同時,國內的計算機「牛校」也在大力建設自己的計算機專業平臺,力爭在雙一流大學之中形成專業優勢。而考生在選擇計算機專業的相關大學之中,也十分看重目標院校的專業發展優勢。那麼,考生究竟應當如何判斷這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屬於該校的頂尖專業呢?
  • 盤點不參加英國大學綜合排名的五所牛校
    不參加英國大學綜合排名的牛校一:倫敦大學教育學院  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成立於1902年,在全球的科研、教育培訓、高等學位課程、教育諮詢及那些和教育相關的社會科學領域,都佔有重要的一席。學院的教師是知識淵博的學者,才華橫溢的學生們來自社會各界,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充滿智慧和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
  • 南京小丫闖入錄取率不足1%的「牛校」阿布達比
    這個18歲的南京小丫前不久只身前往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面試,獲得超過180萬元人民幣的全額獎學金,成為這所錄取率不足1%的「牛校」的2015級新生。記者昨天了解到,目前南外已有295名學生被國外名校錄取。其中著名的「哈耶普斯」即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都齊啦!最新統計,今年南外480名高三學生,除出國留學和保送國內北大清華等名校的,目前只剩21人參加高考。
  • 上海華二初中發文引質疑,到底是牛校成就牛娃還是牛娃成就牛校?
    華二初中發文與其說是牛校成就牛娃,不如說是牛娃成就牛校。總體來說,想要在高等教育階段獲取優質教學資源,主要靠的是學生自己的努力;而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與家庭之間的實力差別息息相關。華二初中致歉信華二初中是一所優秀的學校,祝願他們在新的招生政策中能夠順利過渡,實現更好的教學成績,做真正的牛校,把「普娃」培養成「牛娃」!
  • 普渡大學——名字裡沒有理工二字的理工牛校
    普渡大學的名字雖然沒有出現理工兩個字,但卻是名副其實的理工科牛校。我們從它星輝熠熠的校友錄中就可以窺見一斑。普渡大學的校友錄中,鄧稼先這個名字同學們一定聽說過。1948年10月,鄧稼先入讀了普渡大學的物理系,學成歸國的鄧稼先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勳」。
  • 消失的牛校: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它跑去哪兒了
    上世紀90年代初,每到永興一中高考放紅榜時經常見到有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東北重型機械學院,那時它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牛校並駕齊驅,都會放在第一頁紅榜的前頭位置,不知什麼原因該校就突然在紅榜裡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當時也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學子都不考該校了嗎?
  • 如果全民搖號 是否可以盡選牛校去報名
    如果全民搖號 是否可以盡選牛校去報名疫情馬上過去了,我們終於等來了春暖花開,但是另一件事一直壓在廣大小升初家長的心頭,就是如果全民搖號,自己孩子成績這麼好,搖不上怎麼辦?還有一種家長可能有這樣的想法:這下可好了,自己孩子成績很差,如果運氣好也可以進超級牛校了。
  • 為什麼市場那麼多賣豬血,卻沒有人賣牛血,一位老屠夫說明了原因
    為什麼市場那麼多賣豬血,卻沒有人賣牛血,一位老屠夫說明了原因。或許也有人好奇,為什麼市場上只有賣豬血鴨血,而那些這下黑牛血為什麼就沒有賣呢兒牛血可以說是從來就沒有見過的,對牛肉的營養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豬肉,那麼為什麼它的流血就沒有出現了,按理說應該是一個搶手貨,可是在市場上幾乎沒有人賣過牛血,後面就聽到一個屠夫這樣說,聽到他說了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
  • 頂級牛校哥倫比亞大學,大眾情人紐約大學ED今日放榜!
    在這幾所大學中,關注度最高的當屬藤校哥倫比亞大學了,國內時間今天上午放榜後許多國外學生和親友已經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錄取的好消息。 作為藤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去年錄取了14名中國籍學生,來自海外高中的學生就佔去了9個名額。中國大陸地區offer情況為:上海2枚、北京2枚、深圳1枚。上海的2枚來自包玉剛以及上海美國學校。 一提到哥倫比亞大學,大家就首先要想到常青藤,以及超牛的位置,紐約市中心曼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