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能夠保持適宜的溫度?這個相信很多人都會有疑問,不過這個疑問很快就會被解答,接下裡我們來看看原因。
地球能夠保持適宜的溫度,一方面由於自身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來自太陽的輻射以及地球表層的大氣的保溫作用。接下來一起學習
大氣的受熱過程,如下圖
上圖圖解:
1.能量來源
(1)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A—太陽輻射
(2)近地面大氣熱量的主要、直接來源:B—地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
(1)地面的增溫:大部分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溫。
(2)大氣的增溫:地面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
3.大氣的兩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氣層中水汽、雲層、塵埃等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
(2)保溫作用:C—大氣逆輻射對近地面大氣熱量的補償作用。
特別提示:任何物體溫度最高時,其輻射最強。就某一地區而言,地方時12點時,太陽輻射最強;地方時13點時,地面溫度最高,地面輻射最強;地方時14點時,大氣溫度最高,大氣輻射(包括大氣逆輻射)最強。
完整的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
典型的生活實例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如下圖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平流層大氣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大氣對可見光吸收很少。大氣中的雲層和較大顆粒的塵埃,能反射一部分太陽輻射,空氣分子和細小塵埃能散射一部分太陽輻射。
2.室內製冷空調多布置在高處,而暖氣則安裝在低處的原因,如下圖
熱空氣密度小,易向上運動,促進房間內空氣流通,使房間氣溫升高。冷空氣密度大,易向下流動,促使室內熱空氣相對向上升浮。空氣的自然循環使室內溫度均衡。
3.巴山多夜雨的原因,如下圖
「巴山夜雨」因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名。四川盆地潮溼,雲層厚,晚大氣的逆輻射較強,底層空氣容易升溫,加之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氣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氣流上上升較旺,形成夜雨。
4.風向和風力隨海拔的變化原理,如下圖
隨著海拔 高度升高,空氣運動 風速所受的摩擦力變小,風速增大;風向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風向增大,北半球風向逐漸向右偏轉(如圖),南半球逐漸向左偏轉。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逐漸變小,在高空與等壓線平行。
5.狹管效應原理,如下圖
地形的狹管作用,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構成的峽谷時,由於空氣不能大量堆積,於是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這種地形峽谷對氣流的影響稱為「狹管效應」。
以上就是本章節的主要內容,您掌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