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印度的動作片異軍突起,一部《摔跤吧,爸爸》將專業的競技體育拍得熱血沸騰,給觀眾們狠狠的科普了一次摔跤知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電影開頭中出現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畫面,想必是為了致敬偉大的摔跤運動員亞歷山大·卡列林,這一年被摔跤屆稱為卡列林元年。從1988年開始,卡列林在古典式摔跤賽場上稱霸長達13年,未嘗一敗。80後的觀眾還記得《街頭霸王》嗎?其中桑吉爾夫的原型就是亞歷山大·卡列林!

在感受成為摔跤手不易的同時,也讓觀眾們深深記住了電影裡安傑利娜·吉塔最後的五分絕殺(過胸摔),單單是這個畫面,就足以讓我們激情澎湃。

中國傳統實戰武術散打中有『快摔』技術,但是和摔跤的區別還是很大。站立式格鬥裡不允許主動控制對手的身體實施摔法,所以快摔只能作為幹擾對手進攻節奏的手段,而不是主要的進攻技法。在綜合格鬥裡,摔跤技術非常適合近身之後控制對手,好的摔跤技術能幫你在比賽裡建立絕對優勢。摔跤手擁有極其變態的身體素質,能與之抗衡的也只有摔跤手,在PRIED的比賽中有一個經典瞬間,「六十億最強男」菲多·艾米連科Fedor Emelianenko與凱文·蘭德爾曼Kevin Randleman(的比賽中,凱文一記過胸摔驚為天人,造就了菲多在擂臺生涯中最狼狽的一幕。

摔跤手要學會充分的利用槓桿原理和地吸引力來進攻對手,而摔跤對於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綜合要求也非常高,無論是力量、速度、體能和柔韌性,都是缺一不可。新手謹慎模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