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惠濟寺,一座有故事的寺廟。
故事和傳說
幾多滄桑,熠熠生輝。
千年古剎惠濟寺,從南朝至今,
千年歲月長河裡,留下了一串串動人的故事和傳說。
帝王的故事
南朝梁武帝被稱為「佛心太子」,一生捨身入寺三次,建造了大量寺院,中國和尚不可食肉就是他的規定。而他的兒子昭明太子雖生於帝王之家,卻不喜政治,喜愛文學、旅遊,酷愛佛教文化,寫下了著名的昭明文選。
雲遊至湯泉時,愛上了惠濟寺,在這裡讀書之餘,便泡溫泉煮茗茶。寺裡三棵千年古銀杏據說為昭明太子所植。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以開國皇帝之氣勢大建皇城,縱遊四海。湯泉有溫泉可浴,有惠濟寺可禮佛,洪武皇帝當然想御駕親徵一下。而朱元璋曾出過家,對佛教極為精通,生性又多疑,為此,湯泉所在地的官員聞此訊如坐針氈,生怕接待不好掉腦袋。猛然想起「湯泉」這一地名犯忌諱,因為朱(豬)怕湯(燙)啊,於是急忙令當地所有沾到「湯」字的店鋪、景點都改名,改「湯泉」為「香泉」,惠濟寺也索性改名為香泉寺,昭明太子井也改名為香泉井,洪武過後,湯泉鎮才又改回原名,而香泉井則沿用至今。
文人的故事
孫覺,又名孫莘老,是黃庭堅的嶽父大人,曾來此隱居,並把居處取名為「寄老茅庵」,惠濟寺一度成為北宋文人集聚之處。
秦少遊也專程為惠濟寺慕名而來,在泡完溫泉,遊玩的幾天裡留下了多篇文記、詩詞大作,最著名的要數《遊湯泉記》,大文豪蘇東坡為之作序並表達了讚美之情。此後,王安石、賀鑄等文人也相約而來,留下佳作。
一代草聖林散之來遊玩時,為三棵古銀杏所驚嘆,揮毫寫下了五百餘字的《古銀杏行》,堪稱草聖詩書法巔峰之作,成為鎮館之寶,讓惠濟寺在文壇上再留佳話。
古銀杏的故事
三棵千年古銀杏極為珍稀,在江蘇古樹名木中位列第二,經歷了千年滄桑的古銀杏被當地百姓敬為「神樹」,每逢初一十五都來敬香掛紅,因為眾多靈驗故事,百姓常來許願還願,甚至家裡母豬難產都要來祈求,並將三棵樹親切地稱為「爸爸樹」「媽媽樹」「兒子樹」。
古銀杏至今還結果,所結果實為罕見的「無心白果」,被譽為「佛緣聖果」,營養價值很高。
古井的故事
有名的「香泉井」就在古銀杏旁,原來叫「雞鳴井」,因為每當清晨,井中會發出雞鳴聲,附近的雞都跟著打鳴,後來因為朱元璋改了名,改名後,雞鳴聲也隨之消失。
井水不僅水質好,泡茶隔夜無垢,能明目、美容,而且據說還能治病,眾說紛紜中,名聲大噪。
2002年,惠濟寺歸回佛教,朗明法師來寺住持,法師發大宏願,願重興惠濟寺普渡眾生,以期能恢復舊貌,再續香火,造福一方,綿延後代。也希望十方信眾共襄盛舉,群策群力,行此善事。「造福修善無如修寺」,「捐建一古廟,福澤延九代」。一方福田,力邀萬眾共造。
交 通 指 南